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穿过马六甲海峡

第210章 穿过马六甲海峡

商队又在缅甸待了几天,这才再次起航南下,抵达马六甲后,便到了大部分商船此行的目的地了。

周兴、恩佐等却还要继续向西航行,穿过马六甲海峡后,再北上安达曼海,才是缅甸的地界。

其实缅甸、泰国东西相临,走陆路从泰国去缅甸,显然要更近一些。

但泰国、缅甸是死敌,大城王朝的官员肯定很难同意让周兴他们借道去缅甸,

此外,泰国、缅甸两国之间的陆路交通,实在是一言难尽。

比如这其中目前最主要的道路,是丹那沙林至墨吉的马路,

但同时,丹那沙林也是缅甸入侵泰国的三条主要通道中的南线。

所以大城王朝的历代国王们,通常不重视这些陆路通道的维护,因为维护这些道路很可能为敌人入侵制造便利。

这便导致了道路两旁雨林丛生,难以通行不说,还要时刻面临着各种雨林中潜在的威胁。

所以即便取得了泰国的同意,走陆路去缅甸也不是一项轻松的事,还不如走海路呢。

其实走海路去缅甸也不是轻松的事,

绕了各大弯倒还是其次,关键是荷兰人已将马六甲海峡视为禁脔,轻易不肯让别国的商船通过。

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荷兰人的死对头就不用说了,即使在欧洲,他们早已签订停战协议,

但在海外,荷兰人如果见到这两国的船只,都是会立即交战的。

西班牙人要想运中国的奢侈品回欧洲,大都是每年用马尼拉大帆船从菲律宾出发,横渡太平洋,先将货物运去美洲,再从美洲运回欧洲。

反正从大墨西哥地区到秘鲁、智利、阿根廷,现在全都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

甚至连跟荷兰关系较好的英国人,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是不允许他们的商船闯过马六甲海峡的。

所以英国目前主要是在印度经营,顶多就偷偷的走风急浪高的南线,从望加锡王国那里走私香料。

不过自从葡萄牙人、荷兰人先后占据马六甲,垄断东西贸易以来,

为了摆脱葡萄牙人、荷兰人对通过海峡的商船抽取的重税,商人们便在马来半岛开拓了数条横跨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联系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陆上通道。

毕竟马来半岛的克拉地峡,最狭处宽仅为56公里而已。

打通这些道路的主要商品是印度棉布,无论身处深山老林还是沿海岛屿,人民对棉布的需求是刚性的。

如果能成功把印度棉布运到南掌(老挝),能获取的利润将会是暴利。

在伊洛瓦底江,缅甸人还会使用兰察拉斯船和喇叭唬船把檀香木和胡椒运到上游,直接和来自云南的中国商人做交易,

但云南和缅甸境内崎岖的大山和热带雨林,让这种直接贸易数额并不大。

尽管伊洛瓦底江和湄公河有很长的河段可以通行船只,但由于封建领主的层层盘剥,来自方方面面的政治干预,林立的关卡,商路的成本并不低。

内陆运输成本更为惊人,是海路的20倍。远比海盗更可怕的劫匪让活跃在这些陆上商路的商人无一不是具有深厚背景的强势商人。

这些陆上的商队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发,只有集齐了足够多的商户,才会走上一趟

商队最盛时,据说由6万驾牛车组成,

也只有这样庞大的商队,才有面对劫匪的自卫能力,

人数如果少一些,沿途无处不在的老虎都能对他们产生严重威胁。

……

周兴、恩佐他们之所以能通过马六甲海峡,却是硬闯过去的,

他们挂的是郑家的旗帜,船队火炮充足,

当经过马六甲海峡时,荷兰人也派了战船前来拦截,周兴却毫不客气的直接朝海里发射了炮弹,以示警告。

其实郑锦已开始着手准备收复全台、彻底驱逐荷兰人的事宜了,所以根本不介意与荷兰人交恶。

相比之下,荷兰人却心存疑虑,又见郑家商队很不好惹,并无必胜的把握,这才被他们较为轻松的穿过了马六甲海峡……

17~18世纪的缅甸可是东南亚地区的小霸之一,要不是出了郑信,暹罗能不能延续下来都是个未知数。

东吁王朝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个强国。

最开始的时候,葡萄牙人用美酒、武器和雇佣兵打开了缅甸的国门。

在葡萄牙人的训练下,缅甸很早就拥有一只很不弱的陆军,凭此在东南亚称王称霸。

在原时空,自信心膨胀的缅甸不仅发动了咒水之难,杀光了永历帝的亲卫,跟李定国、白文选打了几仗,甚至还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入侵了云南普洱地区。

当然,缅军对中国的战争都打输了,但他们对东南亚各国总体上却是胜多输少,最后甚至灭亡了恩怨数百年的死敌大城王朝……

郑家商船率先抵达的是缅甸的达贡港,此地又称大光,也就是后世缅甸的最大城市仰光,在1855年至2005年期间为缅甸首都。(2005年后迁到了内陆的内比都)

达贡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仰光河(又名莱河)与勃生堂河交汇处,距离安达曼海37公里,

达贡港现在已发展得相当不错,是东南亚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此外,这里还有闻名世界的瑞光大金塔。

此塔始建于公元前585年,传说两个去印度取经的缅甸兄弟带回8根佛祖释迦牟尼的遗发,献给了国王,

当时在位的奥加拉巴国王于是下令修建了这座用以珍藏佛发的金塔,

因此,瑞光大金塔很早便成为了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的佛教圣地。

此塔建在北茵雅湖畔的圣丁固达拉山上,是仰光的最高点,巍峨壮丽,金光闪烁,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一起,被誉为“东南亚三大古迹”。

商队刚一入港,便看到附近有很多奴隶在艰苦的干着各种粗活,

一旦动作稍满了些,就会遭到监工的一顿鞭打,

恩佐稍微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些奴隶,大都是孟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