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纹枯病
该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秆和穗部,一般受害轻的减产5%~10%,重者可达50%~70%。如水稻生长前期严重受害,造成“倒塘”或“串顶”,可能颗粒无收。
一、病原菌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
二、症状识别
纹枯病主要发生于叶鞘和叶片上,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导致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有时造成“串顶”。其最初发生于近水面的叶鞘上,初呈暗绿色、边缘不清晰的斑点,以后扩大成椭圆形,边缘呈淡褐色,中央呈灰绿色,外围呈湿润状,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中央呈草灰色至灰白色,病斑多时,常融合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云纹状大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基本相似。见图2-20,图2-21,图2-22,图2-23。
三、防治方法
(1)捞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晾干后烧掉。
(2)加强肥水管理,施用硅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药剂防治:在水稻10叶期(11叶品种)和孕穗期,选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15~20g/亩,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20mL/亩,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5~20mL/亩,30%稻安醇(稻瘟酰胺•戊唑醇)悬浮剂30~45mL/亩,75%禾技水分散粒剂15~20g/亩,30%剑农富悬浮剂50~60mL/亩,兑水15L(背负式喷雾器)或7~8L(弥雾喷雾机)喷雾,喷雾时撤浅水层,向水稻中、下部叶鞘喷雾。
图2-22 纹枯病(菌丝团和菌核)
图2-23 纹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