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客家通道(2)

  • 民国谜局
  • 秋赋
  • 3144字
  • 2021-02-18 16:11:48

作为第一批赴石城的团员,只有我,小梁和制片主任小刘。

小刘要提前几天出发,他自己开着车,提前拉着器材,算好路程,我们在石城汇合。

小刘出发前让我去签字,打印了一份设备清单。

我看见满满一车的大箱小箱,铝材板的箱子,银光闪闪,箱子上面贴着器材的名称,各种灯光,大小架子,电池灯泡,最奇怪的是还有两幅滑板。

我说那儿是山区,没地方秀滑板技术。

小刘纠正,这可不是玩的,摄像师拍运动镜头跟踪用的。

我想那摄像师得多帅才能把玩与工作结合起来。

我疑惑地问:

是不是带的器材太多了,真的要这么多吗?

小刘解释:

这是四个剧组同时开拍的设备,一组专拍延时,花开花落,云舒云卷,日出日落,时光流动,这都是需要花时间的,非常耗时,所以要最早开拍,不能等平导到了再进行,导演助理就可以实施;一组航拍,城市的全景,河流的走向,山岳的气势,都需要提前设计好,还得等老天赏脸,也是极花时间,我们提前把它拍完。第三组拍各种景别,我看了王作家单子上,列出来的这二十个地方,每个地方的空镜,也是拍摄量最大的方,先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拍吧,最重要的一组由平导调度了,演员会跟进来,各种设计也会在这里实现,这个需要往后排,需要到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天气,还需要几位助理到现场找采访的专家和与本片有关的人物,这可能都是明年要再来时的任务,这次我们主要是抢时间拍景,你看看这都十月份了,再不抢拍外景,树叶就落光了,那时就只能再待到明年开春启动,如果春天南方多雨,又得等到秋天,这一年就白瞎了。

我一听,这工作量还真不是几个人的事,我点点头说技术上的活听你安排。如果还需要人手,我把小张、杨子都得调来。

小刘表示,肯定需要人手,但最好在当地找,从BJ调人这来来回回的机票,就可以在当地雇上好几个人了。

商务车车屁股后面装着整箱的纯净水,方便面,八宝粥之类的食品,小刘说这都是去批发的,一瓶水才几毛钱,商店要贵出好几倍价格,能节省就节省呗。

我真心夸小刘,不愧是个主任级别的制片,比谁都会算计,我回头对小梁说:

咱得学着点。

小梁表态:干脆咱自已租个农家院子,这么多人住宾馆得多少开支,一日三餐我们自己解决。

我表态,到地方后,根据实情算出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不能为了省钱而扣伙食费,要做到吃好吃饱还要有营养,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俩发红包,以防太抠惹众怒。穷家富路的道理一定是对的。

至于租房子,我并不赞成,我住过熊猫省的县级宾馆,价格并不高,每天会有服务员打扫,但找一个地方特别是找到像王厨师那样厨艺的师傅是必需的,不知道能不能在当地找到。

想念的水龙头一打开,马上给他发了个问好的信息。

王厨师给我发回了几张彩信:那几头养着的香猪长大了,在草地上欢腾着。

小梁跟着小刘押车一起走,我们三人先行,这趟我坐飞机一个人先去对接地方。

平导给我准备了一套剧组的介绍信,和一本设计精美的拍摄大纲,交待怎么和地方有关部门对接,征得他们同意与支持,并给我几个当地人的电话,说都是曾经合作过的朋友,万一有事,可以请他们帮忙。

王作家很快把拍摄大纲拉出来了,细节部分他留在BJ与平导一起完善,平导说可以照着10集拍,我说会不会少点?有二十多个点要拍。

平导说故宫那么大,历史那么悠久,也就预计拍个十集。这可以算是第一季,如果收视率与经济效益好,也可以考虑拍续集,但假设不影响他拍剧。

十集大纲围绕时间与空间线两条线交叉展开,时间是历史上五次中原移民潮,对应着西晋末年、唐朝“安史之乱”后、北宋末年、明朝中晚期和清中期这五个阶段,都是改朝换代的时期。

空间线中原移民沿赣江到达石城,进入江西、福建、广东这条客家通道的线索展开,地点在石城。

平导疑惑,为什么不选宁化、梅州等其它也是客家迁徙的重点地区开拍?

“作为接受北方汉民族南迁的第一站,它就是石城,这不是第一季吗,等咱们团队磨合好后,后面可以接着做呀。客家移民史时间上跨了一千七百多年。有这么长的时间可以做文章。”我向平导解释。

然后我小心地提到:片子里是不是需要演员出演?

平导说有大量的情景再现镜头,还是需要演员的。

我试探地问:可不可以搞个海选?

平导惊讶,这不是增加工作量吗?

按照他的做法,找学校学表演的在校生来演就可以解决。

我说有团队操心,您拿出个方案来就行,第一轮的筛选可以在网上进行,这事让杨子和小张负责。当然也要请点著名的演员出镜,吸引眼球吧。

平导表示如果预算能通过,他倒也希望调动下资源,尽量让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来出演。

我补充,客家民系的演员优先录用。

为了欢送小刘和小梁,商务车选择从金融俱乐部出发,车身上已经喷上了《客家祖根》纪录片摄制组的车身广告,他俩按照300路公交的路线,将绕BJ城一周转悠再出城,算是给自己打个广告,一台摄像机架在草坪上,蒙着红布,平导简要地表了个拍出精品的态度,王作家也表达了要写好本子的决心,人高马大的主摄像师大刘代表摄像组也积极配合,灯光组道具化妆组自然也不落后,最后我与平导一起,揭开那块红布,围观的众人鼓掌,算是开机了。

除了小刘与小梁,剧组其它人坐飞机前往,我算了算他们在路上至少要跑三天,因此三天后再出发。而我需要提前到达。

出发前,云山约我详谈二十个地点的寻找顺序。看来,他的研究又有进展。

他拿出了几十页纸的图,一张张分析,结合俄罗斯带回来翻译完的材料,让我按照他编写的顺序来寻找线索,他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

他发现,持有这块印模的王英,她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风水师。

我不解地问:这说明什么问题?

云山意味深长地:

也有可能,王英参与了设计当地秘密金库的埋藏地点,她的父亲极有可能出了主意。

我问何以见得?

云山拿出最后一张纸,上面画满了山与水的走向,和二十个祖根地方的分布点,他问我看出什么来了吗?

我说看不出来,满纸都是点、线、面。

“这正是印模上的山与赣江支流琴河的位置图,二十个祖根地方,分布在山水之间,你把这二十个地点连起来看。”

我拿出铅笔轻轻划了一下,发现它们围绕着山水,组成了象一把长勺子的似的图形。

“北斗七星图。”这个图形我认识。

但北斗星是七个星座,而这里的柄上多出了一倍还多的点,我们称为祖根的地点。

云山说,这只是一个形状,柄上虽然多出了这些星或许都不是重点,你要找的,应该是北极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最明亮的星座,要把精力放在北斗星位置上,在对应的地面上寻找。当然只有先找到各个斗,才能找到北极星。

我立即让小张给我准备北极星的有关天文资料,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这第二块印模的破解,比第一块难得太多了。

小张给了我发了一堆天文学常识,并把当地几家卖纪念品商店的名称和地址打印出来,建议我可以一家家找。

我说找什么?

“找罗盘。找到罗盘就能找到懂风水的人。”

他在网上搜到,石城一带区域,是华夏风水第一城,由于客家人的迁徙,他们把几千年的风水文化,带到了这一区域,由于山多,这一风俗因长时期的交通不便,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夜深人静,出发前我再一次查看前往石城所携带的资料。

“祖根中原地摇篮客石城”的电码字符,小张把它打印成初号宋体字。

对照着云山画出来的北斗七星图,我突然顿悟:

祖根应该代表着一千七百多年来,在石城有二十多支中原迁徙的大家族,而摇篮只有一个,它在石城是北斗七星指向的那颗最明亮的星,就是秘密金库的地点。但地图上并没有标出,只是文字里提到的“摇篮”,正如第一块印模中提到文山叠山,指向的不是两个人物,而是一座书院。

从这个分析来看,秘密金库的地点,并不标在印模地图上。

没有想到,我们要从天上找到地面,这才是打开第二块印模的正确方式。

但随即另一个疑问又出现了,既然有了二十多个明确的祖根之地,如果说在水中标注塔是为了防止边缘信息损失,而根据倒影的塔来定位是石城的话,那么为何还要在印模上标出山的位置?从现有的信息来看,它根本就是多余的,这样的山形在各处都有,它比不上龟峰的奇险,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我想它决不是闲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