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战

“大人,我跟着您,去锡诺普,总有一天我们会东山再起。”一名水手率先开口,他的反应直接导致接下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我愿意跟着您,大人!”一名斜躺在地上,腿部受了些伤的士兵吃力的站了起来,向阿莱克修斯及众人表示了他的决心。

“上帝保佑,阿门……”一名年老的正教牧师先是对自己祈祷了一番,随后也向众人表明了他的态度:

“我也去锡诺普!”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站在阿莱克修斯这边,这些人的举动无疑让他松了一口气,他终于说服了船上大部分人,尽管还有一少部分贵族还犹豫不决,但他们此时也束手无策,毕竟少数服从多数。

阿莱克修斯也不为难他们,“你们不必担心,我向你们保证,即使你们热血沸腾,想要现在就与拉丁人决战,我也不会为难你们。但如今只有一艘船,倒不如先跟我们抵达锡诺普,我自掏腰包为你们租用一些船只,方便你们抵达你们自己想去的地方。但有个前提条件,倘若你们有人敢转身就去投靠那群该死的拉丁人,我绝对严惩不贷,我以科穆宁的身份发誓!”

一名贵族还有些担忧:“我在锡诺普有封地,倘若我跟着您,您是否会保留我的土地,以便我维持生计?”

这名贵族所问的话,其实也是在场大部分人共同担忧的问题。

而阿莱克修斯,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早在科穆宁王朝时期,政府越来越普遍地才用包税制,即根据具体的区域来确定税收的数额,并把收税的任务摊派到具体的个人身上。这样做的后果显然就给了腐败现象大开方便之门,特别是在安格洛斯王朝统治的动荡年代,情况更是如此。而且,地方经济的发型愈发壮大,以及君士坦丁堡作为国家主要的消费中心而对地方各省产生的巨大需求,都对这个帝国的政局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尤其是地方贵族势力,一些地方渐渐在行政甚至财政方面都可以独立与中央政权。到了12世纪,帝国对瑟马塔的军事管理多少显得有些松懈,这就相当于削弱了把地方和中央捆绑在一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君士坦丁堡委任的军区将军和行政长官进行管理),从而让地方省份同中央政府的联系比以前要松散得多,这种发展趋势强化了他们的地区身份意识。

甚至,帝国各个行省开始涌现出一批地方精英阶层“阿肯提斯”(意思是执政官),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上升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自己地方身份的认同感,同时弱化了他们对中央的归属感。

一旦皇帝个人魅力并不明显或无力牢牢把控中央政权,那么帝国就会出现后院起火的情况。

而话说回来,虽然在10世纪也有贵族叛乱,但他们并非为了改变帝国的政治体制,而只是为了争夺土地、权力或者皇位而已。然而到了12世纪后,帝国的很多行省都发生了叛乱,但这些叛乱的目标与以前的叛乱活动大不一样,因为他们是想争取属于自己的独立政权。到了1204年,帝国很多地方都不接受住在君士坦丁堡里的皇帝的直接统治了。

阿莱克修斯坚决不去萨洛尼卡、摩里亚、罗德岛或者塞浦路斯等地方,和刚刚说的有很重要的直接因素。

例如,塞浦路斯已经被伊萨克·科穆宁控制,属于半独立的地方政权;西小亚细亚大片土地陷入军阀割据,当地听从于安格洛斯王朝的“九头蛇”早已“生了根”;罗德岛被利奥·加瓦拉斯控制;希腊中部和伯罗奔尼撒半岛被利奥·斯古罗斯控制,属于半独立的地方政权;还有菲拉泽尔菲亚、伊庇鲁斯等等。这些地方贵族都是利用了帝国中央政府统治无力的弱点,趁机独立。

不仅如此,帝国控制之下的很多周边国家相继通过发动民族解放运动获得了独立,例如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等等,以及周边敌对势力的重新崛起(例如匈牙利在曼努埃尔一世去世之后就急不可待地抢夺达尔马提亚地区)。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和造成帝国内部纷争的原因并不相同,但都导致帝国失去了更多的领土和权力。

阿莱克修斯想要复兴帝国,但受到的阻碍也是令人头疼。那名贵族的话侧面意思就是“封我土地,我才能死心塌地的最随你。”

而阿莱克修斯想在特拉比松——锡诺普一带站稳,就必须得到当地贵族的支持,因为他自己就是贵族,通过分发权力或赠予土地来换取他们的信任;但当地社会矛盾在几十年的肆意发展之下已经如日冲天,甚至几乎可以用剑拔弩张来形容。

阿莱克修斯稍微处理不好,便很可能落得个失去人心的下场,然后被贵族刺杀,或者被愤怒的平民乱棍打死。这个严峻的贵族问题,比外部因素还要可怕。

阿莱克修斯一时间感到“压力山大”,自己才二十出头,就背上了复国的任务,还有处理一团糟的内政、宗教问题、阶级矛盾,还有外敌问题……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些繁杂的政务而英年早逝……

阿莱克修斯深吸了一口气,对这名贵族回答道:“我……”

话还未说完,突然耳边响起惊恐的声音。

“威尼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