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散射通信站的设计原则与相关标准

对流层散射信道传输损耗非常大,这决定了散射通信是一种功率严重受限的通信方式,所以将发射能量高效地传递到接收端是散射通信站设计的核心问题。通常而言,散射通信站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充分利用发射机的设备能力,尽量减少电力消耗,将能量高效地通过天线辐射到无线信道;

(2)在使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大口径天线,提高天线增益,增强接收信号的强度;

(3)采用低噪声系数的前端放大器,合理布设各类馈线、波导,减小附加损失;

(4)充分考虑散射信号的空间选择性、频率选择性和时间选择性,在足以保证信号衰落平滑的前提下配置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套量;

(5)采用低解调门限的波形,必要时甚至牺牲频谱效率;

(6)在传输容量较大时,消除多径传播造成的码间串扰也是波形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难题。

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散射通信站通常包括固定、车载、可搬移或背负式等多种类型。但从总体而言,各类型的散射通信站通常均包括复/分接设备、调制解调器、发信机、高功率放大器、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天线、收信机等分机设备,只是根据不同类型通信站的设计要求,各分机设备在配置数量、技术指标、外观形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比如,对于大型散射固定站或方舱式散射车载站而言,为适应其远距离、大容量、高可靠通信保障的应用定位,通常会选择配置两套(或更多)大口径抛物面天线、几百瓦至数千瓦输出功率量级的高功率放大器;而可搬移或背负式散射通信站,为实现灵活机动的携行要求,通常仅配置1套中小口径的快拆式天线和输出功率在百瓦以下的功率放大器。

图1-2是典型固定式或车载式(双天线型)散射通信站的组成框图[4],这类散射站型为实现良好的空间分集效果,通常配置了两套天线、高功放及收发信机。

img

图1-2 典型固定式或车载式(双天线型)散射通信站的组成框图

为了规范散射通信站的设计,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上多个国家分别制定了各种散射通信站的工程标准和设计规范,美国国防部1977年11月发布的《对流层散射的简便设计手册》(MIL-HDBK-417)便是其中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一项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指导最高工作频率在5GHz以下、典型单跳距离为100~300km、最大距离在800~1000km的对流层散射通信站的工程设计,涵盖了散射通信站建设过程中的链路剖面绘制、传输损耗预计、设备优化配置、站址勘测要求、干扰分析计算、服务能力评估等各环节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并通过为设计者提供系列化的计算公式、曲线图和表格的方式,使散射通信站的设计达到最优化,以满足其所需的功能、可靠度和安全要求。虽然该标准的颁布时间较早,仅给出了模拟调频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但时至今日,其设计思路仍可用于指导数字对流层散射通信站型的研制和建设。

我国散射通信自起步以来,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十余项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各种类型散射通信系统的工程设计、站址选择、测试方法、检验标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在我国各类散射通信系统的研制、建设和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未来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散射通信应用需求的进一步扩展,散射通信站的设计原则和相关标准必然将不断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