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学习,简洁且高效的学习方式

微学习思考

  • 什么是微学习?
  • 什么不是微学习?
  • 高效微学习的案例有哪些?
  • 微学习的优势是什么?

微学习的形式是一条简讯,还是一段影像?学习时长是否需要限制在5分钟内?是否只是由一门课程“拆分”成的更小的模块?这些模块是比一个面包盒大一些,还是比一个分子大一些?

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术语——“微学习”(microlearning),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仍鲜有答案。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几乎无法在同一个地方找到相关的回答。因此,我们尝试将所有关于微学习的释义、研究、实践、应用等整合归纳为一本指南,为你在创建并应用微学习时提供可视化的路径指引。所以,我们在此提供的是简明扼要的微学习内容。

微学习实践

我们先从微学习的实践案例说起。你在心里或许对微学习的定义已经有了点概念。请阅读下面几种场景案例,并比较一下,你对微学习的定义是否与这些场景的描述一致。并且你需要知道,这些定义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如果你对微学习的定义尚且没有什么概念,那就请从下面的案例中了解更多关于微学习的含义。

案例1:培养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幸运的是,许多有糖尿病先兆的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Ⅱ型糖尿病,比如加强锻炼、少吃含糖食物、少喝含糖饮品,以减少糖分的摄入。为此,研究人员以葡萄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印度男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学习对转变他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参与实验的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控制组和测试组。测试组成员通过手机短信学习,每天会收到两条鼓励他们健康饮食和锻炼的短信。控制组成员则需要接受一次性的标准化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健康饮食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对预防Ⅱ型糖尿病的意义。

两年后,接受短信提醒的测试组成员糖尿病累计发病率要低于控制组成员,且两组的统计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实际上,神经科学家拉马钱德兰(Ramachandran)等人在2013年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日两次的微学习能够将人们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6%。

案例2:提升参与度,增加趣味性

洲际酒店集团(IHG)是一家全球化公司,该公司旗下拥有9个酒店品牌,分布在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洲际酒店集团的愿景是打造“宾客喜爱的酒店”,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之一。它重视员工,坚信提供高品质服务是最重要的。所以,洲际酒店集团想对质量管理部门现有员工的培训进行探索创新。与此同时,它也希望能统一贯彻先前的执行标准,巩固并优化员工的知识体系。

洲际酒店集团决定使用一个名为mLevel的游戏平台进行创新。在此平台上发布的“任务”或提供的微学习模块会附有传统游戏的元素特征,如积分和排行榜,同时也会接入游戏界面。员工们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质量管理的知识。

被选中接受培训的团队分别位于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每位团队成员(又称质量管理顾问)负责维护60~70家洲际酒店的服务质量标准。团队主管有两个目标:第一,吸引质量管理顾问积极参与培训;第二,通过比较质量管理顾问参与培训项目前后的知识体系,来评估培训成效。

结果显示,这个项目对团队有着激励作用。当问起团队成员玩这个游戏的动机是什么时,64%的成员表示是深入了解品牌标准化的知识与技能,29%的成员表示是出于自己乐于竞争、想争第一的心态。根据团队成员的调研报告反馈,我们得知,所有参与者均表示,他们对在未来的项目和流程推广中使用游戏和微学习的方式感兴趣。此外,92%的参与者表示,自己会向同事推荐这种游戏化的解决方案。对于“是否享受学习过程”一问,88%的参与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案例3:助力回顾产品使用说明

胡安早已参加过新产品的发布会,但在刚刚这一个半小时的网络研讨会中,他已经被海量信息淹没了。而现在,他需要记住产品的特征和功能,以便快速地将产品销售出去。可问题是,他几乎已经记不得上个月的产品发布会所展示的内容,现在又该如何去推销呢?

好在胡安所在的公司运用了一款新的培训软件来助力产品发布。连续4周,胡安每天都能收到短信——督促他完成3道关于新产品发布的多选题。这些问题都要计时回答,参与者需要快速作答。为了提升答题过程中的紧张感,参与者还需要和公司里的其他销售人员比赛。要想使自己的名字登上排行榜,他们就必须快速且准确地作答。

胡安表现得还不错,虽未荣登排行榜的榜首,但也没有垫底。对于这种机制,胡安最喜欢的一点是,在他每次打推销电话的时候,既往的答题内容能帮助他回忆起相关的产品信息和特点。他几乎能毫不费力地从学习过程中获取产品信息,甚至享受答题过程。比起他答对的问题,这款软件会更频繁地针对他之前答错的题目进行提问。如今,胡安正在学习公司网站上的信息,以便为回答后续问题做好准备。他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提高自己在排行榜上的排名。

并非只有胡安一人注意到了这款软件的好处。事实上,他所在的公司也注意到使用这款软件的一些显著优势。首先,在参与了最初的90分钟线上研讨会之后,销售人员就能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现场销售,而不必待在教室里或坐在电脑屏幕前学习枯燥的新产品信息。

其次,公司发现,与两年前发布的所有产品相比,这一次的产品发布后,销售团队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为这款产品搭建了销售渠道。每天以小测验的形式向销售人员询问产品信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强化产品知识,还能帮助团队快速高效地建立销售渠道。

案例4:提示退货流程

对简来说,要记得每位顾客订单上的细枝末节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她只有两周的工作经验。她需要记得如何查询信用积分,如何在顾客不知道产品编号的情况下查找到正确的产品,以及如何在新顾客打进电话时正确地保存好原有订单,并新建一个订单。

第一次遇到顾客退货的订单时,简很紧张。她只依稀记得培训时讲过一些关于顾客退货的事情,但记不清具体需要她做些什么。简的手心开始冒汗。幸运的是,当她看着那一排未接来电时,她也看到了来电显示旁边的一个按钮,上面标注着“复习退货”。她按下那个按钮后,屏幕上出现了一个15秒的短视频,提醒她退货的步骤,以及顾客要求退货时需要具备的条件。

观看完视频后,简接起了顾客的电话。在两分钟内,她完成了退货处理,退还了顾客信用积分,并接起了下一通电话。

案例5:常练习能取得好成绩

阿什利在学习有机化学时遇到一个问题:她很难回忆起所有的术语与定义。她记不清“离解”(dissociation)和“歧化”(disproportionation)的区别,更不用说“互变异构”(tautomerism)和其他上百个术语的释义了。她需要一个将脑海中这些概念整合到一起的方法论。恰好在这个时候,她有幸和聪慧的大一学生南希一同上了3节课。

某日吃午饭时,阿什利问南希,她是如何记忆有机化学的术语的。南希说她下载了一款教学卡片(flash card)应用程序,并将课本中的所有术语和相应的释义输入程序,每天做术语测试。南希还运用这个程序的追踪功能来复习她答对的和理解错了的定义。

教学卡片?阿什利对此心存疑虑。她认为这是小学生才需要的,并不适用于有机化学这样的高等教育学科。然而南希并不这样想,因为她认识很多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他们也在使用这个应用程序,甚至她医学院的朋友也在使用这个应用程序。

阿什利决定试试这个应用程序,然后她惊奇地发现,在紧接着的一次有机化学考试中,自己的表现比之前好多了。如今,阿什利每堂课都会使用电子教学卡片,而且最近,她极有希望第一次获得优秀学生的荣誉。

当想到微学习时,你的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上述案例中的应用场景吗?这些案例是增进了你对微学习的理解,还是使你觉得微学习的理念被局限了?

上述案例表明,其实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你就能够改变行为习惯、增长知识、磨炼技能。你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如游戏、小测试、教学卡片、视频和短信等来实现这一点,并创建快速、有意义的互动。你可以将微学习方式介绍给其他人,或者作为学习者,你可以运用微学习方式帮助自己成长。总之,微学习的成功是某个目标或目的、交互手段和传递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定义微学习来深入研究这些特性。

什么是微学习

研究结果表明,定义微学习并不如你想象的那般简单。当前的微学习理念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供应商、教育机构和培训部门总是力图阐明那些模糊不清的理念。但当谈论到微学习时,许多人会问:“微学习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已经有许多专业人士给微学习下过定义,下面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

  • 卡拉·托格森(Carla Torgerson)是一位微学习领域的先锋,也是《微学习指南》(The Microlearning Guide to Microlearning)一书的作者。他认为“一条微学习内容的时长应该不超过5分钟”。
  • 香农·蒂普顿(Shannon Tipton)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专家,在微学习领域享有盛誉。他的观点是:“微学习平台需要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的愿望,让人们能够自主掌控学习的节奏。微学习内容应当是简短又引人入胜的。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追求简短或更加聚焦,要一味地将培训‘简化’。恰恰相反,如果运用得当,微学习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数据编码、成效反馈、实践回溯,而所有这些环节都是实现成功的知识交流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条件。”
  • 西奥·胡克(Theo Hug)提供了偏学术性的微学习理念。在《微学习教学法》(Didactics of Microlearning)一书中,赫尔姆沃特·赫尔德思(Helmwart Hierdeis)将胡克的微学习定义总结为“一种特定视角的表达,有别于宏观(覆盖课程整体层面)和中观(学习设计中的中级环节)的角度。它所指的是规模相对较小且时间受限的教学单元和活动”。从本质上来说,胡克并没有将微学习定义为中观或宏观的,微学习是最小的教学单元。
  • JD·狄龙(JD Dillon)是微学习平台Axonify公司的首席学习架构师,在微学习领域已经深耕十余年。他对微学习的定义如下:“微学习是一种培训方式,可以以简短聚焦的形式传递内容。为了行之有效,微学习必须自然融入每日的工作流程中,吸引员工自愿参与。微学习以脑科学为基础,即以人们实际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持续不断地渗透到员工所需的知识中,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并最终推动能够影响特定业务结果的行为。”
  • 学习专家威尔·塔尔海默(Will Thalheimer)所描述的微学习是“时间相对较短的(通常在几秒到20分钟之间,或在某些情况下至多1小时)与学习相关的活动,所提供的方法论可以是以下内容的任意组合,如内容展示、回顾、实践、反思、行为鼓励、绩效支持、目标提醒、信息劝导、任务分配、互动社交、诊断、辅导、管理层互动交流等,也可以是其他与学习有关的方法论”。

搜罗了这些见解和定义之后,我们对微学习这一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所以在本书中,我们对微学习的定义是:微学习是一个教学单元,提供一种简洁、有参与感的活动,这样的精心设计旨在让参与者从中获得某种特定的学习成果。

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这个定义中的各个基本要素:

  • 教学单元。教学单元是指从开始到结束的学习过程或提升性能的体验历程。参与者所需的一切都被囊括在教学单元内。其载体可以是一场学习活动、一段视频、一条短信、一份工作指南、一次性能提示或一张教学卡片。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应包含为实现预期结果所需的全部要素。换言之,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能够实现自我支撑。
  • 简洁体验。微学习的体验时间通常在几分钟内。至于具体的时长,业内人士并未达成共识。目前,微学习的时长从几秒到1小时不等。所以,一概而论的时间限定是行不通的。不同的学习或工作需求,所需要的时长自然有所不同。微学习体验的目标应当专注于如何获得某一项显著成果上,而无须关注任何无用或无关紧要的信息。为了保持聚焦的特性,微学习的形式必须是简洁的。
  • 参与感。如果没有某种特定的参与形式或方法去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微学习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当参与者的注意力被调动到微学习活动中时,他们就会自发地同意参与进来。微学习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是游戏化的(强迫参与),可以是由某个教育应用程序发出“嗡嗡”或“哔哔”的提示音(感官参与),也可以是参与者在各自的工作流程中产生“自己想要知道”的诉求(自发参与)。
  • 活动。被动地观看视频或心不在焉地阅读消息,并不算是创建一个活动,也不能产出理想化的成果。微学习的学习效果或参与者表现的提升,是某种行为或活动引发的直接结果。研究表明,参与者会在参加某个旨在强化学习效果的活动时习得绝大部分知识。此类活动可能如心理活动一般微妙,好比“为解决某个问题考虑3种解决方案”,或者如肢体动作一般简洁明了,好比“用扳手沿顺时针方向将螺栓拧紧即可”。
  • 精心设计。随意将1小时的课程切分成多个5分钟的片段就称其为微学习,并不能获得你想要的学习成果。设计微学习的过程必须是有规划性的,否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既然我们已经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投入教育和企业培训中,就必须警惕学习成果不良且不可控的情况出现。
  • 特定的学习成果。在设计微学习时,首先要明确的一件事就是,微学习的培训效果应该是什么样的,例如使参与者能够通过某项测试、能够正确组装某种物件,或者能够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行事。微学习的设计应当能够助力达成某种特定的结果。如果没有对应的学习计划,就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问题的核心将聚焦于如何设定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 参与者。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有意识地避免使用“学习者”和“学生”这样的字眼。我们认为“参与者”更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参与微学习活动的人,很可能在活动结束时能够成功地组装自行车,却不会长期记得具体的操作步骤。微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实际上,诸多微学习的案例都将重点放在了行为表现上。也就是说,重点是在体验完微学习活动之后,参与者会如何表现。

综合这些要素来看,微学习意味着一种短暂却引人入胜的体验活动,用以实现和达成某种特定的结果。正如微学习的诸多不同定义所强调的,微学习的意义并不受时间和内容的约束。

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微学习。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什么不是微学习。

什么不是微学习

并没有一种学习方法能够在任何情景下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人的学习解决方案。微学习也是如此。至此,下面几种特性并不属于微学习:

  • 微学习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尽管如今人们对微学习的兴趣日益浓厚,但实际上,一段时间以前就已经有人运用过这种方式。如果从绩效的角度看待微学习,那么格洛丽亚·格里(Gloria Gery)在她1991年出版的著作《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s)中就有所提及;如果将教学卡片视作微学习的一种呈现形式,那么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或20世纪。细想一下,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会彼此分享一些关键性信息,比如哪里安全,哪里的食物可以吃,哪里可以找到水源。“共享内容对象”(sharable content object,SCO)作为“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SCORM)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等同于最小的教学单元。因此,微学习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随着移动科技的发展,微学习的应用也不断推陈出新、迭代更替。
  • 微学习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微学习不应当被视为其他学习方式的替代品,比如课堂教学、线上学习、游戏化学习和情景模拟化学习等。相反,微学习是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应当与其他学习方式结合使用,从而确保参与者取得预期的成果,习得或精通某种行为模式。我们不可能指望用一种学习方式去满足每一种教学需要。微学习不是万能的。
  • 微学习不是资源库。虽然资源库自有其价值所在,但它并不属于微学习。基于微学习的特性,微学习的重点应当放在某项学习或绩效表现的结果上。简单地查找资讯并不能算作微学习的应用。例如,如果某个员工访问“幻灯片共享中心”(SharePoint)(1)并下载组织内部的幻灯片模板,或了解组织内部宣讲的风格,这一行为并不能算作微学习,因为这个员工只是把资源单纯地当作资源在使用。诚然,员工可能会从标准化的幻灯片制作中学到一些东西,但这些内容并不是出于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它们的设计初衷是确保企业风格的一致性并节约时间成本。此外,资源库并不会对最终的呈现结果有所要求,更不会教访问者如何去演示幻灯片。如果继续思考这个例子,你会发现,从很多方面来看,资源库只是起到了某一种作用,而学习的过程却不限于此,它有助于实现更大的目标。
  • 微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如果“萨利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Chesley B. Sullenberger)(2)所有的飞行经验都是通过微学习习得的,那么他就不可能将那架使他陷入险境的空客A320-214飞机平安地降落在冰冷的哈得孙河上。他的深度学习经验是由多方面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需要从练习滑翔机开始,在飞行模拟器上苦练无数个小时,并结合飞行教员的经验进行学习。微学习并不会像其他学习方式那样帮助你串联知识点。微学习不是用来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也不是帮助你搭建专业知识或系统框架的工具。一项专业技能的习得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花费时间、积累经验,而这并不是微学习的目标。前文中胡安的例子可能会让你觉得,“他就是运用微学习更好地完成了销售呀”。然而,在那个案例中,胡安所接受的培训并不是销售技能的培训。他只是运用微学习来获得更多关于新产品的特性和功能的信息。微学习的确提升了胡安的销售能力,但仍有一些销售技能并未包含在胡安所参与的微学习培训中,比如如何处理争议、如何观察并分析潜在顾客的肢体语言和语调。这些是更深层次的学习内容,但它们并不是微学习旨在实现的目标。
  • 微学习不是学习形式的浓缩版。你不能强迫别人参加由时长更久、形式更全面的课程切割而成的微学习课程。这就好比你不能简单地将原本1小时的课程内容分割为5分钟一节,然后再将课程界面调整为智能手机屏幕的大小。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产出的学习成果和原本1小时的课程相同,而在真正的微学习实践中,每一项学习活动或课程结束时,都会产出唯一的学习成果。组织有效的微学习活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前期必须进行大量的规划准备工作,从而确保微学习的设计和交付体验都是最好的。
  • 微学习不是知识传播。在设计微学习课程或大多数类型的学习培训时,要关注参与者的绩效表现和行为变化,这样会比仅仅关注课程内容或如何传授知识要有效得多。需要确定的是,你希望参与者做什么,而不是他们需要知道什么。
  • 微学习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学习活动。微学习培训并不能帮助搭建专业知识体系或与知识建立深度联系。微学习培训的成果通常基于特定的应用场景,以绩效表现或行为变化为核心,并且见效很快。这就意味着你不能放弃为期两天或一周的领导力研讨会,也不能放弃大学期间的课程学习。微学习的确有助于描述类、概念性的知识学习,但对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解决的问题或性命攸关的场景来说,微学习的作用是有限的。微学习也不适用于在某个学科领域内搭建艰深的专业知识体系。参与者若想掌握某项技能,则需要学会建立处理问题或应对不同场景的思维模式,而这并不是微学习的目标。

现在你了解什么不是微学习了吗?也许上述这些观点能够完善你对如何高效应用微学习的看法。

既然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微学习、什么不是微学习,那么你应当明白,微学习其实只是人才学习发展的工具之一。没有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替代所有其他的方式,微学习也不例外。请谨记这一点。接下来,我们会探讨正式的微学习与非正式的微学习。

微学习的形式

几乎没有哪一种学习方法论可以独立存在。如前所述,微学习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而是需要作为系统的一部分来应用。你会发现,低层级学习通常会搭配微学习工具,学习内容由学习开发专家或参与者自行创建。

回顾一下西奥·胡克的定义,这个定义描述了学习的3个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学习是一个更大的课题,比如取得一个与化学相关的学位。中观学习是位于中间的学习单位,比如完成一门有机化学课程。中观学习也可以体现为某一门课程中的一个课时,因为这些课时恰好代表了系列课程里的中间学习过程。如果你能完全接纳我们对微学习的定义,那么你就会知道,微学习是教学过程中最小的教学单元。

沿用前文中的一个例子。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卡片应用程序(微学习的一种形式)来记忆专业术语。这正是微学习与培训学习非正式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也可以将微学习工具与正式授课内容结合在一起,作为课程结构的一部分。比如,为了测试学生对“多步有机合成反应”(multi-step organic synthesis)的熟悉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小测验的形式考考学生对几种不同的合成反应过程的掌握情况。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确定每种合成反应中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这项活动。即使客观条件不支持在课堂上运用网络科技的手段,也可以通过使用工作表的方式要求学生说明合成不同分子的反应过程是怎样的。

正式的微学习和非正式的微学习,其主要区别在于,正式的微学习会融入宏观、中观的学习结构中;而当参与者开始非正式的微学习时,更多的是基于自我驱动的因素,想要学习或掌握某项技能。无论是否采用了微学习的形式,非正式学习在企业、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和教育机构中都是很常见的。这些机构所面临的问题是,正式的微学习该如何以及从何处着手(如果有切入点的话),以支持更大的组织学习生态系统。尽管这似乎不太可能实现,但若考虑学习的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我们就会知道,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最小教学单元的成果与学习的层级相匹配。

在前面的教学案例中,学生们非正式地使用教学卡片应用程序是为了帮助自己记忆术语释义。而这一学习成果也正对应着教学单元或课程的成果。具体的衡量标准取决于学生是运用这款应用程序学习、记忆课程中提及的全部术语释义,还是仅复习那些艰深难懂的部分。

在企业中,宏观层面的学习代表组织的战略性成果,中观层面的学习代表与组织总体成就相协调的部门成果,微观层面的学习则代表与部门成果相对应的团队或员工个人的成果。每一层级的成果都支撑着企业的总体目标。

了解了微学习的定义,以及微学习如何从微观层面融入学习的宏观、中观层面之后,你就会明白,只要保证最小的教学单元能产出更好、更深层次的学习成果,那么微学习这一过程就会自然发生或有组织地运转起来。正如我们将在全书中所呈现的那样,微学习的最佳用途是融入更大规模的学习计划。

我们又是如何知道这一点的呢?当然是通过调研。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调研,所以我们替你做完了烦琐的调研工作。第2章重点介绍了应用微学习的好处,以及关于它如何影响绩效结果的重要研究结论。我们还将这项研究与之前概述的6个微学习案例联系在一起。这会有助于你将微学习的优势与你希望参与者获得的学习成果联系起来。

微学习清单

1.微学习是一个教学单元,提供一种简洁、有参与感的活动,这样的精心设计旨在让参与者从中获得某种特定的学习成果。

2.微学习的7要素:教学单元,简洁体验,参与感,活动,精心设计,特定的学习成果,参与者。

3.微学习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微学习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微学习不是资源库,微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微学习不是学习形式的浓缩版,微学习不是知识传播,微学习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学习活动。

4.微学习必须是规模更大的学习计划或战略中的一环,从而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优势。

5.正式的微学习会融入宏观、中观的学习结构中;非正式的微学习更多的是基于自我驱动的因素,想要学习或掌握某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