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选好你的合伙人

无论初心是什么,选择了开民宿或者创业,你可能都需要找合伙人。本节就说说我对这些年做小生意、找合伙人的一些理解。

合伙人的关系很像婚姻,从某种程度来说我觉得比婚姻更复杂、更重要。

我和合伙人在一起呆的时间绝对超过了男朋友和家人。

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一个合伙人,就是选择了一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个人,选好了你们同富有;选不好,无论营销多好、产品多好,全白搭。

婚姻关系里偶尔还能逼着对方改掉缺点,而在合伙关系里,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是想办法弥补他的缺点,让他把时间、精力放在他最擅长的事情上。

所以合伙人是不是朋友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认识的人里,你愿意这样支持谁,就找谁去合伙。

合伙人需要思想高度统一、彼此信任,才有可能做成一件事。这里要说到一个概念,就是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长期关系要有长期关系的标准,短期关系则无所谓标准。

你是打算与人合伙就干一次?还是要一起走上10年、20年?

如果是只干一次,谁吃点亏、多干点、受点委屈都无所谓,赚钱就行,就算被坑了,如果亏的钱不多,消耗的时间也不长,就当吃亏长脑子了。但如果是多次合作,那就是长期关系,合伙人的品质就非常重要了,也许吃一次亏几年都缓不过来。

我见过最多的合伙方式是大家像零件组合一样在一起,你会技术,我懂销售,他有资源,我们合伙吧!

问题在于,你会的技术、我懂的销售和他有的资源之间,量级往往不会特别平衡,这个时候性格的差异、价值观的不同就会体现出来了。因为非常多的摩擦,然后分崩离析,或者内部矛盾导致内耗非常严重。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就是在考虑专业互补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些维持长期关系需要具备的素质。

比如一个老乐队,吉他手弹错了,贝斯手都不用回头看,立马接下一个音,观众可能都不会发现。

还有一种说法是不能和朋友合伙。但是我认为朋友是最好的合伙人,“不能和朋友合伙”这句话经不起推敲。你之所以叫他“朋友”,是因为认同,如果不和他合伙,而要去找一个陌生人合作,估计都聊不到一起,相互看不顺眼,甚至完全不能沟通,这样的人能合伙吗?

所以剖析“能不能和朋友合伙”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和朋友合伙,而在于你如何定义朋友。如果朋友的定义是每天见面吃吃喝喝的人,那的确不能合伙,合伙了会由于三观不一致而早晚崩盘,一闹翻就没人陪你吃吃喝喝了。这种关系从这个角度说不能叫朋友,叫伴儿,不能和伴儿合伙。

如果朋友的定义是三观一致的人,那就算生意不成,朋友绝对还是在的。而且与三观一致的人合伙,是容易做成事的,因为大家对事物的理解都一样,就更容易成功。

现在我选合伙人的标准有三个:

1.时间:认识3年以上。

2.业务能力:在他的领域里够认真,可以自我迭代,有自我驱动力。

3.个人素质:价值观正确,善良、真诚。一起经历过一些事,我看见过他的应激反应。

至于现在的能力、曾经的背景、是否有资源都是次要因素。这些是变量,有的话更好,没有也可以一起创造。

合伙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大家业务能力越互补,思维方式就越不同。比如我是逻辑思维强的人,我的合伙人老余是设计师,是空间思维强的人,所以他思维特别跳跃,总是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几年前我们刚开始合伙的时候,每次谈话我都想敲死他,拍过好多次桌子吵架,但由于我俩内心都是真实的人,一起听个摇滚就和解了。

虽然表面上有很多矛盾,但很多方面还是一致的,比如我觉得不该赚的钱,他也觉得不该,饿死也不赚这个钱;他想努力的方向,也是我想去的地方,我就做好配合工作。

虽然我也不能保证我们会一直合作,但是基于对彼此的认同,一起加班到凌晨三点,是我们最幸福的体验。

我们几家民宿都是众筹的,还有很多股东,因为大家都不同,所以有矛盾,也因为不同才那么美好。合伙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