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具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紫砂壶制作名家,他们的名字和紫砂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制作出来的紫砂壶造型各有意境,手法高超,代表了那个时期紫砂壶工艺的最高成就。

明代制壶名家

紫砂为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明代是紫砂壶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明中期以后,紫砂壶集诗词、绘画、雕刻于一体,造型别致,制作精良。

仿金沙寺僧壶

金沙寺僧

明末江阴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创始”篇中记载道:“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他用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把、嘴、盖,放置在窑中烧成。惜其作品未署款,所以无法确认他有作品流传于世。

供春

据说供春是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吴颐山家的书童,曾陪伴吴颐山到金沙寺中读书,私访老僧练泥制壶。他是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被记载下姓名的人,被周高起奉为紫砂壶创始人。其烧制的紫砂壶吸取了金沙寺僧质朴、典雅的风格,但又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薄而坚硬。吴梅鼎在其《阳羡茗壶赋》中称赞道:“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

紫砂壶制作名家陈国良所制段泥薄胎供春壶

陈仲美款紫砂壶(仿品)

壶底铭文“顺治年间陈仲美造”

陈仲美

陈仲美,明万历年间江西婺源人,先在景德镇制瓷,作品有“类鬼工”之誉,后到宜兴从事紫砂陶艺创作,作品多仿生。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记载,陈仲美“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锼叠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誉其作品为“神品”。

陈仲美的主要贡献,一是将瓷器工艺与紫砂工艺和谐地结合起来,创造了“重镂透雕”的紫砂技艺;二是最早将款和印章并施于壶底,在其作品底部刻有“陈仲美造”四字楷书款。

陈仲美是宜兴历史上制壶最多的三位名家之一,其代表作是束竹柴圆壶,高7.7cm,宽9.3cm,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束竹柴圆壶仿自然竹节形态,将一捆竹筒组成壶身,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在壶底刻有“万历癸丑陈仲美作”八字楷书款。茶壶取用紫砂团泥,呈米黄色,砂质隐现。

束竹柴圆壶

陈用卿款紫砂壶(仿品)

陈用卿

陈用卿俗名陈三呆子,明天启年间紫砂壶艺人。在陈用卿以前,紫砂壶上是不刻铭文的,他是紫砂壶制作历史上第一位将铭文刻于紫砂壶身的制壶大师,且用行书取代了楷书。

陈用卿作品弦纹金钱如意壶是明代早期紫砂壶的典型代表,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该壶器形较为高大,紫褐色,整体给人以庄重、质朴之感。壶身的字体为行书,这在多为楷体的明代紫砂壶中显得十分突出。

李养心款紫砂壶(仿品)

李养心

李养心,号茂林,明万历年间制壶名家。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正始篇”中记载:“李茂林,行四,名养心。制小圆式,妍在朴致中,允属名玩。”其善于制作小圆壶,造型古朴又不失美艳。

董翰款紫砂壶(仿品)

董翰

董翰,字后溪,明万历年间人,与赵梁、元畅、时朋并称为“四名家”。董翰的作品以文巧著称,其他三人则以古拙见长。他是紫砂壶制作历史上最早创制菱花式紫砂壶的名手。

时大彬

时大彬,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之子,与李仲芳、徐友泉并称为紫砂壶“三大妙手”。他对紫砂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和雕刻均有研究,确立了沿用至今的紫砂壶制作高难度技术体系。

时大彬制紫砂壶壶底

时大彬作品最初多仿供春,喜欢做大壶,用精选的紫砂泥料调配制成紫砂壶。其制作的大壶古朴雄浑,传世作品主要有菱花八角壶、提梁大壶、朱砂六方壶、僧帽壶等。后来时大彬与名士陈继儒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据文人雅士的品茗风格将壶身缩小,更富有品茗情趣。时大彬的小壶,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美誉。同时,他在制作的泥料中掺入砂,以调砂法制壶,被赞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匠心。

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壶高13.2cm、口径7.6cm,方体,圆口,壶身为紫砂胎体,雕刻有山水人物纹样,壶体内刻有单线回头天锦和方格卍字地锦,分别雕刻“松荫品茗”等图案。壶盖面与肩部雕饰吉祥杂宝纹,盖纽雕刻成莲花形,壶柄与流口雕饰飞鹤流云纹,壶底黑漆,漆下隐现描红漆“时大彬制”四字楷书款。

时大彬仿制供春龙带壶

僧帽壶。僧帽造型在唐宋以来的瓷器造型中很多见,时大彬所作僧帽壶,壶身六瓣、鸭嘴流,莲瓣装饰上升到壶冠,耳形把上有一小手,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壶底刻有“万历丁酉年时大彬制”楷书款。

三足盖壶,现藏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高11cm,盖高3.47cm,口径7.5cm。其泥料呈栗红色,素面,无绘画装饰、诗文刻铭。壶身平底、圈足、鼓腹状,显得十分平稳,盖面与颈口相接严实。盖顶仿照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青铜豆、敦、鼎、缶,盖上的环纽做出三个状似大拇指的扁足作为装饰,兼有放置壶盖的作用。壶底刻有“时大彬制”四字楷书款。

李仲芳制紫砂壶壶底

李仲芳

李仲芳,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提到:“李仲芳,行大,茂林子。及时大彬门,为高足第一。”由名师传授,李仲芳制壶造诣很深,后人评其紫砂艺术成就与其师时大彬在伯仲之间。他仿造的大彬壶,几乎可以乱真。《阳羡茗壶系》还提到:“今世所传大彬壶,也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

李仲芳款觚棱壶(仿品)

李仲芳所处时代,紫砂壶逐渐由简单、朴素发展至文巧、精致。在《阳羡茗壶系》中提到李仲芳制壶:“制度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仲芳尝手一壶,视其父曰:老兄,这个何如?俗因呼其所作为老兄壶。后入金坛,卒以文巧相竞。”说的是当时李茂林主张紫砂壶应敦古,而仲芳主张趋新。李仲芳所制壶以文巧精工著称于世。

李仲芳款紫砂壶(仿品)

徐友泉

徐友泉,名士衡,明万历年间人,《阳羡茗壶系》曰:“徐友泉,名士衡,故非陶人也。其父好时大彬壶,延至家塾。”徐友泉从小受父亲影响而师从时大彬,在紫砂壶造型艺术上很有天赋。他善于配合色土,仿做古器物尊①、罍②的形制,手工精细,壶盖和壶口密不透风。徐友泉的作品主要有汉方、扁觯、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睡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诸种款式,所用紫砂泥色主要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徐友泉创作的紫砂壶,造型多样,对于壶式和壶色均有很多发明,是紫砂艺术之集大成者。

徐友泉制紫砂壶的壶底

Tips

①尊:我国古代一种盛酒器,形制为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

②罍:我国古代一种盛酒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徐友泉制紫砂壶(仿品)

徐友泉的主要传世作品有:失盖紫砂壶,此壶呈扁形,在壶底署有“友泉”二字;褐砂中壶,此壶造型质朴,在壶底署有“戊午仲冬,徐友泉制”八字;虎壶,壶底署有“万历丙辰秋七月,友泉”,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仿古盏形三足壶,壶底署有“友泉”字样,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欧正春制紫砂壶(仿品)

欧正春

欧正春,明万历年间宜兴人,师承于时大彬,善制陶器,所制瓷器精巧玲珑,形式多仿钧窑。作品多为花卉果物。故宫博物院藏其作品数件。

沈子澈制葵花棱壶

沈子澈

沈子澈,明崇祯年间浙江桐乡人。《阳羡茗壶系》记载:“沈子澈,崇祯时人,所制壶古雅浑朴。尝为人制菱花壶,铭之曰: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沈子澈传世之作有长方壶一把,造型古雅,鋬、嘴均为方形,壶底有“沈子澈制”四字款。

沈君用制紫砂壶(仿品)

沈君用

沈君用,名士良,明代天启、崇祯年间的制壶高手,后因壶而得罪官府入狱,英年早逝。其所制壶形式、色调既沿承欧正春一派,又有陈仲美的风格。沈君用善于调配壶土,“色象天错”,作品多仿自然界生物,形象逼真。目前已知沈君用传世之作有陈霭雪所藏红泥粗砂小壶一把,该壶制作精良,在壶底镌刻有“大明天启丁卯君用制”九字楷书三行。

孟臣壶

惠孟臣

惠孟臣,号君德,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宜兴人。是使紫砂壶在欧洲风行的最大贡献者,他制作的梨形壶第一次被带到欧洲就大受欢迎,以至于欧洲的陶匠都竞相效仿。

惠孟臣所制壶,因均落有“孟臣”款,故其所制紫砂壶被人们称为“孟臣壶”。惠孟臣的壶艺出众,善于配制各种调砂泥,有紫砂、朱砂、白砂等,紫砂、朱砂居多。壶式有圆、扁、高身、平身、梨形、扇形等,以梨形壶最具影响力。所制紫砂壶,以小壶居多,大壶罕见,小壶精妙,大壶浑朴。我国广东潮汕地区人饮茶喜用小壶,故该地区大量仿造孟臣小壶。孟臣壶除注重壶体造型、颜色外,又重铭刻,刻款书法娟秀,传世的孟臣壶上有书“文杏馆孟臣制”、“荆溪惠孟臣制”、“惠孟臣制”、“孟臣制”等,有的壶身刻有年份或诗句,如“大明天启丁卯孟臣制”或“水浸一天星”、“叶硬经霜绿”、“烟村四五家”、“云入西津一片明”、“寸心千古秀”等。

壶底有“荆溪惠孟臣制”字样

清代制壶名家

清代紫砂艺术进入鼎盛时期。康熙年间,紫砂壶受到宫廷重视,宜兴烧制的紫砂壶胎,送进宫中由宫廷艺匠画上釉彩,烧制成雕漆名壶。乾隆时期,宜兴紫砂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清代制壶名家辈出,各具特色。

陈鸣远制桑蚕壶

陈鸣远

陈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人。是继时大彬之后最为著名的壶艺大家。他出身于紫砂世家,所制作的紫砂壶精美绝伦。他还首次在紫砂壶体镌刻诗铭,书法讲究古雅、流利,署款则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扬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束柴三友壶

陈鸣远作品喜用自然素材,如菱角、扁豆、花生、玉米、栗子、藕片、荸荠、核桃、白果等壶形,壶体上喜用诗词作装饰,引入砂壶的制作工艺,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其传世作品有天鸡壶、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桑蚕壶、南瓜壶等,其中南瓜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惠逸公

惠逸公,清雍正、乾隆年间人,与明代的惠孟臣并称“二惠”。惠孟臣作品浑朴精巧;惠逸公的则工巧有余,浑朴不足,但其制壶大小皆有,泥色最奇,紫砂壶铭刻书法楷、行、草书兼备。其代表作之一四方朱泥壶泥色温润出色,线条清晰,轮廓明显,起承转合交代得十分清楚,整体结构自然合理。

四方朱泥壶

陈曼生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清乾隆年间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与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赵之琛、钱松并称“西泠八家”。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河务同知。他擅长诗文、书画、篆刻,以设计紫砂壶最为人称道。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作品,后人称为“曼生壶”。

曼生壶自诞生那一天起,就被鉴赏家、收藏家争相收藏。清末,上海的大收藏家庞元济就曾在《虚斋名陶录》中著录过八件曼生壶,其中一把嘉庆年间的陈曼生紫砂石铫式提梁壶,壶身呈圆筒形,两面以陈曼生特有的西泠爽利刀法镌铭,一面刻“仿坡公石铫作酒器”,一面刻“君子有酒奉爵称寿”,金石气十足。

仿曼生壶

曼生十八式是由陈曼生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由于曼生壶在紫砂壶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收藏家追寻的目标,所以曼生壶的壶式一直受到关注。

据考古学家、收藏家的考证,可将曼生十八式归纳如下:

百衲壶:铭文“勿轻裋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春胜壶:铭文“宜春日,强饮吉”。

方壶:铭文“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合斗壶:铭文“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合欢壶:铭文“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横云壶:铭文“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

葫芦壶:铭文“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汲直壶:铭文“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西醴”。

古春壶:铭文“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镜瓦壶:铭文“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棋奁壶:铭文“帘深月回,敲棋斗茗,器无差等”。

却月壶:铭文“月盈则亏,置之座隅,以为我规”。

乳鼎壶:铭文“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石瓢壶: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石铫壶:铭文“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天鸡壶:铭文“天鸡鸣,宝露盈”。

饮虹壶:铭文“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员珠壶:铭文“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1 百衲壶

2 春胜壶

3 方壶

4 合斗壶

5 合欢壶

6 横云壶

7 葫芦壶

8 汲直壶

9 古春壶

10 镜瓦壶

11 棋奁壶

12 却月壶

13 乳鼎壶

14 石瓢壶

15 石铫壶

16天鸡壶

17 饮虹壶

18 员珠壶

邵大亨

邵大亨,清嘉庆年间宜兴人,其在年少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他制作的紫砂壶以浑朴见长,气韵温雅。尤擅简练壶形,如掇球壶。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的评说,可见当时他的声誉之高。著名紫砂艺人顾景舟评价邵大亨在紫砂艺术上的成就“堪称集砂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清嘉道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

邵大亨的传世之作之一是一把八卦纹束竹段壶,该壶高8.5cm,口径9.6cm,壶盖雕有八卦纹,把和壶嘴处雕有龙头,壶身外壁是一捆整齐的竹段,壶底三足,也雕刻有矮竹,壶盖内有“大亨”二字,楷书。壶呈蟹青色,造型典雅,装饰谐调,形象逼真,堪称上品。他的作品还有鱼化龙壶、龙头一捆竹等,无不精美绝伦。

八卦纹束竹段壶

仿邵大亨壶

德钟壶,邵大亨代表作之一。该壶口盖直而紧,无落帽之忧,壶口上下圆线,像双唇轻抿,平和端庄,神态自若,一条细线装饰壶盖,如神来之笔。壶嘴如一节玉笋,壶身直且不瘪不鼓,壶底泥质呈板栗色,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乃经典壶式之一。

黄玉麟制供春式段泥树瘿壶

黄玉麟

黄玉麟,清末时人,是继邵大亨之后又一制壶大家。所制壶选泥讲究,作品圆润、精巧又不失古意,有明代淳朴、清雅之风。善制掇球壶。时人对其制壶有“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之赞誉。黄玉麟曾先后被吴大澧和顾茶林请到家中制壶。吴大澧是当时的金石收藏家,家中藏有很多古代青铜器等,黄玉麟加以借鉴,使壶艺更为精湛。

鱼化龙壶是黄玉麟的代表作之一,现为南京收藏家王一羽所藏。此壶高10cm,口径7.5cm,圆形壶身,上有海水波浪图案,壶盖上立体的龙首在波涛汹涌的水面探出,壶把则为龙尾状,犹如蛟龙出海,神气活现。

黄玉麟代表作之一铺砂方斗壶,是以量米的方斗为原型制作而成,故名。该壶为四方梯形,壶身表面布满金黄色桂花砂,无诗词等装饰,壶盖上刻有篆书方形印记“玉麟”。此壶原料是精制的红泥,充分展示了黄玉麟高超的制壶、调色水平。

邵二泉制紫砂壶

邵二泉

邵二泉,字友兰,清嘉庆、道光年间人。曾为陈曼生制壶,善镌铭于壶上,且善制紫砂壶,所制壶以中壶居多,大壶量少,中壶多为掌中玩物,造型妙趣横生。《阳羡砂壶图考》曾记载邵二泉传世之作白泥大壶一把,壶身上镌铭“客至何妨煮茗候,诗清只为饮茶多”,有“二泉”款。

蒋万泉制紫砂壶

蒋万泉

蒋万泉,清道光、同治年间宜兴人,制壶名手。作品通体无瑕疵,一丝不苟。其传世之作紫灵壶,雍容浑圆,手感细腻,令人爱不释手。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紫砂钟形壶,是蒋万泉的又一代表作,壶形如钟,壶把椭圆,壶身颜色赭红,壶底印有“万泉”二字阳文篆书。

冯彩霞制掇球壶

冯彩霞

冯彩霞,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人,是一位杰出的紫砂女艺人。善制喝工夫茶的水平壶,大壶如拳头般大小,小壶则如鸡蛋一样大,指纹肌理隐现,吸引眼球,盖以方印为识,有“彩霞监制”四字阳文篆书。她曾受邀到广东南海伍元华家制壶,伍氏的万松园壶和听涛山馆壶均是冯彩霞的作品。冯彩霞的镌铭书法颇有欧阳询的笔意,所镌款字精巧有致。

程寿珍制紫砂壶(仿品)

程寿珍

程寿珍,号“冰心道人”,宜兴人,清末民国初制壶名家。他从小跟随养父邵友庭学习制壶技艺,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擅长制作形体简练的壶式。程寿珍还善于制作掇球壶等。他一生多产,年过七十尚制作不辍。

程寿珍制壶,不求壶体形制的复杂规整,喜制作造型简单的壶式。他制作的掇球壶,每一只壶上均有三个印记:壶底钤“寿珍”篆印,壶盖内钤“真记”楷书小印,壶身镌刻铭文,铭文最多的有二十四字。除了掇球壶外,他还善于制作仿古壶和汉扁壶。

程寿珍所制掇球壶,形如大、中、小三个圆球叠垒,壶体姿态稳健,光滑圆润,盖口连接紧密,程寿珍作品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程寿珍因而成为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位紫砂艺人。

程寿珍所作仿古壶把手较为粗壮,壶盖大且扁平,线条粗细对比得体,整体匀称和谐,壶身、肩、肚、底等分布均匀,错落有致,秀丽中带有巧思。他制作的汉扁壶,圆中带方,从壶嘴、壶肩直至把手一气呵成,是难得的大家之作。

杨彭年制紫砂壶

杨彭年

杨彭年(1796—1850),字二泉,号大鹏,浙江桐乡人,是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制壶名家,其妹凤年、弟宝年皆是当时的制壶名手。他与当时在溧阳做官的制壶名家陈曼生合作制壶,所制作的曼生壶、彭年壶皆传于后世,为人们所喜爱。

杨彭年的壶艺作品很多。他曾仿宜兴国山碑制一紫砂瓶,并仿碑上文字在瓶上刻制。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他的作品四方委角诗句方盘。曼生十八式中有很多壶为杨彭年所制。

杨彭年的代表作是彭年制曼生铭紫砂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壶壶体坚致,壶面平滑明亮,壶底非常稳固,整个壶身酷似馒头。该壶壶纽与壶身具有相同的弧度,整体向上拱起。壶把和壶嘴的构思十分精妙。壶把与壶嘴所占的空间大小相近,使壶体看起来更加匀称,也增加了壶器的平衡感。为了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壶嘴较长且稍向上,与向外回转较大的壶把极为协调。

杨凤年制紫砂壶

杨凤年

杨凤年,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人,杨彭年的妹妹,其制壶技艺与杨彭年不相上下,是公认的制壶名家。

杨凤年的作品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当年她跟随兄长为文人陈曼生制壶,颇负盛名。

杨凤年的传世作品很多,最著名的是竹段壶和风卷葵壶。竹段壶壶体呈竹形,壶嘴和把手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协调,工艺精巧,给人一种沉稳感。风卷葵壶以锦花瓣点缀全壶,花姿妖娆,形态逼真,是一件上佳的壶器作品。

杨宝年制紫砂壶

杨宝年

杨宝年,字公寿,又名葆年,生卒年不详,清嘉庆年间宜兴人,是制壶名家杨彭年的弟弟。他善制茗壶,尤其擅长捏制法,所制壶器内涵精光,外表温润如玉,《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有他的一件传世之器。他喜用名贵的天青泥作为制壶泥料,因此制出的壶器紫檀色中微微泛蓝。

华凤翔制仿汉方壶

华凤翔

华凤翔,清康熙、雍正年间宜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善制古器,所制壶器精巧雅致,但又不失古典、质朴的风味。

华凤翔传世作品中有仿汉方壶,以紫砂泥掺杂少量粗砂制成,表面呈梨皮色,全壶小巧而不纤弱,做工精细而自然,很有韵味。此壶壶底镌刻有“荆溪华凤翔制”篆书阳文印。

现当代制壶名家

现当代紫砂艺术界虽不像明清时期人才辈出,但也不乏制壶名家,他们的技艺、作品既传承了古人的传统,又在传统中创新,出现了如顾景舟、谭泉海这样的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制紫砂壶

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人。著名的紫砂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在紫砂壶艺术上成就极高,制作的紫砂壶取材广泛,技艺精湛。主要作品有僧帽壶、汉云壶、三羊喜壶、藏六抽角茶组(六头)、洋桶壶、朱泥西施壶等,被称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谭泉海刻字、蒋敖生制作的壶

谭泉海

谭泉海(1939- ),江苏宜兴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58年师从老艺人任淦庭学习紫砂雕刻装饰艺术,长期从事陶艺镌刻工作,对陈曼生的三刀法、郑板桥的书风均深有研究,形成独特的风格。善于金石篆刻、书法绘画等,主要作品有松鹰、群马等特大紫砂挂盆,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冯桂林制紫砂壶

冯桂林

冯桂林(1902—1945),自号卷翁,宜兴人。著名的紫砂壶艺人。跟随范大生、程寿珍等名师学习制壶技艺,擅长制作竹类题材的茶壶,其作品形神兼备,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冯桂林制壶,特别擅长于松、竹、梅题材。他所制作的竹类题材的茶壶,规矩方正,形神兼备,精致细腻,逼真动人。

他的紫砂壶制品或方或圆,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规则或不规则,皆造型独特,给人一种新奇感。他一生中创作了无数的紫砂壶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方壶。五方壶制作于民国时期,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壶高约10cm,以一种极为精细的泥料制作而成,色泽红中泛紫。该壶壶体部分由围在一起的五段竹节组合而成,且表面的竹节线均分布在黄金分割点上,构思独特,造型新颖,是紫砂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奇之作。此壶的壶把和壶流也以竹枝制成,尤其是呈节状的壶流,与壶体的五节竹段交相辉映,极为和谐。该壶壶盖内刻有“桂林”印记,是紫砂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具壶器。

汪寅仙制金秋南瓜壶

汪寅仙

汪寅仙(1943- ),江苏宜兴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十四岁开始学习紫砂陶艺,擅长花货的制作。主要作品有曲壶、弯把梅桩壶、秦权壶、南瓜壶。其作品构思缜密,线条流畅,仿真形象惟妙惟肖,在用色上更是独具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