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揭开宏观经济的神秘面纱

第一节 何谓GDP

1.GDP的构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贸易顺(逆)差

很多人听到宏观经济学会非常抗拒,或感到害怕。“宏观”本来就非常复杂,如何才能把它融会贯通?对此,我希望借用自身的经验,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来跟大家交流,这种交流不是只有理论上的东西,更希望大家通过实际操作,看看我们所学的内容能不能用来判断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

谈到宏观经济,一定要先了解什么是GDP。何谓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一个国家对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它被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最终市价。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定义好难懂,甚至想放弃去理解它。先别急,让我来用简单的方式来告诉大家GDP是什么,顺便让大家了解政府控制GDP的手段与方法。

GDP的计算公式是:GDP=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贸易顺(逆)差(X-M)。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含了诸多具体内容(如图1-1)。接下来,我就以此为切入点,对其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大家理解究竟什么是宏观经济。

图1-1 GDP的构成及其包含的内容

2.消费的含义:消费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消费(C)是指民众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自己各种需求的过程。它通常是GDP的组成里面比重最大的一环,在成熟国家中,消费占GDP的比重都非常大。例如,美国、欧洲的消费占比在70%上下,但是中国在过去长期消费占比仅有40%,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人民减少消费时,国家经济会很快陷入衰退(GDP下降);若经济陷入衰退,就会让人民收入减少;收入减少,企业利润就会下降;企业利润下降,企业就会被迫减薪裁员;企业裁员减薪,人民的收入持续减少,就会缩衣节食,因而造成消费持续减少,如此形成一种经济的恶性循环。

各国政府遇到经济衰退的时候,通常会无所不用其极,想办法刺激民众消费,不让恶性循环发生。例如,中国的家电下乡活动、购车补助、低收入户发放100至150元补贴等;美国的圣诞节与感恩节折扣、退税、减税、购车免税等。不过,个人消费的自主性太大,通常是政府最难控制与掌握的一环。

如何观察一个国家的消费情况?下面以美国为例,提供一些重要的相关经济数据给大家参考:

第一,初领失业救济金人数。首度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反映了劳动市场的状况。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表示被解雇的人数增加或寻找工作难度增大。该指数是劳动市场状况的先行指标,之后由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月度就业人数报告更受关注。失业救济金的发放不是面对所有的失业人员,而是“按条件发放”。其基本条件为:必须工作20周以上;有充分的失业理由;身体健康。自动离职者、因过失被开除者,均不能领取失业救济金。自认为具备条件的失业者须提出申请,经失业保险机构审查确认符合条件后,于提交申请的第二周开始领取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数额以前一年最高工资季度的收入为依据,大约为其60%。一般情况下,失业救济金最多可发放26周;在“高失业期”可延长至39周;当经济出现萧条时,可延长至52周,遇到这种特殊情况,所需款项一半来自联邦政府,一半是州政府提供。该资料由美国劳工部每周四公布一次。

第二,ADP就业人数。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简称ADP,指的是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该公司发布的就业人数相对权威。ADP调查仅包括私营部门的就业资料,不包括政府部门。如果就业人数高,则说明经济发展良好,对经济运行是利好消息;反之,则为利空。不过二者之间短期内没有特别必然的联系,因为就业人数不仅仅与宏观经济情况有关,比如计算机业高速发展,可能会减少劳动力的就业,但是会刺激经济增长。一般市场把该数据视为美国重要数据,是非农业就业人数的先行指标。

第三,非农业就业人数。美国非农业就业人数为美国劳工部每月公布的就业报告中的一个项目,是美国财经资料里最为市场所关注的经济数据,全面反映了就业机会的创造、流失,工资以及工时等情况,被认为是美国最全面和权威的就业资料。家计支出调查的对象是家庭,而非农业就业报告调查对象是商业机构,包含的重要资料有非农业就业人数净变动、失业率、制造业就业人数、平均时薪等。非农业就业报告反映的是除农业部门就业人数外的每月就业变化。鉴于劳动力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所以非农资料相当重要。非农业就业人数上升说明就业增长以及有潜在的通胀压力,美联储(FED)通常会以加息进行压制;反之,非农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表明经济放缓,美联储令减息或量化宽松(QE)的可能性增加。

第四,失业率。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是美国就业报告中的另外一个项目,是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比率。该资料与非农就业人数一同由美国劳工部公布,公布时间通常为每月第一周的周五。失业率是通过家庭调查得出的。每个月劳动调查局都会调查5万个家庭来计算劳动力总数和失业率,只有符合两个条件才算失业:首先,你没有工作;其次,你在积极寻找工作。将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总数就是失业率。一旦失业率上升,国会议员就会向美联储施加压力,要求放松货币政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失业率是一个滞后的经济资料,因为绝大多数企业在增雇或解雇员工之前首先变更的是员工的劳动时间或报酬。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一直以来,失业率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指标,而它又是每个月最先发表的经济数据,所以外汇交易员与研究者们喜欢利用失业率指标,来对工业生产、个人收入甚至新房屋兴建等其他相关的指标进行预测。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若将失业率配以同期的通胀指标来分析,则可知当时经济发展是否过热,是否会构成加息的压力,或是否需要通过减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第五,零售销售。零售销售(Retail Sale)其实是零售销售数额的统计汇总,包括所有主要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店以现金或信用形式销售的商品价值总额。服务业所发生的费用不包括在零售销售中。零售数据对于判定一国的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为零售销售直接反映出消费者支出的增减变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支出通常占到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像美国、英国等国家,这一比例可以占到2/3。

在美国,商务部统计局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国性零售业抽样调查,其调查对象为各种形态和规模的零售商(均为商务部登记在案的公司)。因为零售业涉及范围太广,因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取得较具代表性的数据。耐用消费品方面的零售商包括汽车零售商、超级市场、药品和酒类经销商等。由于服务业的数据很难收集、计算,所以将其排除在外,但服务业亦属于消费支出中重要的一环,其增减情况可以从个人消费支出(包括商品零售和服务)这一数据中得出。

在西方国家,汽车销售构成了零售销售中最大的份额,一般能够占到25%,因而在公布零售销售的同时,还会公布一个剔除汽车销售的零售资料。此外,由于食品和能源销售受季节影响较大,有时也将食品和能源剔除,再发布一个核心零售销售。一国零售销售额的提高,代表该国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利率可能会被调高,对该国货币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销售额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该国货币偏向利空。

第六,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主要是为了了解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强弱程度,反映消费者对经济的看法以及购买意向。该报告既包括消费者对经济现状和就业市场的评价,还包括对未来经济和就业市场的预期,以及家庭收入情况和是否计划购买房子、汽车等消费品的问题。通过抽样调查,反映消费者对目前与往后6个月的经济、就业与个人财务状况的感受和看法。在美国,由经济咨商会的消费者研究中心委托全国家庭看法公司每月对全美约5000个家庭进行调查,得出统计资料。

在经济循环中,消费者信心指数被视为经济强弱的同时指标,与目前的景气状况有高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指数与消费者支出的相关性较弱,而与经济状况的落后指标即失业率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股市投资人偏好向上增长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因为其代表着消费者有较强烈的消费商品与服务的意愿,有利于经济扩张。债市投资人则偏好向下减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因为其代表着消费意愿不强,经济趋缓的可能性提高。美元汇率通常从联储寻求暗示,若消费者信心上升,则意味着消费增长,经济走强,美联储可能会提高利率,那美元就会相应走强。

第七,耐久财订单。耐久财是指预计能使用超过3年的商品。该统计数据包括对汽车、飞机等重工业产品和制造业资本用品,以及其他诸如电器等物品订购情况的统计。这些产品通常需要大量投资,能反映市场买家的乐观心理。由于订单对实际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预估美国产品产出有很大的帮助。耐用品订单对经济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消费者对经济环境产生怀疑时,耐用品订单是首批受到影响的指标之一,因为消费者可能会推迟购买一些耐用品,比如汽车和电视,他们在经济艰苦时期只会在必需品上花销;相反,当消费者重拾信心时,耐用品订单会迅速反弹。

耐用品订单的数据通常波动较大,而除运输品外的数据波动较为缓和,因此较受关注。由于该统计数据包括了国防部门用品及运输部门用品,这两个部门的用品均为高价产品,它们的变化对整体数据有很大的影响,故市场也较注重扣除国防部门用品及运输部门用品后数据的变化情况。总体而言,若该数据增长,则表示制造业情况有所改善,该国货币利好;反之,若该数据降低,则表示制造业出现萎缩,该国货币利空。市场一般最为重视美国耐用品订单指数。

3.投资的含义:货币政策影响投资活动

投资指的是把钱投放用以生产,例如造桥铺路、建设工厂、兴建大楼、住宅投资等。投资的资金来源大多比较短缺,银行贷款或企业发行债券是一般较常使用的渠道,因此,利率的高低会影响企业投资的意愿(关系到贷款偿还的利息多与少)。

当利率上升(↑,箭头方向的意义下同),代表借钱投资的利息负担更重,这时候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箭头方向的意义下同),会造成GDP下降(↓);当利率下降(↓),代表借钱投资的利息负担变小,这时候企业投资意愿上升(↑),会造成GDP上升(↑)。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影响投资活动。

政府在经济过热的时候采取加息的动作(利率↑),抑制经济增长与资产泡沫;政府在经济趋缓的时候采取降息的动作(利率↓),刺激投资增加而促使GDP上升(↑)。但是,当降息到0仍然没有企业愿意增加投资的时候,就陷入经济学里面人们闻之而色变的“流动性陷阱”。陷入“流动性陷阱”困境时,只能靠政府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来增发货币。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欧洲、美国与日本都曾陷入“流动性陷阱”当中,“流动性陷阱”更使日本经济因此失落了20年,足见其强大破坏力。中国近年来利率不断下降,也是有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我们不得不格外警惕。

下面仍以美国为例来看看投资相关的重要经济数据:

第一,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这8个方面的状况。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市场较为看重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在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公布前,还会公布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这是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一部分,市场往往会就芝加哥采购经理人的表现来对全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做出预期。

第二,ISM制造业指数。ISM指数分为制造业指数和非制造业指数两项。ISM制造业数据是通过调查执行者对未来生产、新订单、库存、就业和交货预期来评估美国经济状态。尽管制造业占GDP比例不大,但是制造业的波动对GDP的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制造业的发展通常先于整体经济,导致ISM制造业数据成为了经济反转的领先指标。经过一段时期的衰退后,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加速,即ISM数据上涨,很可能暗示经济将转向上行;反之,在经济扩张时期,制造业订单和生产放缓,暗示经济减速。

ISM制造业调查因其及时性而受到重视,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扩张放缓之时,ISM有望成为影响市场波动最重要的资料之一。论据在于ISM的支付价格指数和就业分项。这两个分项反映了对通胀和劳动力状况的信心——两个最为重要的反映经济健康的指标。对受访者的调查资料基本以扩散指标的形式公布。对于每个分项(生产、新订单等),受访者中预期“增加”百分比加上预期“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再减去预期“下降”的百分比,最后各分项加起来便是ISM制造业指数。一般数据高于50%表明扩张,低于50%表明衰退。

第三,新屋开工率。新屋开工率的增加,显示出房地产市场景气看好,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新屋开工率的增加,理论上对于经济来说偏向利多,因为这个数据的影响是巨大、连锁的,对经济有着乘数的效应。房屋建筑商们只有在有信心将新屋售出的情况下才会开始建造新的房屋,新屋开工的变化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建筑行业的信息,比如钢铁、木材、电力、玻璃、塑料、布线、管道、混凝土等,而且建筑工人的收入会增加,进而扩大了经济的需求。另外,新屋的购买者在家具、冰箱、洗衣机等家居行业产生的支出也将增加。

房地产是对经济最为敏感的行业,这是出于对利率的敏感。经济过热会抬升利率,抵押贷款利率的攀升会抑制人们购房的需求,并打击未来建筑业的信心。高利率时,建设商也不可能去寻求建造贷款。相反,当抵押贷款利率下降,住宅价格下跌时——经济疲软时期的典型现象——购买住宅的兴趣被点燃,从而导致住宅购买力增强。接下来,建筑商会抢在贷款成本再次上升前,去银行寻求贷款。同时公布的资料还有营建许可(Building Permits),指建筑商在开工前,从当地政府取得的书面许可证书。通过查看建筑许可证的发放情况,我们就能知道将有多少计划中的建筑工程在何处开始动工。

第四,成屋销售。一个上升趋势的成屋销售指标对国家经济有利,因为在财务上乐观和有信心的消费者会趋向于大量购买。房屋的销售同样增加了房地产经纪的委托数量,同时房屋拥有者经常在购买房屋后,短时间内会购买像家用电器和家具这样的货物。交易者密切地关注这个报告,因为它是每月发布的第一个关于房屋需求方面的指标。成屋销售是相对于新屋销售而言的,它与新屋销售同属衡量房地产状况的重要指标,公布出来的数据如果好于前值及预期,则可能利好美元;反之则可能利空美元。

第五,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简单地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设备在运转、在发挥生产作用。统计该数据时,涵盖的范围包括制造业、矿业、公用事业、耐久商品、非耐久商品、基本金属工业、汽车业及汽油等8个项目,代表上述产业的产能利用程度。当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升高情况下,对一国经济利多。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情况下,对该国经济利空。市场一般最为重视美国的产能利用数据。

4.政府支出的含义: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状况

政府支出是平常中央政府各部门所编列的预算(政府所花的钱),例如美国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采取减税措施,中国政府在2009年推行4万亿元振兴经济计划,这就是政府支出。政府支出会利用国防支出、劳务支出、修建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支出,以及向国外采购,来增加政府支出,这些措施也称为“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会造成GDP增加(↑),但是政府支出部分会因此超过税收收入,这种现象称为“预算赤字”。当预算赤字上升(↑)时,政府需增加举债的数量;当政府举债过多的时候,利率将会逐步提高;当利率提高到市场觉得难以持续的时候,会引发资本大幅外流,此时国家极易发生违约倒账,最后引爆金融危机。

减少政府支出会造成GDP下降(↓),政府支出少于税收称“预算盈余”。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各国政府为了拯救衰退的经济,无不努力地增加国家预算,预算盈余的情形极少发生。

总之,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状况的变化。

中国政府过去经历经济下滑的时候,经常采取振兴方案计划来刺激经济增长GDP上升(↑),经济增长后也造成国内许多产能过剩的现象,未来若政府长期减少预算赤字并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将造成经济趋缓GDP下降(↓),产能过剩情形将会更加严重。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建设,就是希望在继续增加财政刺激的前提下,能够把产能输出到国外,不至于让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形更加严重,最终成效与否,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5.贸易差的含义:货币贬值或升值导致GDP上升或下降

出口额-进口额的数值若大于0则为贸易顺差,若小于0则为贸易逆差。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结果会让GDP上升(↑);货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结果会让GDP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各国都努力让本国货币贬值的原因,甚至不惜发动货币大战,因为可以带动出口来拯救经济。不过又有一个问题,即不可能所有货币同时贬值,所以依照过去历史的经验而论,最早开始发动货币贬值的国家将会因此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