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商学院版序

这本书第一次出版到现在已将近20年,这段期间交易市场已有许多改变。人工喊价撮合几乎绝迹,许多交易所也合并了,新奇的投资工具层出不穷,有些新玩意更带来巨额亏损,甚至让全球金融市场损失惨重。

但是过去20年来,交易员和投资人在市场上犯下的决策错误,却没怎么改变。不管是管理他人资金的专业人士或自负盈亏的投资散户,尽管操作规模有大有小,却很容易犯下同样的错误。从这本书第一次出版以来,我们亲眼看到几次风险管控上的大灾难。比方说,1995年巴林银行(Barings Bank)的尼克·利森(Nick Leeson)在日本股市豪赌,输了8.72亿英镑(约14亿美元);同一年,大和银行(Dai-wa Bank)的井口俊英也赔了11亿美元。住友商事(Sumitomo)的“铜先生”滨中泰男最后就栽在黄铜交易上,赔了26亿美元。还有,全一银行(Allfirst Bank)的约翰·鲁斯纳克(John Rusnak)在2002年的外汇交易中赔掉6.91亿美元。中国航油公司(China Aviation Oil Corpo-ration)的陈久霖在2005年的喷射燃料期货交易中赔掉5.5亿美元(堪称“航油之王”的悲壮殒落)。接着,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的杰尔姆·科维尔(Jerome Kerviel)在2006年至2008年间交易证券衍生商品,总共亏空49亿欧元(约74亿美元),这些数字真是太惊人了。

这些备受瞩目的重案和其他类似状况,让新闻媒体、监管机关和学术界对风险管理产业的策略和管控极为关注。虽然事后针对个案的检视与研究,为内部管控和避险策略的选择提供了许多宝贵教训,但大家却都忽略了交易员之所以酿成大祸的个人心理层面。尽管这些亏损是因为管控失严和避险策略错误,但此二者实非亏损主因,交易员的作为才是关键所在。要了解这些亏损是如何造成并防止惨剧再次发生,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些人的心理。这本书就是探讨投资心理上的问题。我以吉姆·保罗的故事为寓意,揭示投资人和交易员平常在市场上最容易出现的三大错误,这些错误其实一直都没改变,恐怕也永远不会变。这些错误不受时间所限,因此从中获得避免犯错的教训也将永远适用。本书出版后我曾经访谈过几百位交易员和投资人,他们对书中说法和其中的教训都感同身受。这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时候都赔过钱,而书中所谈的正是造成交易亏损时的心理过程、行为特征和情绪变化。针对这些过程、特征和变化,书中提供了一些预防的方法,如果可以避开这些陷阱,亏损自然不会发生。希望这些教训和故事都能让各位有所启发也感到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