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莫苛求,世上没有绝对完美

别苛求,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不满意而烦恼不已,于是费尽心思,小心翼翼地生活,去让更多的人对自己满意。但即便是这样,依然不会让所有人满意。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上,其实花不了太多的时间,却是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苛求自己,让自己符合别人期待这些事情上,所以身体累,心也累,始终不能放开自己,活得真实、自在。

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对我们展露笑容。通常的情况是,我们以为自己照顾到了每一个人的感受,但还是有人不满,甚至有人根本不领情。每个人的眼光都不相同,因此,也没有哪个人能真正做到让所有人都称赞、欣赏。每个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每个人的立场和主观感受也不同,所以我们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从前有位画家,他想画出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于是,画画完了,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在画旁他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认为此画有欠佳之处,均可在画上标明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幅画面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悦,深感失望。画家决定换种方法试试。

画家摹了一张同样的画,又拿到市场展出。可是这一次,他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将其最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那些曾被指责过的笔画,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我们每个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幅画,有人批评也会有人赞扬。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聪明的人会意识到这一点,让自己放松对生活的苛求,从自我设置的牢笼中挣脱出来,不必过于执着于他人的眼光和看法,尽情走自己的路,让自己满意就行了。

当我们面对他人的不满意时,停留在原地徘徊或是嗟叹只会浪费重新证明自己的时机。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别人只能作为看客,况且条条大路通罗马,换一条路,也许那里的人们会懂得欣赏自己。人不必苛求,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否则容易被扰得心烦意乱。只要坚持自己的追求,不愧于自己的心意就好,而任何别人的不满意都不会否定我们凝结在这条路上的心血和努力。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就足够

佛陀说:“你想提高生活的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层面上。你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有人问拿破仑打胜仗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也可以说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很多伟大的人,一生的成就都可以归功于“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在任何领域,集中精力于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做事才卓有成效。一次做好一件事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要好得多。

一次,某人到同学的单位,找同学商谈同学聚会的事情。走进同学的办公室,这人就感觉很诧异。“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哪儿了?”他指了指整洁的办公桌问。

同学说:“我的信件都已处理完了。”

“那今天没干的事又推给谁了呢?”这人追问。他同学笑着回答:“我所有的事情都已处理完了。”

同学见他一脸疑惑,笑笑接着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都处理完了。”

在办公室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办公桌上杂乱无序,文件夹随处乱放。如果我们问这个人为何会这样,他一定会说:“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我,我哪还有工夫整理这些。”其实不是他没有时间,而是他不能将心思逐一地专注于一件事情上,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杂乱无序的。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如果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效率自然就高了。如果东忙一点,西忙一下,或者想超负荷一次完成数件事情,那结果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再做另一件事情,不苛求、不急于求成,那么任何事情都会得到妥善地解决。

有一个人富可敌国,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不但工作处理得非常好,而且能将一切事务掌握自如,晚上的宴会他也是每场必到,白天忙完公务后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吃饭玩乐。手中工作繁忙,但他还是能安排出时间来欣赏节目。他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时间呢?

这个富人解释说:“其实能轻松自如地做好事情很简单,只要你能安排好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一次仅做一件事情,今日事今日毕,无论做任何事都集中精力于一件事情就可以,仅此而已。”

这个富人正是能够每一次都把精力只集中于一件事情上,让自己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所以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工作和娱乐。想要快速高效地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养成专注工作,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好习惯。如果工作起来不专注,即使去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将精力都分散到好几件事情上,难免会顾此失彼。因此,要做一个高效地解决问题的人,就应尽可能一次仅做好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并且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生活的麻烦当中。

心浮气躁,难以享受福气

浮躁,乃心浮气躁的意思,它往往是造成人们做事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常见的原因。如果心浮气躁,一味地追求效率和速度,做起事来既无准备,也无计划,只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就动手去做,恨不能一日千里、一蹴而就,往往事倍功半,其结果只能与目的背道而驰。

宋朝的朱熹在去除浮躁心理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他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从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而到了中年之时他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做学问的良方。于是他以“欲速则不达”这句话作为自己做学问的指导,从此心平气和,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要想真正去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摆脱速成心理的牵制,戒除急躁,明确最根本的目的。

一位学僧求教禅师:“师父,就我的资质多久可开悟?”

禅师说:“10年。”

学僧又问:“10年?师父,我加倍苦修的话,又需要多久开悟呢?”

禅师说:“20年。”

学僧很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披星戴月,不眠不休,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

禅师说:“那样你将永无开悟之日。”

学僧诧异道:“为什么?”

禅师说:“因为你太在意禅修的结果,又怎么有时间来关注自己呢?”

禅师是在劝诫学僧,凡事切不可急躁。遇事急躁,就会在错误的思路中越陷越深。许多人总希望自己走捷径,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气力获得最大的成功。但是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之后的情形,忽略了先前付出努力的漫漫长路。

心浮气躁的人,不仅不能获得成功,更很难享受到人生的福气。所谓福气,是指一个人能够享受幸福生活的命运,而幸福和好运来源于心灵的安然和宁静。一个时时刻刻处于焦躁之中,心中只装着欲求和功利的人,自然难以享受生活中原本该有的悠然时刻,看不到途中的优美风景,也不会有心思与身边的人和善相处,营造和谐温情的人际关系,如此一来,幸福和福气当然无从谈起。

静下心来,戒除浮躁方可获得人生之大福。慢一点,安静一点,你并不会丧失更多,反而会收获更多。让行为平和一点,让心灵澄澈一点,让生活简单一点,福气自然会到来。

将眼光停留在生活的美好处

人生在世,际遇各不相同。有的人会为清贫的生活感到苦恼;有的人会为富裕的生活感到痛苦;大多数人总会感到不快乐、不幸福。幸福明明就在身旁,他们却浑然不觉,这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生活的美好之处,从而一直无法与幸福产生交集。

要想随时感受到幸福,就不能总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消极的东西上,那只会令人沮丧、自卑,徒增烦恼,还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甚至让人生本该有的光辉被失败的阴影遮蔽。悲观失望的人在挫折面前,会陷入不能自救的境地;而能够看到生活美好的人即使在绝境之中,也能看到一线生机。

很多时候,人们被消极的情绪所挟持,无法从现有的生活里获得快乐,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自己没有得到或已经失去的东西,而不懂得对正在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不懂得从平凡的生活里发现乐趣。

有一位不错的画家,他喜欢画欢快的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乐观的人。没人买他的画,他想起来时会有些伤感,但只是一会儿。

朋友们劝他:“玩玩彩票吧!花两块钱便可赢很多钱!”

画家花两块钱买了一张彩票,果真中了彩!他赚了50万。

画家买了一幢别墅并进行了一番装饰。他很有品味,买了很多好东西:地毯、柜橱、小桌、瓷器,还有古老的吊灯。

画家很满足,他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静静享受他的幸福。他感到好孤单,便想去看看朋友。把烟往地上一扔——在原来那个石头画室里他经常这样做,然后就出去了。

香烟躺在地上,燃烧着躺在华丽的地毯上……1小时后,别墅变成一片火海,被完全烧毁了。

很快朋友们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都来安慰画家。

“真是不幸呀!”他们说。

“怎么不幸了?”他问。

“损失呀!你现在啥都没了。”

“什么呀?不过是损失了两元钱。”

朋友们为了失去的别墅而惋惜,可是画家不在意,正如他所说的,不过是两块钱,当然不会影响他正常的生活,让他陷入悲伤之中。人们总是盯着失去的那一部分,是因为对拥有过的东西太过执着,其实看开了的话,也只不过是退回到拥有之前的状态罢了。有一颗乐观的心,即使是遇到再悲惨的事情,也不会令人绝望。

没有人是为了感受痛苦和烦恼才到这个世上走一遭的,但很多人在生命的旅程中自寻烦恼和痛苦。实际上,如若我们愿意去挖掘生活中更多的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冲淡那些不快乐、不幸福的感觉。生命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用美好的心灵去生活,生活也会变得美好起来。

一次,林清玄在金门的古董店买到一只精美的大铜环和一些简朴的陶制坠子。他从未见过的这种东西,古董店老板告诉他,是从前渔民们网鱼的用具,陶制的坠子一粒粒绑于渔网底部,以便下网时,渔网好迅速地垂入海中。

大铜环是网眼,像衣服上的领子一样,抓住铜环提起来,整个渔网就能提起来了,一条鱼也跑不掉。

回至房中,林清玄把拣来的松果放至铜环与陶坠旁边,看到这些五彩斑斓的铜环、陶坠有感而发,他感到诗人、文学家、艺术家,乃至一切美的创造者,正是心中有铜环和陶坠的人。茫茫的生命大海中,心灵的鱼在其间游来游去,一般人由于水深海阔看不到美好的鱼,或因为粗心轻忽,就让鱼悄悄地溜走了。

有美好心灵、细腻感悟生活的人,则是把陶坠深深沉入海中,铜环在手,波浪的涌动和鱼的游动都能了然于胸,垂丝千尺,意在深潭,捕捉到那飘忽不定的思想的鱼、观点的鱼。

平凡人的喜乐,即是每天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寻一些智慧的鱼,时常在凡俗的日子捞起一些美好的鱼。

在林清玄心中,一张渔网也可以是一张生活的网,而那铜环和陶坠就是面对生活的态度。擦亮生命的铜环和生活的陶坠子,每天有一点甜美、一点幸福的感情,就是一种生命的美好。

养成乐观的个性,面对所有的打击都可以坚韧地承受,面对生活的阴影也可以勇敢地克服,这并非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事物总有光明的一面,我们应该去发现光明、美好的一面。一位诗人说过:“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总是面对着事物光明的一面。”这告诉我们: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这世界到处都有明媚宜人的阳光。

勇敢的人一路纵情歌唱,即使在乌云的笼罩之下,他也会对美好未来的充满期待,跳动的心灵一刻也不曾沮丧悲观;勇敢的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他都会觉得工作很重要、很体面;勇敢的人即使衣衫褴褛,也无碍于他的尊严;勇敢的人不仅自己感到快乐,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