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源域为“非生物体”的语义特点

【源域】为{非生物体}主要有以下类别。

【源域是自然现象】

当源域是自然现象时,和“水”相关的词语居多。例如:

8)心中面向的是<艺术的大海>。

9)南部几个镇更加明显,农民渴求<科技春雨>。

10)深深地植入了泥层,吮吸着<大地母亲的甘泉>。

11)投身到<时代生活的激流>中去。

12)这次活动在人们心中激起了<情感的波澜>。

13)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

自然现象一般都是不可数名词,无法受数量修饰,也没有部件分类。因此,通常是自然物的名称以及相关的属性进入n+n隐喻表达。

【源域是物质】

当源域为物质时,大多为自然物。例如:

14)在这基本的<人格的土壤>上……

15)冲出<心理阴影的峡谷>。

16)不随便往里倒<文字垃圾>。

17)扫除身上的<政治灰尘>。

18)同时也准备做祖国<足球事业的火种>。

19)石狮是“<商品的海洋,文化的沙漠> ”。

20)正在向<棋艺顶峰> 登攀。

当自然物作源域时,其目标域“人格、政治、文化、事业”大多来自抽象领域。

和物质属性相关的名动词也可以进入“n的n”隐喻表达。例如:

观念 的 碰撞 经济 的 滑坡

文化 的 断裂 市场 的 萎缩

文化 的 侵蚀 现象 的 滋长

除此之外,物质的属性特征也可以用于抽象物的表达。例如:

生命 的 质量 内涵 的 分量

就业 容量 文化 含量

在CCD的分类体系中“质量、容量、含量”属于抽象领域,但是它们的属性特点和物质是密切相关的,之所以这些抽象领域的词语可以作为源域进入n+n隐喻表达,主要是通过这些物质属性特征的突显,使抽象领域“生命、内涵、文化”等词语赋予了可以度量的特性。因此把它们放在【源域:物质】这一大类描写。

【源域是人工物】

当源域为人工物时,表示建筑物名称可以进入隐喻表达。例如:

21)旧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堡垒> 就横在眼前。

22)这里,是一个<知识的充电房>。

23)用口琴将孩子们引进<音乐的殿堂>。

24)苦心构筑<人才大厦>。

25)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

表示建筑物的部件词语也可以进入隐喻表达。例如:

26)时序逼近<二十一世纪的门槛>。

27)除了<政策门槛>低之外……

一般可以认为“专著是建筑”,因此有了论文的框架、结构、体系架构等说法。类似的结构还有:

生命 的 台阶 历史 的 大门 外交政策 的 基石

世界 的 门户 进步 的 闸门 改革 的 窗口

物体的特征一般具有【长、宽、高、厚、广、低、薄】等属性特征。n+n结构中也出现了这种以物体属性为源域的隐喻表达。例如:

战略 的 高度 历史 的 高度

纪律 的 高度 经验 的 高度

“高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

高低的程度;② 属性词。程度很高的

“高度”是一个抽象名词,通常描述具体物体的高低,当它映射到“战略”等抽象概念后,使这些复杂的抽象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

不过“高度”作为源域则出现了【抽象-抽象】的隐喻映射,这和本文前面提到的源域一般来自具体概念似乎相违背,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源域:高度】被映射到表示抽象事物的【目标域】概念上,当中隐含着一个深层的推理。首先【源域:高度】是和具体的物体相对而言的,失去了物体,高度就失去它的价值,因此【源域:高度】在隐喻映射过程中,第一步要还原成它所指称的物体,然后再把所指称的物体映射到各个抽象的概念上,使得抽象物继承了具体物体的部分属性特点。例如:

28)他们站在行业高度,把资本运营作为联合重组的契机。

这里实际上把“行业”比作了一个建筑物,使“行业”具备了建筑物可以“支撑”的特点。此时【目标域】继承了【源域】物体的部分特点,而不是全部特点,比如,无法实现具体物体“高度”的数字表达。例如:

29)其反弹高度与标准相差了两毫米。

30)作品高度不能超过1米的技术难关。

我们可以说具体实物的高度是多少,也可以比较它们数量的大小,可以用在“比”字句中,也可以受“相差、超过”等度量的动词支配。可以说“相差××米,超过××米”,但是一般不能说“历史的高度是多少米”,也不能说“战略的高度相差××米或超过××米”。这说明以“高度”为源域的隐喻表达是部分受限的,无法实现其字面用法的主要功能。这也是区分“高度”隐喻和非隐喻的关键所在。

除了“高度”,物体的其他度量单位也可以充当源域。例如:

生命 的 长度 生命 的 宽度

历史 的 厚度 历史 的 广度 与 深度

有的也可以还原成具体实物,例如:

人生 的 标杆 机制 的 标尺

而且有的还可以进一步引申,例如:

历史的厚重感 艺术的深厚

除此之外,“线”也属于CCD的【人工物】一类,例如:

人生 的 道路 改革 的 主线 党 的 路线

这里事物发展的变化用“线”来表示,例句中“人生的道路”,实际上是把“人生看作一条线”,由此还可以引申为“人生的终点、人生的起点、人生的长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