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有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距离完成经济环境双赢、鄱阳湖生态区战略规划实现还有较大差距。它们主要从数理模型角度,针对单个或某几个要素、基于单个路径展开。本书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不仅从数理模型的角度还从计量模型的角度,不仅基于单个路径还基于复合路径,不仅针对单个或几个要素还同时综合考虑多要素,将环境政策内生化构建模型,以此研究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最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模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本书的研究目标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分析目标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从理论上说明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应然”状态,为项目研究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即:将环境政策内生化、综合考虑多因素重构Hamilton动态优化模型,揭示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将教育消费、环境质量、物质消费引入消费者偏好,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资本积累引入生产函数。通过模型求解:均衡路径上经济增长率关于环境政策的参数、要素的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溢出效应的函数,预计得到“动态累进”的污染税率(资源价格)、源头治理投资与末端治理环境政策,克服外生环境政策与动态均衡增长率不能匹配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数理分析目标

构建含有内生环境政策的Hamilton动态优化模型并求解,从数理上进一步证明、描述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应然”状态,进一步打开传导机制的“黑匣”。

具体而言,即:以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资本积累、社会资本积累等要素为路径的关键点,推导从环境政策实施到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整个传导路径,比较与测度不同传导路径上环境政策的绩效。通过比较与测度,明晰不同传导路径上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中作用机理的区别和贡献度的大小,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并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这是理论意义的具体体现。

(三)实证分析目标

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以及我国省际和行业面板数据,通过环境政策→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积累能力、物质资本积累能力、社会资本积累能力→经济发展传导路径,从实证上展示我国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实然”状态。

具体而言,即:采用江西省行业面板数据、运用E-G检验和面板协整,分析环境政策→产业能力提升→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相对已有计量研究,本书充分体现环境政策促进产业能力提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路径;测度、比较不同环境政策关于经济发展的绩效弹性,既为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分析提供有效而稳健的经验支持,更有助于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环境政策建议。这有助于理论意义向实践意义转化。

(四)政策模拟目标

基于鄱阳湖区域本底条件和鄱阳湖生态区建设战略目标,运用上述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数理分析、实证分析结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进行模拟,揭示适当的环境政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双赢的“必然”选项。

具体而言,即:根据所得结论选择并整合环境政策,将其作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模拟分析政策前后生态区经济、环境、生态的发展状况以及给定经济、环境、生态目标下所需的环境政策与辅助条件,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同时,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和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也有重要实践意义。

总之,本书将环境政策内生化构建Hamilton动态优化模型,基于不同传导路径、分别从最优均衡和分散均衡角度分析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和作用机理,并比较环境政策的作用机理及其激励下各投入要素对增长率的贡献,进而通过对环境政策→产业能力→经济发展传导路径的实证分析、环境政策的弹性绩效比较为其提供经验支持;根据所得结论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模拟分析环境政策与生态区经济、环境、生态变化趋势的因果作用关系,并依据反馈结果提出生态区的环境政策建议。研究所得到的“传导机制”和“环境政策绩效”丰富了环境经济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