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障碍的判定与自我克服方法

(一)常用的心理障碍的判定方法

1.比较法

该法仅以经验作为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自身的主观经验,二是观察者的经验。个体可以感到自己不同于以往,如体验到情绪低落、不高兴或压抑,并且感到痛苦,因而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观察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观察到患者的行为不同于以往,亦可以认为是异常。这种判定方法往往会受到观察者本人的经验、知识水平、观察角度和情感倾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心理活动性质的改变

如果观察到患者的心理活动有明显的质的改变,如出现幻觉、妄想、明显的语言紊乱或行为异常,则提示是心理障碍。

3.社会适应标准

因人的行为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相互一致的,因此心理正常的人总是能够调整自身的需要、动机、情感和愿望,以适应社会准则、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社会要求。在正常情况下,个体的行为能适应环境,并参与改造环境;他的行为应符合社会准则,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因此,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如果个体出现了社会适应不良,则可反映出他的心理活动可能存在异常。但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时间、地点、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故社会适应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认为,人们的心理测量结果通常呈正态分布,居中的大部分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两端都被视为“异常”。因此,确定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要看其偏离正常人心理特征的平均水平程度。也就是说,一种心理活动在同等条件下若为大多数人所具有则属于正常;若背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水平就是异常。人们已经设计出不同的心理测量技术测定不同的心理特征。根据某一个体的测量结果与正常人群测量结果的比对可以区分出正常、异常临界状态,如智商:低于70定为异常;70~90定为临界状态;90以上为正常。另外,临床使用的一些量表也是利用类似的原理设计的,其结果可以供临床参考。

5.症状与病因学标准

症状与病因学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来看待。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便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如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可依是否存在某种药物作为判断依据。此时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常用的心理障碍的克服方法

1.豁达法

其是指一个人应有宽阔的心胸,为人豁达大度,做事不斤斤计较。平时做到性格开朗、合群、坦诚、无私、知足常乐、笑口常开,这样就很少会有愁闷烦恼。

2.松弛法

这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被人激怒后或十分烦恼时,迅速离开现场,做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甚至可做气功放松训练,以意导气,逐渐入境,使全身放松,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3.节怒法

这是一种自我节制怒气的方法。主要靠高度的理智来克制怒气的暴发,可在心中默默背诵名言“忍得一肚之气,能解百愁之忧”“君子动口不动手”等。万一节制不住怒气,则应迅速离开现场,在亲人面前宣泄一番,倾诉不平后尽快地将心平静下来。

4.平心法

这是保持内心平静的一种方法。可以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如果你与世无争,不为名利、金钱、权势、情色所困扰,不贪不沾,看轻身外之物,同时又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可使自己常常处于恬淡、怡悦的宁静心境之中。

5.自脱法

这是一种自寻愉悦、自找乐趣的方法。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培养生活的乐趣。做到劳逸结合,在工作、学习之余,应常到公园游玩或赴郊外散步,欣赏乡野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美景。

女白领光脚走炭火宣泄压力

来源:爆米花网

6.心闲法

通过闲心、闲意、闲情等意境,来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心理障碍,不要活得太累,人生无非就是潇洒走一回。

阅读卡片

克服心理障碍七招

1.停止把自己的处境怪罪于外在的环境。

2.停止把自己的处境怪罪在他人头上。

3.每天去进一步了解你的客户或潜在客户。

4.坚持下去,直到你获得答复。

5.了解自己的现在或自己的将来。

6.天天练习技巧。

7.以解决问题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