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行业信用卡制度优化研究
- 夏元琦 年志远
- 4835字
- 2020-11-30 10:33:43
第二章 银行信用卡制度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利用生产的本质关系,揭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间接说明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相关理论的内在联系。萨缪尔森认为,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制度的产生原因、产生过程和供给主体,而交易费用作为基础分析工具将贯穿整个制度研究周期。
在方法论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黑板经济学”的抽象概念,强调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过程。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就是通过研究经济学中外部性效应的解决思路,提出了科斯定理的概念,并进一步将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有机结合运用到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中来,提出了通过初始的产权界定和有偿交易机制来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创新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相关主体之间涉及的产权交易摩擦过于明显,交易所需的成本往往大于实际收益,最终市场通过协调机制,形成了各种组织形式,通过外部性效应内部化来解决交易费用过大的问题。而当组织发展的规模足够大、影响力足够广的时候,就会形成对社会制度体系变革的促进作用,引发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
一 制度
制度的作用在于它对社会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两方面。一般认为,制度包括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一些成文规定(包括法律、法规、契约等)的正式制度,和人们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并得到社会认可的(包括价值观、风俗习惯、文化、伦理道德等)非正式制度。
从表面来看,正式制度是构成社会约束的主要力量。正式制度实施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与此联系的制度的不完全性。因此,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此,经济学家逐渐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非正式制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为了更加直观地研究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性,制度经济学家们将制度市场的概念引入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当中。相对于传统意义的市场,制度市场在供需框架下也有着相对应的构成要素。制度市场根据其供给主体的角色地位可以理解为一种政治市场。表2-1是传统的商品市场与政治市场相应要素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商品市场中,相关要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与其对应的制度要素的变化,研究制度变迁的过程可以通过研究与其相关的商品市场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外部性作用,找到制度变迁的诱致性动因,进而协调相关制度的布局及主要制度的供给策略。
类似于普通商品市场中一些垄断行业出于垄断利润的考虑造成市场中的商品供给不足的现象,政治制度市场也会由于利益集团的制度垄断行为导致制度供给的低效率。
表2-1 政治市场与商品市场对比
资料来源: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第291页。
诺斯对现实中的政治市场存在的状况做出了贴切的判断。他认为,不同于有效的经济市场,由于政治市场中的统治阶级身份的特殊性,其行为表现为一种歧视性的垄断行为,因此,有效的政治市场几乎不可能存在。
通过对制度变迁供给过剩的论述,结合我国银行信用卡市场的现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制度供给主体的垄断特性,这就不难理解如虚拟信用卡叫停事件背后存在的庞大的利益作用。政府提供过剩的产权制度,可以维系自身利益。而对于信用卡套现现象来说,出于成本考虑,提供的产权保障机制又略显不足,尤其是对银行信用卡支配权的产权保护上,由于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成本来维系和监控消费者行为,无法获得明面上的收益,因此,至今银行信用卡套现现象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来看,新制度经济学家们追求的制度均衡状态正是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之间博弈的一个均衡解,这也是制度变迁的最终目标。其中,制度变迁涉及的相关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的正负外部性,可以看作博弈过程中行为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而在这一博弈局中,通过相关主体之间的产权交易和引入各种约束机制,使得博弈双方在有限理性的作用下,选择制度设计中效率最高的且符合行为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均衡解。
笔者认为,通过这种模型化的思路研究制度需求与供给的框架,能够更加客观地描述制度变迁的过程,并且以最直观的方式得出供需均衡的制度安排。
二 组织与制度变迁
组织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念集结在一起,依靠他们的努力来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组织在制度变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诺斯指出:“组织和它们的企业家所从事的有目的的活动及它们在期间所起的作用是制度变迁的代理实体,并勾勒了制度变迁的方向。”[1]
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比较完整地提出创新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研究经济发展过程的经济学家应该是熊彼特。其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思维模式也奠定了他在经济发展领域的地位。
熊彼特以其创新理论为核心思想,研究经济发展,考察了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多种要素,对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全新组合以及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都以独特的视角做了精辟的论述。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要引入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全新组合。这种引入新的组合的职能正是企业家的职能,也是企业家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存在。而所谓的经济发展也就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的组合。可以看出,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企业家的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将“企业家”看作资本主义的“灵魂”,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论述很有启发性。制度经济学中诺斯对组织的结构与组织的性质也有着非常相似的论述。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信用卡组织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作用,而组织的最大化活动也将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产生相应的影响。结合我国银行信用卡市场中发卡组织的行为可以看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发卡规模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家会通过各种创新行为组合生产要素,不惜一切地抢占市场份额。发卡组织的这种市场行为也直接构成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关系。
三 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是最基础的分析工具。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交易费用理论研究制度和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而阐述其经济现象和历史背后隐藏的事实。
交易费用的概念最早是由科斯提出的。他通过研究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价格机制的调节问题,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并通过论证企业的性质、边际效应的作用等证明了交易费用的存在。
交易费用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在许多学者的理论中得到了应用。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应用于经济组织的研究,创立了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张五常借助交易费用的理论范畴,对土地契约进行研究,很有价值。
四 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认为,理想状态下,当交易费用为零时,无论如何进行初始的权利配置,主体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最终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科斯第二定理认为,现实世界中,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条件下,不同的产权结构会带来难以估计的资源配置形式。科斯第三定理认为,由于交易的摩擦存在,不同权利分配,会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因此,最初的产权界定是最终资源配置的缩影。
通过总结科斯三定理的内容,可以看出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明晰的产权结构,和对产生外部性效应的授权与交易找到最合理的制度安排,为决策者在经济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有效的依据。根据科斯定理的描述,我们也能引申出更多的对现有经济世界的全新理解。例如,市场的形成机制不是价格,而是产权的界定,只要有了明确的产权构成,行为主体最终会通过谈判找到合理的价格。企业的实质是将许多经济行为的外部性效应内部化,实现减少交易费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科斯定理是新制度经济学框架的基石,它向我们展示了除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外,解释经济世界运行与发展的另一种全新的理论模型。虽然科斯定理也饱受争议,许多学者认为,由于策略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可能通过明晰的产权界定直接达到科斯定理所描述的最终理想状态。但就理论的可行性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面,科斯定理的应用还是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者的认同。
本书在我国银行信用卡监管博弈的分析中,运用了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效用的方法。在笔者看来,一些组织的创新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性效应影响需要进一步地通过这种产权交易的机制来平衡,而不是抑制组织的创新性来达到一种低效的制度均衡状态,监管制度不应该抛弃激励作用而仅作为一种抑制性的约束机制。
五 产权理论
(一)物质资本产权理论
产权是以物品为中心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受制度规范的行为关系。这是大多数学者在产权内容方面达成的共识。在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行为主体存在,主体之间的联系与对立也导致了他们与之相对应的财产的结合与分割。他们彼此之间就是通过这种物质资料结成了一定的经济关系。所以说,虽然产权的表现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却是产权主体之间的行为关系。
既然产权本质上是以物品为中心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受制度规范的行为关系,对于产权外延的界定就可以看作对财产的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等一系列相关权利的集合。它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形式并统一呈现在一种结构状态中。
(二)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1.人力资本产权
新制度经济学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纳入其体系结构中,通过论述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特征以及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等,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现今社会经济制度下,人力资本产权与组织制度安排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人的经济行为特点。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对人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国银行信用卡监管制度和组织制度的建立,使得其制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更加贴近现实。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几点重要的内涵。首先,人力资本不是指其本身的人,而是指人作为载体携带的知识、技术、能力等要素;其次,人力资本所蕴含的经济价值需要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称为资本;最后,人力资本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投入获得的。
正是行为主体本身对自身人力资本产权的保护意识造成了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人的一些特定的经济行为。而这些行为有的是对经济增长积极的活动,有些则是消极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层面的激励和抑制作用。
2.人力资本产权交易
人力资本的价值表现在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凭借着所拥有的且不断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改变着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在同样的生产资料投入下获得更多的产出。可见,作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它的经济价值在于实现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功能,从企业组织制度层面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其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
既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使用价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那么在这种价值存在形式的背后,本质上就是一种由价值的所属关系产生的权利属性。同样也包括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处置权、使用权,等等。它的本质是人力资本存在于经济活动中的使用者之间达成的一种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为了研究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所引发的人的经济行为,明确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问题尤为重要。
人力资本产权交易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普遍过程,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本质是对主体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产权的分解与部分有偿转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保障机制以及组织所有权安排,对人的有限理性判断是存在很大影响的。由于主体对转让部分产权具有完全的控制性质,所以导致了人力资本产权的交易最显著的特性就是其交易的不确定性。对交易风险的不确定、对交易主体行为的无法预估性也是造成人的有限理性现象的原因之一。
人力资本产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其激励方面。具体来说,是能够提高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热情。人力资本的投资实质是通过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一系列针对主体的投资行为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强化其经济活动能力。人力资本的投资存在着较大的正外部性,即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在给他自己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给他人或社会带来收益。通过对人力资本产权的投资,也能够纠正其机会主义倾向,提高其诚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