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开发区研究:业达案例
- 孙大步
- 2702字
- 2021-01-06 17:32:13
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活力不断释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渐增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对外贸易国,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各类特殊经济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的简称),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区,学习和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的工具和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起到了关键的和不可磨灭的作用。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中国经济体制的成功变革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腾飞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和兴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殊经济区无疑在创造“中国体制”,走出“中国道路”,形成“中国发展模式”中起到了“领头雁”和“试验田”的作用。特殊经济区在中国涵盖的面很广,种类很多,譬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高新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等等,然而作为学术课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几个大的板块方面,特别是对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经验的研究学术界成果颇多。不可否认,深圳作为我国首批开放的四个特区之一,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一个毗邻香港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一,其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标杆,它成功的经验和发展的“路径”被广泛学习和借鉴。深圳特区也被作为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在国际上展示着中国的国家形象以及中国政府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体制等全方位改革的决心和气魄。
无疑,深圳经济特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然而,几个特殊经济区的“大板块”,尽管大而强,但是放在全国的大棋盘中也只是几个点。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由点到面、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大量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其他各类特殊经济区不断应运而生、发展壮大,对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都起到了关键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中国能在短短三十多年实现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光靠一个深圳和“几大板块”的贡献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作为经济特区的衍生品,分布于全国各地,它们取经于特区,又和特区不无差异,这些不同层级、不同规模、不同产业定位和不同管理模式的开发区,既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又植根于各地的“水土”,或者说“接地气”,其对全国的经济改革和当地的经济发展都有着自己特殊的贡献。深圳经济特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旗帜和地标性城市,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既得益于“先行一步”的时空优势,又得益于国家给予的特殊且有效的政策扶持和照顾,以及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随后建立的遍布全国的各级各类开发区从国家所得到的政策扶持和关注均不及特区,或者说从国家得到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少,以至于逐步消失。比如开放早期对外资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渐淡出,内外资企业实行的双轨税收政策并轨,统统实行“国民待遇”。这些开发区的成功发展被认为更多地得益于管理创新、人才战略、科技引领和发挥各自的地域优势。而它们在发展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甚至走过的一些弯路,作者认为也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本著作着力于填补学术界对中国特殊经济区,特别是开发区研究领域的空缺,作者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视角俯视和从微观领域解剖入手,对开发区的发展实践进行理论研究。本著作以哲学理论(实体论、方法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实地调研,面对面采访以及大量的数据资料作为支撑,以业达开发区为例,系统分析研究了中国特殊经济区,特别是开发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著作不仅分析研究了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在设定目标、运行特征和管理类型等方面的不同,也通过对业达开发区的研究(业达开发区成功因素和业达开发区客观条件上的劣势)总结出了引领特殊经济区成功的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因素和规律。与此同时,通过解剖、归纳和分析业达开发区案例,找出成功背后那些可以避免的特殊经济区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于怎样管理和发展好特殊经济区,怎样使一个新建立的特殊经济区最有效最成功地发展,读者可以通过本著作提出的科学的论点、详实的论据和论证获得帮助和启迪。
中国只有一个深圳,世界只有一个深圳,它的地理和时空条件,所处的发展机遇、特殊的优惠政策和享受的政府关照和扶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让世界瞩目和向往的深圳,而是需要更多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功效的特殊经济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东西部之间)和贫富差距等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其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和发动机的特殊经济区,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以及拉动城镇化、解决就业、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将继续起到引领作用。换句话说,中国改革能否顺利走出“深水区”,特殊经济区责无旁贷。尤其是在前一轮改革开放中取得成功的特殊经济区对经济欠发达、缺少天然优势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起到引领、示范等关键性作用。因此,本著作所阐述的观点、分析的利弊、得出的结论,特别是总结出的引领特殊经济区的最核心和最关键因素,将对那些缺少先天优势的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区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本著作不是特殊经济区的策划方案和具体发展计划,只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归纳总结出笔者的观点,或者说笔者的思路、研究方法和结论,供有兴趣研究中国特殊经济区的国内外学者参考。同时,本著作的研究成果可资地方政府、特殊经济区管理者在具体工作中借鉴和参考,在发展和管理特殊经济区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对本文研究成果提出的核心因素的配合使用,找到适合各自区域的发展道路并“因地制宜”取得成功。与此同时,本著作以业达开发区为解剖对象,对那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分析。笔者希望对业达开发区“个例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对其他特殊经济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