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均衡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
- 王鹤春
- 2205字
- 2021-01-06 19:07:57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随着亚太地区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特别是“一带一路”作为区域外增长极,为辽宁这类非均衡区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制度逻辑,也成为非均衡区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驱动极,为我国欠发达区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迎接机遇奠定了物质条件。但是,我国在新制度逻辑之下,能否准确调动资源行为以适配外部制度逻辑,依旧存在问题。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并要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一要求是在探索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
经济区是全国统一的地域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为因地制宜发展国民经济服务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但受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现状限制,经济发展呈现非均衡发展趋势。中国目前主要有中原、成渝、关中、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皖江城等在内的众多经济区。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和规模,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结合的程度,并且是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经济区的非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如在辽宁自贸区中,沈阳经济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八个城市,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但相比国内的京津、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区域,包括沈阳经济区在内的欠发达区域不仅面临着区域发展的难题,而且面临着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核心城市与非核心附属城市的区域协同发展难题。因此,如何通过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非均衡经济区域的协同发展,进而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实现同城化、一体化,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严峻的课题。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在经过近4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区域经济发展遇到了各种“瓶颈”,区域发展进入相对的“平台期”。尽管国内各个经济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摸索,但鉴于不同区域所面对的实际情况不同,虽然已经有经济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但是,像辽宁这样的欠发达区域的发展仍停留在艰难的摸索过程中。因此,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欠发达区域发展的区域创新理论和方法,以指导实践,就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发达经济区的资源集聚作用增强,作为非均衡区域中的欠发达区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采取准确的资源行为以应对新制度逻辑变化、增强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依靠正确的资源行为是区域增强经济竞争力,把握和追随环境动态变化以确保欠发达的非均衡区域适应环境需求的强力工具,特别是依靠创新这种资源行为。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先天发展不足,特别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造成区域产业结构的失调和布局的失衡,造成产业间协同带动遇到了结构上和布局上的困难。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产业创新即通过发展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非均衡区域间产业协同互动,并为最终实现非均衡区域协同发展的目的奠定基础,成为本书研究的关键。相应地,如何准确选择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突破点就成为关键问题。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新兴产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如果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者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那么就有可能在经济总量扩大的过程中相互协调发展,促进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增强。
作为非均衡区域的辽宁老工业基地,沈阳是区域内核心城市。目前,围绕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沈阳经济区核心议题,沈阳经济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全国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具有历史形成的空间产业积聚优势条件。加之区域内,沈阳作为辽宁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市圈的核心大城市具备强大的吸附作用,其内部聚集着大量的工业企业、生产资金、科学技术、智力等资源,加之流通领域活跃、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经济中心的作用。这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是核心城市最明显的优势。这种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极易使区域快速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但是,其“吸空”效应对欠发达的非核心区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吸空”作用,造成经济区域生产力资源要素分配效率整体下降,经济区域内部发展失衡,对区域内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进而降低区域整体竞争力。
区域产业创新行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产业资源行为活动,其影响因素具有多维性,同时这些因素又有复杂的相互关系,共同作为区域创新行为活动的内部及外部结构要素,对区域产业创新行为的成效发生作用。而区域内产业创新不仅面临着构成组织外部情景不同维度主体所产生的制度逻辑的影响,而且面对着如何采取内部资源行为以适配这种变化的问题。组织外部制度逻辑不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为应对组织外部制度逻辑变化可能为产业创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区域内要想实现产业创新,不仅需要外部情景的支持条件,而且要变革企业内部原有的规则与程序,不断以创新的资源行为适配制度逻辑的变化。通过产业不断创新的资源行为,整合区域内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新创产业的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