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第一次出国时已经24岁了,那甚至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坐飞机旅行,第一次用刀叉吃饭,第一次知道黄油是什么味道。和现在的年轻人相比,我们这代人接触外部世界的时间太晚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外国的兴趣是史无前例的。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每天晚上7点25分都会准时坐到电视机前,因为新闻联播最后的5分钟是外国新闻,那小小的9寸屏幕几乎是我们这代人看世界唯一的窗口。

后来当我真的踏上外国的土地后,却来不及静下心来好好看看周围的世界,因为我是去美国留学的,整天忙着上课、备课、写作业、租房子、考驾照、买车……回想起来,我真正开始了解美国这个国家,是在出国一年之后,因为那时我终于稳定了下来,开始有闲心和闲情四处走走看看,结交不同领域的朋友,接触学校之外的世界。在此之前,我对美国的所有印象都局限在校园里,肯定是不准确的。

这个经验同样适用于游记的写作。绝大多数游客,包括我自己在内,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国家时肯定会不知所措,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普通游客倒也罢了,如果是记者的话,问题就大了。如何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摆脱那种迷茫的状态,迅速进入主题,最终写出一篇深度游记呢?

我的答案是:再去一次。

于是,我找了个机会第二次来到印度。这一次我完全没有了当初那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迅速地进入了考察的状态。我不再对印度表面的五颜六色感到好奇,而是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多听多想,并利用我以前积攒的关系找到了很多印度本地的记者和作家,虚心向他们请教,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组题为《骄傲的印度》的封面文章。据说这期杂志卖得很好,我自己也相当满意。

不过,这样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多数旅游目的地我这辈子大概只能去一次,这就必须在去之前做足功课,尽量缩短适应的时间。比如复活节岛,这地方太遥远了,去一次非常不容易。去之前我看了好几本关于这个岛的书,以及八部以该岛为主题的纪录片,把所有关于此岛的理论和争议焦点都铭记在心。上岛之后我意外地发现一位权威的人类学家正好在岛上,于是我想方设法找上门去,开门见山地向他汇报了一下我所知道的所有知识,他立刻意识到我不是一般的记者,而是有备而来,于是便花了两天的时间详细跟我讲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把他正在写的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盘托出,于是就有了这组关于复活节岛的文章,首次向读者介绍了关于这个岛的最新研究成果。

《骄傲的印度》和《复活节岛》这两个系列文章都收录在这本《土摩托看世界II》当中,另外还包括土耳其、委内瑞拉、加蓬、莱索托、哈萨克斯坦和厄瓜多尔等国家的游记,它们都是在2012年~2013年写成的。我自己认为这些文章要比第一集当中的大部分游记更加扎实,因为我已经变成了一个“资深驴友”,新手常见的新鲜感已经逐渐让位于对陌生世界的冷静的好奇心。另外,多年的旅行经历也让我变得更加中立,不再被一些听起来政治正确的概念所左右,学会了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间百态,细心探究其中的规律。

一句话,当我知道的人类故事越多,我对这个世界的偏见就越小。

感谢读者购买这本书,希望大家喜欢。

袁越
201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