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拜占庭时代的战术、战法和将道
- (拜占庭)莫里斯一世
- 2513字
- 2024-11-03 11:17:11
译序
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艺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西方,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学者们所忽视。不仅如此,由于西欧各国学者对罗马人抱有成见,不少人甚至在其论著中对东罗马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多有贬低。如著名的英国史学巨匠爱德华·吉本便曾在其传世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写道:“拜占庭人继承下了太多缺点,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一些胜利,也不过是偶然的好运而已。”
可诚如《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的作者查尔斯·欧曼爵士所言,吉本的看法与事实相去甚远。对东罗马人而言,胜利远比失败更加平常。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约翰·富勒也认为:罗马人在军事理论上的成就,西欧人直到18世纪都无法与之比肩;而由两位皇帝—莫里斯一世和利奥六世分别所著的《战略》《战术》两书,便是东罗马军事理论发展史上的高峰。译者最初听闻这两部著作,正是源于约翰·富勒所著《西洋世界军事史》,后来在翻译《中世纪战争艺术史》一书时,更因欧曼爵士精妙的笔触,而开始对拜占庭时代的罗马军队产生浓厚兴趣,遂决心将莫里斯所著的《战略》译成中文。
与中世纪同时代其他国家那些不守纪律、有勇无谋、作战只凭好勇斗狠的军队相比,虽然罗马帝国的心脏地带已从意大利转移到了希腊和小亚细亚,国家的领袖从元老院、执政官变成元首、皇帝,但罗马人却将先祖们对于纪律、战术、战略的重视继承了下来。此时的罗马军队虽然已经与大部分读者印象中由重步兵组成的强大军团完全不同,但从6世纪直至11世纪曼奇克特会战惨败之前的数百年时间里,由重骑兵和马弓手组成的庞大罗马骑兵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他们也许不如西欧的骑士那样英勇无比,冲锋起来势不可当,也不如突厥马弓手那样来去如风,让对手捉摸不定。但罗马人却能在冲击力、弓箭火力及机动性方面抓住平衡,再加上自己更胜一筹的纪律、不输他人的勇气和高超的战争艺术,在面对任何敌人时都能够从容不迫地采取相应战术,最终击败对方。
若要对这样一支虽强大,但却颇受国内读者忽视的军队进行深入研究,在本人看来,最为简捷且直接的办法便是阅读由东罗马人自己写下的军事著作。关于《战略》的写作时间,学界历来存有争议,但无论是约翰·富勒,还是《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的作者查尔斯·欧曼,都认为本书应是在莫里斯登上皇位前的579年完成的,此时莫里斯正受皇帝提比略二世之命改组罗马军队。在《战略》之后,无论是利奥六世在900年写作的《战术》,还是尼西弗鲁斯·福卡斯等人所著的其他军事著作,都参考了《战略》。而《战术》甚至可以被看作只是《战略》的增补更新版。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一部《战略》,奠定了拜占庭时代罗马军队领先于其他民族的组织结构和战术体系,为罗马帝国继续屹立将近千年时间,在战争艺术层面上打下了坚实基础。
莫里斯在写作《战略》时,是希望为那些在前线担任指挥官职务,但又缺乏经验的指挥官提供一部指导手册。由于罗马宫廷的政治原因,无论是名将贝利撒留,还是莫里斯,都曾在尚无什么实际的大军指挥经验时即被任命为东部前线总指挥官。这两位优秀统帅天资过人,其主导的战事自然能够取得喜人的结果,像《战略》这样的手册也不会有太大作用,但倘若是由某些平庸之辈担任某方面的统帅或野战军的司令,那么这样一本手册就显得极为有益。而这本手册,对于我们这些后世的研究者来说,也成为了解6世纪末期至7世纪前期罗马军队面貌的最佳途径。
不过由于莫里斯在写作《战略》时似乎十分匆忙,故全书结构十分繁杂混乱。在某些章节中,他能完整而详尽地将某一课题的全部要点一一阐述清楚,而另一些章节又十分简陋,看起来仿佛他只是随手将自己的经验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本书最后关于步兵战术的第十二章,也很明显是在前十一章完成一段时间后才加上去的。另外,由于当时罗马官方语言正处在由拉丁语向希腊语转换的时期,同时军队又尚未彻底摆脱蛮族兵源的影响,在这部由中古希腊语撰写而成的手册中,还出现了大量拉丁语,甚至日耳曼语的词汇和口令。它们中的某些名词在含义上与书中出现的另一些希腊语词汇十分相近,给译者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和困难。本人也仅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和军事知识,尽可能准确地译出这些词汇和语句,因此在这一部中文版中,难免也会存在一些错误之处,还望学识丰富的读者能够给予指正。
与所有古籍一样,《战略》一书中也存在不少的笔误甚至前后矛盾之处。而作为一本发放给专业军官的手册,书中也存在不少需要详细解释的要点,对此,本人将一如既往地以增加译注的方式来对要点加以说明。同时,由于原书中用来说明阵型的图示因古代条件限制,其形状和格式都比较模糊和怪异,并不能完全代表实际阵型情况,本人也因此自行绘制了一些示意图,其中一部分对原书中特别难以理解或无法明确代表实际情况的图示进行补充说明,另一部分则用来说明一些原书中仅用文字加以阐述,但仅凭抽象描写难以让读者清晰理解的队列或战术机动。另外,为方便读者理解《战略》一书的时代背景,本人还在正文以外增加了一个序章,并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对罗马军队的演变历史以及莫里斯本人对罗马军队所进行的改组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以本人浅薄的学识,为读者理解《战略》,理解东罗马战争艺术提供帮助。
最后必须提及的是,本书的希腊语书名“Strategikon”同时具有“战略”(Strategy)和“将道”(Generalship)两层含义。若是追根究底,“战略”一词在希腊语中原本就是“将军的艺术”,即“将道”之意。从本书旨在指导将军们如何指挥军队的立意和内容来看,本应以“将道”或“将略”作为其中文译名。但国内著作中通常将该书译为《战略》或《战略学》《战略论》,以对应利奥六世的《战术》(Taktika)。因此对于这部中文版,本人选择沿用《战略》这一书名。考虑到希腊语中“战略”与“将道”为同义词的情况,这种译法似乎也无伤大雅。
完成这篇译序的时间,恰逢译者流连于君士坦丁堡的旅途中,这篇译序也正是写于狄奥多西城墙的遗址之上。只希望读者能够借这一部《战略》,对拜占庭时代的罗马军队有所了解。而对于这一套由本人提议而策划的“战争艺术”丛书,若有任何一位读者,能因为由我译出或撰写的这些作品而对战争艺术产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这门世界上极其重要,但又极其容易被忽视和误解的技艺,那么本人便可算是得偿所愿了。
王子午
2018年6月16日于君士坦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