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退税的资源再配置效应研究
- 王胜
- 1708字
- 2021-01-05 12:13:28
第三节 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下的全球价值链研究
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以及贸易格局的巨大变革,全球价值链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框架下,企业的异质性不仅体现在生产率、成本加成上,还体现在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的位置上。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企业行为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外部环境与价值链攀升、价值链位置与企业生产率的内生性关系三个角度,分析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下的全球价值链。
一 企业行为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包括相对合同性(contractibility)、制造业服务化、企业的融资约束等企业行为对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Alfaro等(2019)将全球价值链内生化,并通过投入产出表整合在100多个国家运营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信息,计算了企业层面的上游度。他们发现,无论企业整合上游或是下游供应商,都取决于其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此外,公司倾向于整合价值链的某一阶段是由上游与下游阶段的相对合同决定的。刘斌等(2016)对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的计量结果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提高了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还显著提升了企业在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并且,不同的制造业服务化(运输、金融和分销)起到的价值链提升效应存在异质性,制造业服务化存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技术复杂度两个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吕越等(2016)从融资约束的视角,探讨了实现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跃升的问题。通过采用2001—2011年中国与其他41个经济体的双边贸易数据及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各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度和地位,并实证研究了行业层面的融资约束对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情况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融资约束的减少可以带动制造业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攀升。
同时,学者们也发现单位劳动资本价格会影响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行为。Timmer等(2014)对全球价值链的产品附加值进行了切片化的研究,将产品附加值分解为劳动报酬与资本收入。他们发现,随着全球价值链中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力的比例持续上升,相对于发达国家,由于中国制造业对低技术劳动力的严重依赖,使得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
二 外部环境与全球价值链攀升
还有学者从贸易壁垒、行业内生产率分散程度、发达国家控制、国家人力资本不足等外部环境来分析其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Baldwin(2008)分析认为,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本质是将生产进行跨国分割,而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贸易壁垒会影响商品流动、提高进出口成本,成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重要障碍。Antràs和Chor(2013)建立了一个企业的产权模型,生产由连续的独特的序列阶段构成,并且企业在特定阶段的全球价值链渗入度与行业内生产率的分散呈弱的正相关。Gereffi等(2001)研究发现,当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攀升时,可能会遭到发达国家的控制,进而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Costino等(2013)发现,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本不足的问题,面临较高的犯错概率,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位置均较低。
学者们也对贸易政策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王孝松等(2017)从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角度考察其影响,研究发现,反倾销使得中国的相关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下降8%—29%,相关行业的上游度指数增加3%—14%,也就是国外的反倾销措施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上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Baldwin(2008)分析认为,关税水平会影响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位置。
三 全球价值链与企业生产率的内生性关系
也有学者对全球价值链对企业生产率的反向关系进行了研究。盛斌和陈帅(2015)认为,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高能够使企业提高其生产率水平,从而树立自身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吕越等(2017)分析全球价值链对生产率的影响时认为,参与全球价值链会通过三个渠道改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效应、中间品效应和竞争效应。这三种效应也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Baldwin和Yan(2014)研究证实了市场效应,进入更大的市场可以使企业产生规模经济,从而更具效率。Kelly(2004)分析了中间品效应,他们认为企业通过参与价值链得以接触更低廉的中间品、更加广泛的产品或高质量的国外投入,从而减少成本并改善效率。Chiarvesio等(2010)验证了竞争效应,参与全球价值链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国际竞争,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