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空白之白(3)

  • 民国谜局
  • 秋赋
  • 3062字
  • 2021-03-11 13:24:51

太阳一露脸,就把地面的温度拱上去,马甲穿不住了,我和小梁后悔没有带顶帽子,强烈的阳光直射在皮肤上,伴着海风的调料,火辣辣的麻痛感觉出现了。

上山并没有铺就道路,我们只能沿着山石间的缝隙处下脚,一路上,不断地穿行过各种石头阵:

它们有时整齐列队,是集合待发的兵勇,有时东倒西歪,是败下阵来的伤员,倒地而亡的牺牲者。

稍不注意,脚会被夹到石头的缝隙间,这是最危险的,也顾不得姿态优雅,我和小梁基本保持着四脚落地的原生态姿式,一步一探,步步惊心。

造物主建造这个小岛时,肯定没有上心,它老人家随手一挥,乱石从天而降,见缝插针式的随意堆放,任其自生自灭。

我开始怀念去过的各种美丽的岛,来缓和此刻懊恼的心情。

比如普陀山,有石有沙滩还有慈悲;比如济洲岛,没有沙滩但是海边的礁石美丽;如鼓浪屿,沙滩与山石都品形俱佳,还有处处都能听到的音乐,仿佛在人间的样子;任何一座岛屿,造物主多少都给了点存在的风韵,证明自己还是有点艺术修养的,唯有此岛,给了一地的乱石。

山坡并不高,攀沿到山顶时,可以看见一块巨大的像飞碟一样的石头,摞在一个比它小几倍的另一块圆石头上,远远看去,大石头随时都会被风刮下来,一路滚到大海里,这大概是造物主唯一给这里的一处风景。

小梁指着巨石犹豫地问我去不去?

我挥挥手,肯定是要把这个岛全部走遍,要不然怎么找到我们要的东西?

我看了看手机,离陈姐来接我们还有10多个小时,我们只能挑重点的地方去寻找,而这块巨石太具有个性了。

双手着地,双脚小心地避开碎石,我们终于爬到了巨石下,巨大的影子遮住了阳光,阴影下特别的凉爽。

小梁把背包拿下来,从里面像变戏法一样,掏出了在宾馆里用烧水壶白煮好的虾,一小包盐,还有伴好的生菜,几只香蕉,午餐肉罐头,两个蒜头,一人一根法棍。

野餐非常的丰富了。

小梁说水带得少了,说着他把最后一瓶水放在我的面前。

午餐提前来到,吃完好轻装上阵。

我环视四周,除了我们居住的山洞前,有一块巴掌大的平地外,再无平地可依。

印币厂怎么会放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

想想都违背常识。

当时这里的苏区条件虽然比不上瑞金,但也是物产丰富,没有必要隐藏在这么个穷山恶水的地方。

我脑中回忆第四块印模的图样,是不是我们在什么地方理解有误?

小梁说,看这个小岛靠着大海,一定是过去来往船只的落脚点,他指着山洞,那里面的地面铺上了规整的石头,显然不是现在老林夫妇做的,石头被修整过。

小梁抬头看着头顶上的巨石,突然有所发现,他爬到石头阵的最上面,对我挥挥手,指着巨石的背说:

“上面有东西。”

必须要爬到巨石上面,才能看清楚。但是如果上去后,下面的小石头能否支撑起重量,或因失衡而滚落下去?

小梁对我说:

“老哥,我有两个孩子,明年、后年都要上学了,要是哥们不在了,孩子就交待给你了。”

我正在理解他说的是啥意思,他扑向巨石,两只手抓住石头的边缘,用力将身子荡到了上面。

巨石纹丝未动。

只听见海风和心跳在耳边回响。

我抬起手,让他慢慢地站起来,不要挪动。

小梁站起来,确信脚下的石头没有一点松动,然后用手指着巨石的背上说:

“上面有岩画。”

我扬起手机,让他拍摄。

当地没有网络可以直播,只能等他下来再细看。

小梁把每个角落的岩画,都用手机一一拍下,他又蹲下,拍摄各个部位的细节。半个小时后,他在巨石上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然后,把手机扔给我。

这是一种告别的悲壮,他怕滚落下来时,手机被石头压扁。

下来的动作,要比攀上去时更加危险,想到有人在上面作画,说明这块石头是可以承受一个成年人的重量,但是万一发生意外呢?

小梁在上面找好位置,来了一个定点起跳,惊险地从上面跳到下面的石堆上,痛苦地叫了声,倒在地上。

我扶着小梁,不敢再到巨石下休息,扶着他一步一颤地下山。

小梁判断,巨石上面的岩画,不是远古时代的画作,时间应是到宋代。

他指着图片:

“老刘你看这个刻痕,是铁器刻出的纹路,不是石头刻的,它有坡面,石头刻的是没有的。”

然后是人物,这些人物不象是中原的人,也不像是本地人,可能是外来的,国外的。

它指给我看人物的服饰。

我对他们手中捧着的东西感兴趣问:

“这是什么,小土豆?”

小梁指着几处说:

“洋葱?”

画作上,明显的有鳞茎,圆形的球状形上面刻着一道道弧线。

后面的图,明显的就不像是洋葱了,我百度了一下洋葱的花,是一个球状的,而这上面,是一朵朵六角星。

小梁想明白了:

“是水仙花。”

这是一幅记录水仙花到达仙洲的岩画,也许是一艘迷航的船,也许是一艘回国的商船,带来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贸易物品:

水仙。

难道这就是第四块印模要告诉我们的秘密?

一片白。是的,水仙开花一片白。

我在老林的山洞里,找到了一瓶金门高梁酒,也来不及征求意见,立刻打开给小梁的脚上消了消毒,减轻他的疼痛。

可能是心理作用,把半瓶酒倒完了,小梁说好了,可以走了。

这时他们夫妇也收网回岛,林老与夫人俩人都围着皮围裙,上面沾满了鱼鳞。这是我见过的穿得最讲究的渔民。

我第一吃这么吃海鲜:

用海水煮虾和螃蟹。

原来海水煮海鲜,原汁原味,鲜咸中透着香与甜,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把巨石上的图案指给老林看,希望他能提供点想法。

他认为这一带海域里由于暗礁多,历史上有很多沉船,所以这个无名岛事实上是外来船只的避风港,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没有人长期住扎。

老林说,他建议有关航运部门在这一带装上灯塔,他愿意做第一代守塔的人。这是退休后最有意义的事。

然后老林问小梁:能否把拍到的岩画照片资料传给他?

小梁答应:至少回到有信号的地方,立即给他传,现在我们在岛上,老实说正处于新石器时代。

我告诉老林:千万不要外传巨石上有画这事,否则好事者如果自行爬上巨石,会非常危险。不可模仿。

他点点头同意。

我给张先生打电话,告诉他有几位朋友,要从外地赶到闽南苗圃,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发现,与他的苗圃有关。

第二天,我和小梁与陈堂主,在苗圃里汇合。

借着张先生会议室的幻灯,小梁把在巨石上的发现一一展示。

张先生比较激动,他想到了开发一条无名岛与百花山的探花旅游路线,我建议写进融资报告中。

目前可以确定:

第四块印模的秘密金库地点,就在百花山附近。

我感觉到离交通员张哲文更近了一步。

陈堂主提出了一个细节问题:

”如果说空白之白指的是水仙,这倒的确是仙洲的特产,这没有问题,但这里面有一个小问题。”

他百度了一张水仙的照片:

六角星的中间,花蕊的托是一个黄色的圆。

所以在一片白中,仍然夹杂着其它色彩,不是百分百的白。

我认为要看大局,这是小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水仙的白,是肯定的。

张先生站起来,他拿出手机,把里面的图片投到屏幕上:

一片白色的水仙地,在山脚下开放,特写的水仙画面是:

从花瓣到花托再到花蕊,全部都是白色。

他介绍:

这才是百花山特有的水仙品种,它古老到宋代。

一片白,空白之白。

张先生说:

“在宋朝黄庭坚的一首赞扬水仙的诗中写道: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说明至少在有宋一代,水仙已从百花山通过古道,传到了江西,成为文人笔下冰清玉洁的象征。

所以百花山可以说是诗古大道,以花传诗。只有百花山的水仙,那是一片白啊。”

我问张先生,是否认识当地的文物部门的人,根据以前的经验,在找到文物后,第一时间要交给他们登记。

他说有啊,你们在无名岛上认识的老林,就是省文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为了研究古代沉船,他们夫妇退休后来住到小岛考察,请他过来最好了。

我和小梁没有想到:

两位皮肤黝黑,手掌粗大,像渔民一样的老人,居然是国内顶级的考古专家。

我让小梁把有关图片,传给了云山和王作家,只等他们一到,对百花山的探密就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