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三人坐在桌子边上,孩子在炕上熟睡。听着电视放的音乐,沉默无言的吃着午饭。

“新,你的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突然一个女人的声音打破这安详的死寂。

“对呀,咱爸什么时候回来?”另一个女人附和道。

“看样子今天雪下这么大,应该回不来了吧?”男人夹了一口红烧肉说道。

“你这孩子说啥呢?雪下的在大还不能回家吗?”女人伸手把男人筷子上的红烧肉打掉。

“我爸爱喝酒,咱家的酒不是喝完了吗,别人家有啊。”男人咬了口馒头,狠狠的说道。

“别人家还有钱呢,人家有钱呢。还是家里好安全。”另一个女人夹了块红烧肉给男人说道。

“就是,这孩子说什么呢?哪里有自家安全呀?今天刚做完饭,我还看见咱家的李子树被大雪压塌了呢。”

“啥你说啥?咱家的李子树塌了吗。”男人有些不可置信的说。说完就要往外跑。

“对啊,今天中午刚做饭的时候咔咔咔三声。咱家的李子树就塌了。你干什么去?不好好吃饭了。”女人回达到。

“看树,咱家的李子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主角上10年学6岁上学,上到16岁。当兵树人。)

“树塌就塌了,不过就是一棵树吗?树死了就再栽吗?一颗破树有什么好看的?”女人夹了口肉说道。

“树死了可以再栽,人死了还能再活吗?”男人头也不回的说。

走出屋外,果然发现自家菜地里的李子树被大雪压塌了。不知怎么男人突然想哭。家里的顶梁柱没了,还有下一个顶梁柱吗?我能做家里的顶梁柱吗?

男人回到屋中继续吃饭。

“你看树塌就塌了吗?你父亲下午肯定会回来。”见男人好好吃饭,女人开口说道。

“对父亲肯定会回来。一定会。一起吃饭吧。”

“这才对嘛,孩子你也多吃点。养养身体。”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道。

一家人吃完午饭,女人回炕上休息了。另一个女人正要收拾碗筷洗碗,突然男人说道:“妈,我有些事情跟你说。”说着拉着女人想往屋外走。

“有啥事儿不能当着人面说呀。”说着女人跟着男人出去。

走出屋外女人开口说道:“说吧,有啥事神神秘秘的。”

“去大门口说吧。”男人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恳求。

“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事情要说。”

走到大门口男人说道:“妈?你要坚持住啊。我爸去世了。”

“你这孩子净说胡话,你爸不是在你赵叔家里吗?”

“今天早上我不是去找我爸了吗?发现赵叔家失火了,我爸和赵叔一起被烧死了。”

“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你赵叔活得好好的。”

“妈,我没骗你,你去问问就知道了。”

女人的身子一阵恍惚,突然女人好似想起什么开门跑了出去。

“妈,你去哪儿?”男人跟着女人跑了出去。

女人跑到超市打开门对老板说道:“早上那两个人的话是真的吗?”

顺看了看眼前的人,不知怎么开口?这时男人进来说:“我妈知道了,我告诉她了。”

“回答我是不是真的?”女人的话有些歇斯底里。

“婶儿是真的。”

“呵呵呵”女人先是笑了三下,然后出门回家了。

男人对老板打了个眼色也跟着走了。

回到家中,“妈,您没事吧,别憋这。”男人开口说道。

“没事,没啥事。能有有啥事儿啊?”

“那。”

“他什么时候回来?”

“啊。”

“我问你爸什么时候回来?”

“两天后。”

“安排妥当了。”

“尸体在警察局,葬礼还没想好怎么办?”

“你父亲有什么遗言吗?”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是葬礼的第一步。

“我都没能见他最后一面。”

“他怎么死的?”

“喝醉酒被火烧死。”

“呵呵呵,喝酒好啊。记住先别让英子知道。两天后再办葬礼吧。”

“行,我知道了妈,一切听您安排。”

回到屋里女人收拾碗筷,一切好事没有发生。时间时间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两天后,大门口。

“喂,你好。是110吗。我有事。。。。。。”男人拨通电话对警察说道。

“行,我们知道了,您今天来接就行。”

“妈,对警察局打过电话了。”

“那你去接吧,我告诉英子。顺带发一下报丧贴。我在县里找殡葬馆,安排一下送葬队伍。”死者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

“行,那我去了。”男人穿着一身洁白衣服说道。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钱带了吗?”

“带了,您放心好了。”说完男人走出大门去县里了,女人则回到屋中告诉另一个女人这个守了三天的大秘密。

男人来到县里找到殡仪馆买了一口红木棺材,订了一支送葬队伍。带着送葬队伍来到警察局为死者“入棺”。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

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者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者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做完这一切已经下午2点。接着带着队伍回到家中。发现家里已经挂上了白灯笼。母亲家门口等着。家门附近围着一群亲朋好友。

“妈,我回来了”男人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个声音好似有毒一般,围观的人群都开始哭了起来。

“行了,守孝吧。”说罢女人回到屋中,趁四处没人磨了磨眼角的泪水。

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男人和亲朋好友合力将棺材放入家中的棚子上打开大门。“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柩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接着附近围观的人群开始“吊丧”。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

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至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时间轻轻的走,正如他轻轻地来。三天后“接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升天或者西天,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到天上。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到天上;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到天上。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者上路时用。

然后“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

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出殡的顺序一般为: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一路无言经过村里的大槐树,男人对着大槐树磕了三个头,将棺材抬入坟地埋好。

上学之葬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