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与“神选”:看好莱坞功夫片如何“拜师学艺”

同样是救民于水火,同样要仁义智勇兼备,东方功夫片里有侠义精神,美国西部片中有牛仔扶危济困。只是到了美国拍的功夫电影里,怎么一个接一个地冒出“神选之子”这种架构来呢?我想大概只能归结为中国功夫在西方人眼中实在太过“神奇”。

好莱坞拍功夫片,向来被诟病为“套着功夫面糊炸的西式大餐”,就连双J合璧的《功夫之王》也未能幸免。让人惊喜的是,这次的《功夫熊猫》口碑好得多,不但功夫可喜,画风也很有东方神韵,就连我们一直自傲的“杂技抢包山”也学了个惟妙惟肖,实在让人兴奋。当然,不服气的国人总是要挑挑毛病的,可挑不对地方的话,也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已,对增进功夫片的世界化并无裨益。看完几篇文章,我也不禁手痒要来试写几句,不能算“挑毛病”,只能说是梳理一下这道中西文化合璧的大餐后面的某种概念,增进对它的理解。

话说阿波心灰意冷准备下山,被师傅拦住,二人一来二去说得不入港,阿波激动地质问师傅,“我以前不下山是因为对你有期待,想看看你有什么绝招可以把我这个肥仔变成神龙大侠,可你什么也没做,只一心想赶我走!你说,你到底有法子没有?”师傅沉吟半晌,“我不知道。”

这是《功夫熊猫》里最不中国的一段,阿波的态度,不像是徒弟在请教师傅,倒像是健身俱乐部的顾客在质问店员。“老子付了钱,为什么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顾客还是不是你们的上帝?”而师傅居然也就真的唯唯诺诺,好像自己真的欠了他的似的,在这只胖熊猫的咄咄气势面前穷于应付。

这在中国功夫片里根本就是不可能出现的场景,经典功夫片里只有徒弟千方百计拜师学艺,越挫越勇的情节,哪有师傅求着徒弟学的道理,不爱学一脚踢出墙去就是。就算徒弟真是个武学奇才,那也是不打不成器,不听话就扁。像这种背着师傅偷偷溜下山的,逮到肯定“十八铜人”伺候,揍死喂狗,揍不死接着练。

“徒弟求师傅”变成了“师傅求徒弟”,《功夫熊猫》对功夫/武侠片天衣无缝的移植就在这里露出了一道破绽,撩开这道破绽,我们大约能看到幕后作祟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观念错位。

首先要明确,拜师学艺这种情节在西部片里面是没有的,典型的西部英雄是无名氏,风里来沙里走,一身本领都靠闯荡江湖得来。这和牛仔的武器有关,西部开拓时代靠的是火器,只要枪法好手段快,普通人也能大败恶棍。对西部英雄而言,修习绝技不是个必须的过程,对美国电影而言,“拜师学艺”这种桥段是完全陌生的。可是只要他们拍的是功夫片,他们就无法省略这一桥段,因为那些近乎杂耍的神奇技艺显然不可能是英雄无师自通,而如果要保留,就需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消化。

照抄的话有问题,因为师徒尊卑这种观念在功夫片中顺理成章、在剑戟片中顺理成章、在欧式剑侠中里顺理成章,甚至对于中世纪魔法学校来说都可以成立,但唯独在美国动作片里不好成立。因为美国作为新开发的大陆,格外崇尚人人平等,儿子管老爸都直呼其名,更别指望徒弟会毕恭毕敬地服侍师傅了。实际上在以往的美式功夫片里确实有照抄的,不过这种上下尊卑关系,多作为一种奇风异俗来展示,包括《杀死比尔》。白眉老道在其中是一个苛刻到变态的形象,虽然本领过人,却只懂得一味强力压服徒弟,虽然有白须飘飘,却完全没有中国武侠片里以德服人的那种宗师气派。所以完全保留“拜师学艺”这种桥段,比较适合死忠功夫片的美国粉丝,受虐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关键是原汁原味。

而作为暑期卡通大片,显然要老少皆宜,改编这种桥段的话,就要找到一个本地人能够接受的概念。而在西方,最方便的显然莫过于基督教里的“神选”。

有学者称基督教是种“先知型宗教”,重要的特征正是依靠先知来传达神的旨意。以利亚、耶利米、摩西,一代代先知本身都是普通人,只是在上帝的呼召下成为了神的工具,完成了一桩桩伟大的功业。摩西是其中的代表,这位出走的埃及王子貌不惊人,据说还有点口吃,当被上帝委以重任时他惶惑万分,百般推托,直到上帝都被他磨得没了脾气,开始大发雷霆之怒,这才接受下来。好莱坞在黄金时代改编过大量关于宗教题材的电影,这类出身平凡的先知形象对于大众耳熟能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从《黑客帝国》开始,《宫保出拳》、《宇宙通缉令》一直到最近的《功夫之王》,都是以“神选”为底子来演绎“拜师学艺”,一般来说练功自然还是重要的(除了靠下载程式来习武的《黑客帝国》),可是真正让主角短时间就出类拔萃,并最终得以完成伟业的,还是因为他是chosen one。这种模式既可以保留拜师学艺的趣味桥段,又可以很方便地解释为什么黑暗大Boss会干不过一个刚练了几天功夫的麻瓜,最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性急的现代观众,直接速成神功,票到付款,包退包换,切合好莱坞电影制造梦幻的本质。面向大众的《功夫熊猫》挑了“神选”这种模式为底子来改编“拜师学艺”,大概正是这个原因。

乌龟大师选择了阿波,从此这只胖熊猫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在山上留下来等着当神龙大侠,有乌龟祖师爷做后盾,师傅完全奈何他不得。要说乌龟选择阿波的过程,很有点禅机的味道,随便一指,该谁就是谁,反正这世上是没有偶然的。后面随着桃花解脱而去,看着又有几分仙风道骨,至于剧情为什么安排他好端端地非死不可,似乎又有点弥赛亚已出,施洗约翰可以休矣的味道。好一锅神话故事的大杂烩!

回到阿波质问师傅的那一幕去,乌龟就像是神,选中了阿波,师傅虽然不欠阿波的,却欠师傅的。所以面对阿波的问题,只能象个小店员一样,明知对方吃的是霸王餐,可无奈已经有大佬替他买过单了,更要命的是这个大佬已经驾鹤西去,这单生意想不做都不行,顶多在心里咒上两句,最后还是要把这头死熊猫拖回山上去。唉,真是上天注定的,只能由着他臭屁。

批评《熊猫》者多乱扣大帽子,从经济侵略到文化蚕食,可惜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真正体现《功夫熊猫》西方文化特质的,不是把“师傅”叫作“西服”,也不是开头的版画风格,而正在这种独特的“神选”观念上。东方也有类似的观念,记得小时候看《大白鲸》,几个少年不停地做着同样的梦,当他们来到梦中的地方,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就身负使命要拯救地球。但这跟“神选”不一样,他们之所以成为“那个人”是因为前生宿业未消,轮回转世之后再续前缘。根子在佛教的因果那里,跟基督教的神选观念大相径庭。

最后大胆猜测一下,好莱坞的功夫英雄之所以要被“神选”才能成立,大概是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功夫太过“神奇”,完全不是西方动作片里的套路,甚至根本不遵循他们发明的物理世界里的基本定律。要说这种“神功”可以通过体能的修炼而获得,恐怕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在发“神经”,倒不如把这一切归诸于“神”。看着最后死熊猫阿波带着一丝坏笑,勾起小指头,用无师自通的“武士指法”引爆了一颗中子弹,顺便也引爆了我体内的肾上腺素,还能说什么呢?“咳咳,大家出来看上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