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晋)陆机《文赋》

(一)题解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人。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西晋文学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祖陆逊为东吴丞相,父陆抗是东吴大司马。陆抗去世时,陆机14岁,即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20岁时,吴灭,与其弟陆云退居旧里,闭门勤读。太康十年(289年),陆机与弟陆云来到洛阳,拜访太常张华。张华大为爱重,使陆氏兄弟享誉京师,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当时贾谧当权,开阁延宾,一时文士辐凑其门,其中著名的有24人,号“二十四友”,陆氏兄弟亦入其列。历任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专擅朝政,以陆机为相国参军。次年,赵王伦阴谋篡位,以陆机为中书郎。伦败,陆机涉嫌,收付廷尉,依赖成都王颖、吴王晏等相救,得减死罪,徙边,遇赦而止。后入成都王幕,参大将军军事,又表为平原内史。太安二年(303年),成都王举兵伐长沙王,以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兵败,为怨家所谮,被杀,夷三族。

(唐)陆柬之《文赋》(局部)

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最负声誉的文学家,被钟嵘誉为“太康之英”。就其创作实践而言,钟嵘评价,他的诗歌“才高词赡,举体华美”(钟嵘《诗品》),注重艺术形式技巧,代表了太康文学的主要倾向;就其文学理论而言,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陆机才华横溢,除文学外,在史学、书法绘画艺术方面也多有建树。在史学上,曾著《晋纪》4卷、《吴书》(未完成)、《洛阳记》1卷等,多已佚。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是书法中的珍品。另外,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陆机还著有《画论》(今已佚)。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所作诗、赋、文章,共有300多篇,今存诗107首,文127篇(包括残篇)。原集久佚。南宋徐民瞻得遗文10卷,与陆云集合刻为《晋二俊文集》,明代陆元大据以翻刻,即今通行之《陆士衡集》。明代人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有《陆平原集》。

《文赋》是用赋体来论文学的开创之作。陆机在20多岁时便总结前人写作经验,写成了这部不朽论著。在《文赋》中,陆机给予灵感、想象以重要地位,认为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反对袭蹈前人,提倡创新。此外,还将曹丕的四科八体,扩展到了十体。并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点,他还针对当时的创作提出了定去留、立警策、戒雷同、去庸音的文学创作的原则,并对遣辞、剪裁、音律等问题表达了见解。《文赋》详细分析了文学创作过程,提出了很多文学理论上的重要命题,是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