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法律服务元年新观察
- 杨凯
- 1927字
- 2021-01-15 18:13:56
三 公共法律服务:化解基层矛盾的一剂良方
建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提升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多年来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化解难题的一剂良方。只有全方位的统筹、宽口径的融合、多部门的联动、深层次的改革、厚基础的培育和高科技的创新,才能保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部署与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有机融合,实现精准滴灌、精细耕耘、精深落实,使基层社会治理迸发出无尽的活力,让法律的精神与温情如汩汩清泉流淌在老百姓的心田。
新时代全方位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就是要讲政治、重落实,充分理解公共法律服务对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要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视角来认识公共法律服务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从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来理解党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的部署和安排,在宏观层面明确党中央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擘画的蓝图和奋斗目标,从而统筹协调、谋篇布局、精准施策。
新时代宽口径融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就是要讲协同、重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新和拓展传统公共法律服务的理念,不仅仅局限在对弱势群体的援助,而应拓展到全社会法治推进过程中,树立全员参与、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的大公共法律服务概念。只有在这样的大公共法律服务概念和理念下,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司法行政机关统筹全社会力量依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才能让公共法律服务更优惠、更普惠、更便捷、质量更高。建立预防式的、调理式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全社会传播法治理念,公开法律规范,培育崇法的精神,社会治理将很容易步入法治化治理的良性轨道。
新时代多部门联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就是要讲效率、重分工,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除了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职能以外,其他政法机关也肩负着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要构建恪尽其职、配合有力、制约有效的工作体系,推进政法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让运行更加顺畅高效。同时,要创新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好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新时代深层次改革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就是要讲公平、重实效,坚持在更高起点推进政法领域改革。落实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解决好异地诉讼难等问题;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全社会的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加快构建海外安全保护体系,保障我国在海外机构、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提供司法服务,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同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夯实基础培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就是要讲宣传、重基层,激发基层活力,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要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在政法机关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的方式,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公共法律服务活动中,培育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和市场,使公共法律服务之树常青。
新时代高科技创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就是要讲应用、重创新,将最新的信息科技成果与公共法律服务的各个载体深度融合。要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仅要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也要全面提升政法干警的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政法干警只有在办大案、处急事、破难题中受考验、长才干,才能善于应对突发情况、驾驭复杂局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长期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困境,可以通过公共法律服务进行春风化雨的滋养,在社会上培育和风细雨的法治心态,对潜在的违法行为进行未雨绸缪的预防和诊治,从而增进和睦与稳定。通过汇聚民智民力、赢得民心民意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原文刊载于《检察日报》2019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