一 嘉靖及明代后期的倭寇活动
嘉靖时倭寇的入犯人数多、规模大,为此前所未有。“自嘉靖壬子(三十一年,1552)来,蹂躏我浙、直、山东以至福建、广东沿海万里,且直入腹地淮、扬、徽、太、杭、嘉、金、衢之间,至窥南京,所在为墟”[1]。这之前倭寇多为流窜活动,抢了就跑,劫了就走,很少有在大陆安营扎寨的,到了嘉靖三十年以后,倭寇不仅在舟山安营,还跑到浙西一带驻留下来,除了抢财物、粮食,还抢一些蚕茧,并且强迫民女为他们纺丝、缫丝,俨然以大陆沿海为盗寇基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焚庐舍,伐林翳,系掳男妇,杀溺死者无算,金帛财物捆载,百里而内,村落为墟”[2]。纵观嘉靖时期的倭患,大致可以分作几个阶段:其初期,仍旧延续正统以来的态势,倭寇侵犯并不很多。嘉靖二年因为所谓的“争贡之役”而罢置宁波市舶司,切断了中日之间的官方往来,由此也产生严重影响,沿海民众从事走私活动的情况开始增多,加之倭商的不断涌来,海上形势有进一步恶化之势。嘉靖二十年以后,海寇李光头、许栋等从福建狱中逃脱,盘踞舟山等沿海岛屿,勾结倭寇、佛郎机等,使得走私活动越来越猖獗。嘉靖三十年以后,以汪直、徐惟学、叶宗满为首的海上盗寇势力纠集倭人,开始对两浙沿海进行大规模侵扰,动用人数往往上万,倭船数百上千,以致南至闽粤,北及南直隶、淮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尤其是两浙一带受害最深,倭寇上万余人长期盘踞浙西的柘林一带,并以此为据点,四处劫掠,为患数年,江南富庶之地、国家财赋之区竟成十室九空之所,“杭嘉松苏赋税当天下十五,今贫者流亡、富者迁徙。田野荒芜,城郭萧条”[3]。到了嘉靖后期,以汪直的覆没以及戚家军的崛起为标志,两浙倭警逐渐解除。此后倭寇往南流劫闽粤,至隆庆以后,倭患渐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