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清净寺

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FJ省QZ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

清净寺占地面积2184平方米,整体为石构建筑,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具有***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间上大分散、小集中特点。留存主要建筑为门楼、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

清净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0世纪90年代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教清真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教四大古寺,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

到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教历710年)由耶路撒冷人阿哈玛出资重修,为该寺“建筑了高悬的穹顶,加阔了甬道,重修了寺门并翻新了窗户。”元至正间(1341—1368年)寺坏,里人金阿里重建。明正德二年(1507年),因元至正间吴鉴的重修《记》碑“旧碑年久朽敝无征”,遂于重立,竖《重立清净寺碑》。

隆庆元年(1567年),木塔坏,知府万庆令住持夏东升、教人苏养正等,修塔五层(并修建明善堂)。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泉州地震,房屋倾斜,楼角颓毁。主体建筑寺门、奉天坛等仍保持了原来的规模。

万历三十年(1609年),时任知府的姜志礼与知县李侍问捐俸重修,令教人林日耀住持。重修时改礼拜寺塔为七层,即所谓“七级凌日”。并按道教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乾元、九天等来设计的改建礼拜寺大厅。采取“建筑之间加甬道、留通巷”,并拆除原来用作宰牛的大片炉灶,防生火灾;加甬道或留通巷更是为了避免地震时外墙或临屋倒塌,波及毗连屋栋成列倾倒的情况发生。

南宋清净寺,据吴鉴1350年撰《清净寺记》,宋绍兴元年(1131)撒那威(伊朗西拉夫)富商纳只卜·穆兹喜鲁丁在泉州城南部创建该寺。元至正九年(1349)泉州***教长布尔罕丁主持,金阿里捐资重修(参见《清净寺记》)。一些考证认为,该寺和元代泉州其它清真寺一样,已毁于元末的战乱之中。

北宋泉州艾苏哈卜寺,初名“圣友寺”,位于FJ省QZ市区。始建于公元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制建造,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教清真寺。现存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名善堂。元末明初,泉州港遭受严重破坏,泉州清真寺仅存艾苏哈卜寺1座。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真寺和***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15世纪中叶,泉州穆斯林在恢复该寺时,赵荣立“清净寺”匾于寺额,明正德二年(1507)教长夏彦高募捐重刻吴鉴《清净寺记》碑,立于艾苏哈卜寺内,致使艾苏哈卜寺享有清净寺之名称和历史。而后的汉文文献相率引载,历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