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多义结构的韵律特征
- 黄彩玉
- 1694字
- 2021-03-15 17:52:43
第一节 停延以及停延在多义结构中的韵律分化功能
一 停延
停延指口头表达时声音的停顿和延接。因为停顿经常伴随它前面言语片断的相对延长,所以我们经常用停延这个提法。停延在语图上,表现为无声段和音节时长的加大。停延对韵律边界有重要的标志作用,是认知活动的一个反映,为最终的言语产出提供了计划和加工时间。停延的位置和长短受两方面的限制,一是言语产生的生理机制;二是言语的认知加工过程。停延一般分为三种:气息停延、语法停延和强调停延。
二 停延在多义结构中的韵律分化功能
停延不仅是生理上换气的机会,而且是揭示语言内在的层次结构、准确体现语句意思的方式,更是交际上表达感情的需要。停延在多义结构中具有韵律分化功能主要是因为停延能够标志语法界限,揭示语言内在的层次结构。
停延出现与否、级别大小会受到句法条件的制约,比如虚词通常前附,直接成分会优先组合,低及物性动词会倾向于前附,句法上不允许停顿的地方(如词内音节之间),就不可能停顿;而句法上的高层结构之间、特别是那些用标点符号标记的地方,就必定会出现停顿。人们在交际中经常用停延的位置和长短来明晰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意义。日常话语中的停延并不容易听得分明,倘若在停延前后有重轻音的配合,将令人捕捉到更明确的节律信息,从而语句在结构和语义上更清晰了。
虽然句法结构制约着停顿位置,但停顿无法全面展示句法结构层次,在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停顿位置及大小的选择存在多种可能。停顿还要受到语义和节奏的影响,比如组成一个意义整体的几个音节会优先组合,音节数目和结构一般倾向于平衡。停顿还常常打破语法套合的层次。很可能高层次的两个直接成分间没有停顿,而内层的自由短语成分之间却有停顿。如语法层次:他们///是//积极/分子,停延:他们是//积极/分子。
事实上停顿所标记的不是纯粹句法的层级,而是韵律句法的层级。跟其密切相关的不是句法结构,而是韵律结构。
一般所说的韵律结构实际上是一个音系上的假设,本质上是一个感知概念。在感知上判断停顿(边界)的位置与强度和假设的韵律结构句有高度的一致性。研究表明人们的意识中是存在韵律结构的。最早发现该问题的是罗常培和王均(2004):“句子自然可以分成许多节落,就是所谓意群,每个节落又分成许多小节落,就是节拍群。节落和节落之间有长短不等的间歇。”林焘和王理嘉(2013)也认为:韵律结构与语法结构之间的确也存在着很多不一致,特别是对复杂的句子,高级别的韵律单位与高级别的语法单位之间还有较好的一致性,韵律结构的自由变化更多地出现在小的语法边界处。
在出现多义理解时,说话人为消除多义,停延的位置和大小才尽可能与句法结构层次保持一致,尽量把停延位置安排在较大层次的结构切分点上,就是为了韵律表达和句法结构一致。例如:
“我和哥哥‖的同学”和“我和‖哥哥的同学”
这样的结构中存在不同的停顿关节点,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总是选择合适的最大的关节点来停延,此时的停顿和句法结构是一致的。当然如果把该结构放到能分化多义的不同语境中时,停延就不需要与句法结构层次完全对应,即当上下文语境足以分化多义时,停延便不是必需的了。
我们也看到,停延对于由句法结构层次不同引起的多义有一定的韵律分化能力,但对于因句法关系不同或语义关系不同等造成的多义分化能力就不那么强了。比如结构“复印材料”,表示复印的材料,偏正结构时“复印”常常相对重读;表示复印材料这种行为动作,为动宾结构时,“材料”常常相对重读。停延在句法关系不同引起的多义中分化作用不大。下面的专论中关于“V双+N双”多义结构和语音的关系问题我们会有详细的研究。比如“连厂长都不知道”“反对的是他”这样由语义格交叉造成的多义结构中,停延的分化作用也不大。而像“鸡不吃了”“小王已经写上了”“办公室应该通知”这样的主语有施事和受事两种语义格的结构,停延对于多音节主语“小王”“办公室”多义小句的分化能力强,对于歧义音节是单音节“鸡”的多义小句分化能力就弱了,而且停延对单音节多义点的作用具有不对称性。下文有专章论述。
鉴于停延在韵律结构及多义结构中揭示话语层次的作用,在以下的多义结构的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当中,着重参考停延这个声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