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事典057:中国甲胄史图鉴
- 周渝
- 1508字
- 2021-07-23 15:12:04
“甲骑具装”的黄金时代
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军士是什么样的?“甲骑具装”!南北朝是中国重甲骑兵的黄金时期,不仅马镫等马具逐渐完善,马铠亦在此时迅速发展。实际上,在汉末三国时期,马铠算不上新甲种,因为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马铠的记载,而秦陵兵马俑中的完整马铠也证实了前人很早就注重对战马的保护。
南北朝时期,“甲骑具装”重骑兵举矛扎刺图
这种习惯被汉代沿用,根据宋人修的类书《太平御览·魏武军策令》记载,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军就装备了马铠,曹操言:“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这里反映了一个问题,即袁绍有“铠万领”,马铠“三百具”。而曹操有铠“二十领”,马铠“不能有十具”。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人铠的数量都远高于马铠,这也应该是当时的普遍情况。其次,这也证明虽然汉末群雄战争中沿用了马铠,但其数量不能与后来的南北朝时期相比。
两晋之前的马铠有两个主要特点:其一,西晋之前,马匹非常贵重,战争中仍以步兵为主,骑兵数量有限,以至于马铠并非主流,但自汉末以来逐渐被各路诸侯推广使用;其二,对马的防护古来就有,汉末三国时期,马铠材质仍以皮甲为主。
至西晋倾覆,五胡入侵,匈奴、鲜卑、羯等游牧民族问鼎中原并建立政权,割据一方。这些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军队以骑兵为主力,他们的到来使中原战争形式发生了变化,骑兵成为北方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与骑兵崛起同时进行的,是马铠的进化。首先是马铠的普遍化,其次是马铠的金属化。那么,重甲骑兵是什么时候大规模装备金属马甲的呢?根据现有考古成果来看,铁马铠在军队中普遍使用始于东晋,南北朝时期达到巅峰,这一时期的史籍中,“甲骑具装”动辄成千上万,足以说明重甲骑兵已成为当时的主要兵种。
北魏重骑兵武士俑,于1953年在陕西西安草场坡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周渝 摄)
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出土铠甲的数量要远远少于西汉,这给复原当时甲胄的工作造成不少困难,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例如,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喇嘛洞和朝阳十二台乡等地都先后出土了十六国时期的铁马甲。这个时期,马铠形制已相当完备,其结构由保护马头的“马胄”(又称“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荡)胸”、保护马躯干的“马身甲”、保护马屁股的“搭后”组成,马臀部的护甲上还附着长羽毛作为装饰,称为“寄生”。几个部分分别以铁销相连,不影响马匹活动。护唇、护颈、护颊部分则以甲片铆合而成。这样一套完整的马铠,将战马保护得严严实实,仅留眼、耳、鼻、口、四肢及尾巴暴露在外。这种结构严实、紧密的马铠被时人称为“具装”或“具装铠”。身穿重甲、骑着披挂重甲的马匹的重甲骑兵,就是史书中的“甲骑具装”。
北周甲骑具装俑,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地区李贤夫妇合葬墓,现藏于宁夏博物馆(周渝 摄)
从史籍看,军中装备的马铠数量也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前文讲过,汉末群雄逐鹿时,曹操与袁绍交战,当时袁绍军中有三百马铠已是很多。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十二月,王昌、阮豹率军进攻后赵石勒,结果反被后赵军打得溃不成军,后赵大将孔苌“乘胜追击,枕尸三十余里,获铠马五千匹”。这里“铠马”数量已是汉末袁绍的十多倍。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战争中,晋军将领段末波(又作段末柸)被石勒俘虏,段部首领段疾陆以“铠马二百五十匹,金银各一簏”为赎金换回了段末波,从侧面反映了马铠甲当时在军事上的重要价值。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史籍中出现的马铠更是数以万计,隆安四年(400年),后秦国君姚兴及其大将姚硕德率军五万,从南安峡(今甘肃张家川西)向西进攻西秦。此役一举灭亡了西秦政权,取得“降其部众三万六千,收铠马六万匹”的战绩,这也是史书记载的最多的马铠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