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襄公之仁

第192章 襄公之仁

关于攻打南京的策略,张煌言认为也别刷什么计谋了,直接开打就是了。

因为他分析此时南京守军的心思,在援军陆续到达之前,郎廷佐、喀喀木、噶褚哈、管效忠等将自知兵力不敌,是绝不敢出城作战,

城内的守军精锐不多,出战很大可能会败,不仅使守城兵力减员,也将严重影响士气。

只有等到援军到来后,他们才会有出城作战的可能。

所以诸多诱敌之计,必然是没有作用的。

不过郑锦认为,诱敌之策固然是绝不可能奏效,但稍微麻痹一下守军,杀他个措手不及,还是有些办法的……

当天下午,郑锦以便命士兵安营扎寨,一边派了李四九到南京城下骂战,

李四九狠话尽出,让守军尽快纳城投降,不然待大军破城之时,定是守将的葬身之日!

他滔滔不绝的骂了许久,城中守将得知消息后,一起赶到了城头上,李四九仍在那唾沫四溅。

梅勒章京噶褚哈、玛尔赛等都勃然大怒,清水师提督管效忠却面有喜色:

“贼军在此劝降,我等何不乘机将计就计,实行早就计划好的缓兵之计?”

郎廷佐是江南、江西的两江总督,现在的南京城内,便是以他的官职最高,

郎氏曾经也是关外的显族大姓,祖上当过大明的骠骑将军、总兵、参将都督同知等官,

不过到了郎廷佐的父亲朗熙载的时候,清酋努尔哈赤攻下了广宁,郎熙载举族归附,授防御使,后以军功予世职游击。

郎廷佐本人的经历,与李率泰差不多,也是清军入关后,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的,

他曾从肃亲王豪格征四川、平张献忠,后又随英亲王阿济格讨叛将姜瓖,皆有战功,接着历任江西巡抚、江西总督、江南江西总督。

所以郎廷佐也是个知兵善战的,并非碌碌无为之徒。

郎廷佐早就与管效忠等将定下了缓兵之计,现在听他这样说后,立即点头应许了,

不过他还说:

“张煌言为人精明,郑经小儿狡诈,恐不会轻易上当,

且彼辈既为郑贼先锋,必是好大喜功,若吾等投降了,他们又怎有建功的机会?

为了以防万一,还得另派一路使者前去镇江,若是能骗得郑成功,张煌言、郑经就算不上当,也必不敢轻举妄动了。“

“都督心细如发,实乃我大清之福!”

左右诸将听后,都对郎廷佐大肆吹捧起来。

……

当天夜里,城中果然如郑锦所料,派了人来纳款称降,

使者奉上了水师提督管效忠的亲笔书信,郑锦看后连叫了数声“好”,激动的站起身来,然后将信递给了张煌言。

使者瞥了一眼郑锦的神态,脸上虽然依旧显得恭敬无比,但心里却冷笑了一声。

张煌言照着火烛,见管效忠信上先是表达了自己的惶恐及对“王师”的敬仰,言语十分谦卑,

但到了最后,他却口称:

“王师到此,本当立即开门延入。

奈我朝有例,守城者过三十日,城失则罪不及妻孥。今各官眷口悉在北京,诸将皆心存顾虑,

故乞王师宽三十日之限,时日一到,即当开门迎降。”

不得不说,管效忠找的理由还真恰当,清廷确实有守城者超过三十日,城失后罪不及妻儿的定例,

张煌言不由的暗暗心惊,

他肯定是不会中计的,但郑成功现在本就在瓜州、镇江两战告捷后,自信满满,认为南京可不战而下,

若是再看了此信的说辞,只怕会被迷惑住。

“幸亏延平王世子英勇果决,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

张煌言让使者先行退下,与郑锦商议了许久,才重新将他迎入帐中,笑道:

“此事关系重大,我跟世子还需向招讨大将军禀告之后,才能决定,

不过按我们两人的本意,若守军能降,自是再好不过了。”

使者听后,欣然归城而去。

待使者离开后,郑锦与张煌言立即收住笑意,再次商议起了攻城的诸多细节……

郑锦、张煌言没想到的是,城中竟还另派了使者从江北陆路东行,面见了郑成功。

郑成功看过管效忠的信后大喜,当下便允了信中之请,然后厚赏了使者,告诉他:

“本藩攻此南京,不过探囊取物耳。既然来降,姑准其宽限者,盖欲取信于天下也!

若至期不降,攻入之时,寸草不留。”

使者令命,叩首而去。

潘庚钟得知后,当即面见郑成功,劝谏道:“此乃缓兵之计,不可凭信,可速攻之。”

郑成功却不以为然:

“大军自舟山兴师至此,战必胜,攻必取,彼焉敢缓吾之兵耶?彼朝实有定例,尔勿多疑。”

潘庚钟说:“孙子有云:辞卑者,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欲降则降,岂恋内顾?决是城中空虚。速为进兵攻之,乃为上策。”

郑成功摇头:“不然,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今既来降,又准其约,若骤然攻之,彼心不服。

俟其不如前约,然后急攻,莫谓城内人心悦服,且使天下皆知我行仁义之师。

况太祖皇陵在此,亦不宜震动也。”

潘庚钟听后,哑然无语,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实在是郑成功的这番言语,槽点太多,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宋襄公之仁”。

什么是“宋襄公之仁”?

春秋时期,宋襄公与楚军交战于泓水,宋军先于北岸列阵,楚军自泓水南边渡河而击,存在天然的劣势。

待楚军渡过一半士兵的时候,宋国的司马子鱼劝宋襄公“半渡而击之”,

宋襄公不许,指着军中的一面“仁义”大旗说:“我一向主张仁义,怎能在人家只渡了一半就出击?”

子鱼暗暗叫苦,等楚军完全渡过了泓水,又劝宋襄公乘楚军立足未稳之际出击,

宋襄公大怒,骂道:“咄!你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怎能袭击别人未列好阵的军队?”

待楚军列好阵后,两军这才交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本人也受了重伤,虽最后被子鱼拼死救出,但不久后便因伤势过重死了。

而宋襄公虽死,他本人的实际却被后人嘲笑了千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