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参与韶关市乡村振兴的背景分析

2019年7月,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要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吸纳外来人口、社会组织、驻村单位等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协商。韶关市政府也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韶关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指出,韶关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广东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尽快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走出一条具有韶关特点、体现绿色发展、加快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力争乡村振兴走在广东省前列。在国家、广东省政府及韶关市政府的共同推进下,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应运而生,致力于韶关市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事业,链接多方资源,构建各参与主体的行动网络,创造了乡村振兴的韶关模式。

一 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概况分析

“社会组织具有依靠资源、组织资源的优势,在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缺少特殊资源可资利用的地区大有作为,大有作用。”[1]萨拉蒙的新治理理论认为,一个社会是由公共部门、市场及公民社会三个部门组成,三个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各有其优势劣势,对于社会的治理三个部门都应该参与进来,实现“官民合作的多元形态”。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正和博弈关系,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各方主体,[2]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治理问题的解决。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是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社会力量,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7年,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响应国家精准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及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省定贫困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号召,定向捐赠2亿元用于支持韶关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事业。为了使项目资金充分使用、项目高效管理,组建专业团队——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全面负责项目的执行。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在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的资助及广东省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应运而生。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定位于兼具扶贫、乡村振兴类项目执行业务与公益生态培育类资助业务的混合型基金会。在韶关人居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村容村貌缺乏规划与保护、经济相对落后、缺乏核心产业、老龄化、空心化的背景下,基金会将政府的主导和规划同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参与紧密结合,作出了参与乡村振兴的规划。

根据韶关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基金会主要从乡村建设、慈善筑底、社区+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第一,扶贫慈善托底方向。主要是回应当地村民在教育、医疗、民生、环境治理等相关领域的需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体系搭建;第二,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方向。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乡村环境治理与整村改造、农村社区营造、新型扶贫文化及产业支持等内容;第三,公益慈善体系与影响力资助方向。包括支持建立和培育在地公益组织发展与能力提升;在地公益慈善体系的倡导;本土公益人才培育和返乡青年项目支持。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村的人居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推动了项目村产业的发展,为韶关地区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2.1 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在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体系中的位置
资料来源: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http://www.hefoundation.org/category/。

二 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项目村概况分析

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在韶关市仁化县和南雄市共选择了9个项目村,其中仁化县包括坪岗村、河富村、高莲村、新龙村、车湾村5个行政村,南雄市包括角湾村、中站村、泰源村、梅岭村4个行政村,其中梅岭村因其他外部资源投入过多导致项目冲突,基金会正在考虑退出扶持梅岭村乡村振兴项目,所以现在实际为8个项目村。除仁化和南雄8个行政村之外,基金会还推进了仁化中学改造、浈江区饮水工程以及南雄市珠玑镇贫困村饮水工程等县域公共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本书主要就8个项目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一)坪岗村

属于省定贫困村,下辖10个自然村,17个村小组。全村有527户,2586人。其中外出务工比例约为20.5%。村内有耕地1800亩,林地4360亩。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3826元。村集体收入每年共计2万多元,包括山地、鱼塘、水库的租金等。此外还有光伏发电,刚投入使用。目前村内无第二、第三产业。村民的主要生计来源为农业和外出务工。农业以种植水稻、花生和贡柑为主。

(二)河富村

属于省定贫困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285亩,林地面积45215亩。河富村共有607户,2822人。全村人均收入为11000元。外出务工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3.6%。河富村是全县4个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之一。村集体收入共计34000元,村集体收入来源于砖厂租地的租金及帮扶单位修建的光伏发电,每年收入为2.9万元。村民的生计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种植业包括水稻、花生、玉米、山茶籽、药材、毛竹、皇帝柑、百香果等。

(三)高莲村

属于市级示范村、省级卫生村。下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林地面积2500亩,水田面积2200亩。全村共有360多户,1800人,外出人口比例约为18.7%。既有在珠三角、韶关市务工,也有在附近做泥水工等。全村人均收入为10834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为7万元,包括石灰厂、鱼塘、农场租金和电厂服务费等。村民的生计为务农和务工。种植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和贡柑。

(四)新龙村

属于市级示范村。下辖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1100多亩,林地面积965亩。全村共220多户,1100多人,外出人口占总人口的13.1%。村集体获得政府100万元扶贫资金并入股酒店,每年分红7万多元。此外,村集体经济还有鱼塘租金每年5000元和500亩林地补贴每年2万元。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务农和务工为主。种植业包括种植水稻、花生、柑橘等。

(五)车湾村

属于市级示范村。下辖12个自然村,12个村小组。共704户,2606人,外出务工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1.8%。全村耕地面积2717亩,主要为水田,林地面积24130亩。年人均纯收入约8600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贡柑种植为主)和外出务工(本地泥水工和外地工厂务工)。村集体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入股景电公司水力发电,每年可获得分红11万多元;其二是资产收益(鱼塘承包)。

(六)角湾村

属于省定贫困村。下辖7个自然村。全村共373户,1537人,常住人口1025人,外出人口512人,外出人口比例为33.3%。全村耕地面积为1118亩,林地面积为15329亩。村民的收入来源包括务农和外出务工,务农包括种植水稻、油菜花、油茶,养殖蜜蜂等。

(七)中站村

属于省定贫困村。下辖5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耕地面积为765亩,林地面积为7800亩。全村共有270户,常住人口1168人,外出人口280人,占总人口的19.3%。村民的经济来源包括务农和外出务工,务农包括种植水稻、花生、柑橘等作物。

(八)泰源村

属于省定贫困村。下辖15个自然村、15个村小组。总面积为11006亩,耕地面积为926亩,林地面积为9860亩。全村共有425户,2390人,其中常住人口1694人,外出人口696人,外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9.1%。村民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务农包括种植水稻、花生、养猪等,还有部分村民在自家开设了“鹅王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