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铁炮 煤矿

第149章 铁炮、煤矿

确定了改进火枪的事后,郑锦又下令让兵工厂以后的火炮生产,全部都由铜改为铁铸造,

这时的火炮,很多都是用青铜制作的,不但制作方便,性能还比铁炮好。

实际上,19世纪以前,包含东亚与欧洲,大部分的火炮,特别是陆军火炮都是铜铸的,青铜或者黄铜,特别是追求性能的大口径火炮更是如此。

唯一的问题是,受限于铜的产量与价格,铜炮的价格是铁炮的五倍。

铁炮实在太便宜了,省钱!

这就是几百年下来,东西方各国无不极力发展铸铁技术与制作铁炮的主要原因。

正因钱的关系,郑锦让枪炮所发展的自然是铁炮,而且是唯一铁炮,不考虑任何铜炮方案,铜胎铁芯也不行!

此外,军中的冷兵器,如钢刀、铁矛、锁子甲等,也都保持一定规模的生产量,毕竟在某些情况下,冷兵器的作用或许比火器更具杀伤性。

但如此一来,无疑导致了东宁州的钢铁需求量暴增,

有了琼州岛这座聚宝盆,铁矿倒是不怎么缺,但要想大炼钢铁,除了铁矿石外,还需要大量煤炭,

而无论琼州府,还是东宁州,发现的煤矿要么储量不大,要么就是煤化程度最低的劣质褐煤,

这令郑锦一时大为苦恼,

寻找优质煤矿,确实是一件关乎根本的大事!

事实上,自中世纪以来,中国的火炮技术的发展逐渐落后,有两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中国储藏铁矿石与煤炭的磷与硫含量都比较高,

因此炼出的铸铁相对较脆,作为火炮的性能往往比较差,

要不就是比较容易炸膛,要不就是要用较厚的管壁厚度与较大的重量。

实际上,这曾被称为明代“中国冶金技术的倒退”。

中国自古以来采用木炭炼铁,

虽然在宋明之后改采煤炭炼铁,属于最先使用煤炭炼铁的国家,

但其实其本质原因并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由于北方林业资源日益枯竭,木炭的供应无法保证,只能大量采用煤炭炼铁。

在中国的高磷高硫含量的煤炭影响下,就造成了铁产品质量的急剧恶化。

在枪炮方面,含硫太多的铁管容易炸裂,无法保证射手的安全,使得将领也对火器长期不待见,

这也是中国火炮铸造技术逐渐落后西方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在刀剑铠甲方面,唐朝的唐刀打造技术没有流传下来,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曾有人说唐刀技术是因为胡人屠杀而失传,最后仅在日本流传。这种说法虽不是没有道理,但也只是原因之一,而且还只是较不重要的那个。

试想,唐人发明唐刀打造,即使真的失传,那么拥有更好条件的宋人、明人难道就不能通过技术的积累,重新发明出唐刀打造技术吗?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自从宋明开始大规模使用煤炭炼铁后,虽然钢铁产量大增,但是其质量实际上是降低了,要锻打出好刀的时间与成本也因此而大增。

这也就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上古流传宝刀宝剑性能,比现在工匠打造得好”这种说法的主要原因了。

唐朝流传下来的宝刀,性能确实比一般宋明刀剑好得多。这也就是日制武士刀曾在明朝流行的主要原因了。

至于日本的唐刀技术与武士刀工艺,虽然打造技术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的原因是,日本多山林,人口又相对较少,伐林数比较低,森林覆盖率较佳,因此主要还是用木炭炼铁,从而保障了其刀剑的质量。

当然,日本人付出的代价就是钢铁产量比较低,这也就造成了其铠甲装备率不够普及的一个原因。

要想解决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就必须寻找优质煤炭的来源,除非用铜来替换,

可中国偏偏也缺铜,是个有名的贫铜国,

如果要大造铜炮,则必须尽早把菲律宾占下来,那里的铜矿很多,

而即便如此,铜价也肯定比铁价昂贵,财政上很难承担,

因此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实际上,16世纪英国也有这个问题,

因此,英国才会全力发展铁炮,并使英国铁炮有接近铜炮的性能,使此时的英国铁炮在欧洲,其价格甚至相当于欧洲自制铁炮的四至五倍。

但实际上英国的铁炮性能好的原因,也是因为采取作弊的方法:

他们不采用目前欧洲流行的煤炭炼铁法,而是全用木炭炼铁造炮,从而保证了铁炮的性能。

而代价就是英国的森林被砍伐过度,森林覆盖率极低。

直到十八世纪,英国开始采用焦煤炼铁,才部份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最终要到19世纪下半,发明了脱硫脱磷的方法,才真正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郑锦摊开地图看了许久,最终将贪婪的目光落在了越南上面,

在越南东北沿海的广宁地区,矿脉长达200公里,所产煤炭热值高、灰分低、没有烟,质量很高,世所少见,后世出口到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地的许多国家。

其中单是鸿基煤矿,光是露天矿储量有两亿吨,地面下的优质无烟煤有几十亿吨,

更重要的是,广宁的煤矿近在岸边,海运极其方便,又正好处在中越边境,离琼州府不远,

如此绝佳的宝地,在此时的郑锦眼中,无异于一只煮熟的肥美鸭子!

即便越南的大多数煤矿,都是不能用来炼焦的无烟煤,但是支持如今的水平的钢铁工业,已是足够了!

郑锦很快召集了陈永华、黄安、刘国轩、黄老三、周兴等左膀右臂,商讨出兵越南的事宜。

陈永华听到郑锦竟想出兵一国时,大吃了一惊,连忙摇头表示反对,

在陈永华的印象中,安南(越南)可不是好好招惹的,自唐末以来,独立已久,期间中原王朝虽几次收复,但很快又复叛,可见百姓之桀骜难驯。

郑锦却说:“如今安南国南北对立,北国的郑主虽相对南边的阮主国力稍强,但士兵向来孱弱,屡遭败仗,可以势逼迫他割让煤田与咱们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