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品进行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等的物联网[2]

物联网主要解决物与物(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连接,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2009年8月,我国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多家科研院所、电信运营商、大专院校在无锡市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具有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的泛在网络,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