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重点城市,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下,进入了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并举的阶段。人口规模较大的省会城市,每年新增人口一般在20万~30万人,一般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城市,虽然所在省(区、市)的人口净流出,但每年新增人口也在10万人左右。由于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只有50%左右,预计到2050年,至少还有1亿农民要在城市落户。而根据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演进的经验数据判断,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预计要承接进城落户人口的一半以上。至于集聚产业、创新要素、开发平台等的占比,则会在60%甚至70%以上。世界上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特大城市如东京、纽约、旧金山等,在其国内人口减少或者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人口仍在持续增加。我国除上海和北京已经开始限制人口进入外,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宁波、佛山等城市,每年新增人口增速普遍高于本区域的中小城市,预计这种趋势短时间不会改变。

西部重点城市如何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其中,遵循承接产业转移条件下城市功能演进的一般规律,根据集聚、节约、绿色、宜居、宜业等要求,超前进行空间功能规划,引导重点城市形成合理的布局,在空间上科学促进产业、居住、文化娱乐、科技教育、行政、交通、生态等功能的配置,不仅能够迅速培育西部地区的增长极核,而且能够减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城市病,还有助于探索落后地区大城市开发的新模式。

本书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承接产业转移条件下西部重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13BJY049)资助下,根据研究报告修改而成。全书共八章,分别从研究的问题、文献梳理及对象范围确定,西部重点城市空间优化的观点评析,西部重点城市空间调整现状及问题,西部重点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西部重点城市开发强度与密度优化,西部重点城市的规模优化,西部重点城市重要功能布局优化,西部重点城市空间优化的评价指标等方面作了分析。本书主要观点已在多种学术期刊、报纸上公开发表,多份政策建议得到领导批示。

由于城市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尽管目前研究成果众多,但系统性的研究不多。对空间优化的定量研究,一般抽象出几个指标进行,难以作为评价空间合理性的标准,而采取文献调查、观察、概念分析和演绎、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又感到难以深入。本书作为一个初步探索,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盛毅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