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星月满天(3)

  • 民国谜局
  • 秋赋
  • 2505字
  • 2021-06-21 01:33:03

离开兰村,回到宾馆已近半夜,我想已经找到棋谱中的所有地点,只要陈堂主细心破解,不日就可找到最终答案,于是决定我和陈堂主留下来,等待答案,其它人尽快回去。小郑提出反对意见,他希望再去一次兰村,把关于《牡丹亭》的采茶戏选题做出来,其它人也没有意见。

第二天一早,小解送其它人去机场。

一整天,陈堂主把自己关在屋内,也不出来吃饭,只让人把饭送到屋里。

到了下午,也不见他有啥起色,于是我约了小解,让她去花店买一束白菊,陪我去山上祭奠刘老的父亲,也就是他的牺牲地。

一路上我都在想,我是不是要向他的父亲祷告,让他给我指出一个方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灵感,好让我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张哲文,不是黄哲文的线索,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再找不到头绪,队伍也就散了。

从烈士陵幕回来,我没找到啥灵感,陈堂主仍然不出门。

这一天过得了无趣味,我给小郑打电话,电话里能听到背景声是采茶戏的伴乐声,我自觉地挂断了电话。

晚饭点时,我去敲陈堂主的门,他打开门后,我看到扔了一地的纸,都是他计算的方位,他指着地上的纸说:

“可能是哪个地方搞错了,怎么算,最后的地点都在江水里,也就是我们要找的埋矿的地点,肯定是哪一步走错了。”

我点点头,本来这里面的情景都是我们假设和推想的,哪一个地点的假设是错的都有可能。

我说在历史上,王阳明不仅是位大儒,还是位军事家,可能这最后一张棋谱的走法,并不是喜塔尔的走法,而是王阳明的兵法,只是利用了喜塔尔的棋子而已。

我这么一说,陈堂主也开始怀疑。

我说还是要请教小解吧,她也许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于是晚饭后,我约了小解到宾馆,把问题又抛给她。

小解为难地说:

“这个知识比较冷门了,估计是不好找了,只听过《武穆遗书》和《纪效新书》,其它的没有研究过啊。”

她问陈堂主算出来地点没?

陈堂主摊开纸说:怎么计算,答案都指向江中,当时不可能有条件把大批的钨矿埋到江里去吧,就是倒进去,这么多年了,也会随着江水流走。

小解仔细看着他在地图上标出的方位,突然说:

“那有没有可能,藏矿的地方并不是在江中,而是在江边的水车坊里呢?”

她介绍在近代,沿章江的支流一带,是造土纸的作坊群,土纸用当地的毛竹的嫩竹制造,是县里的一大产业,造纸的一道工序洗笋,就需要将在坞里腌制45天左右的笋片起坞。起坞的时候要将粘在笋片上的石灰渣洗净,这就需要用大量的水冲洗,于是造纸作坊就在江边用水车将水提到笋坞边利用,现在还有废掉的水车坊群。

陈堂主一听如梦方醒,他拉着小解说我们去看看吧。

我向前台借了两个强光手电筒,小解约了车,我们一起向江边的水车坊开去。

巨大的水车轮廓挂在天空中,月光照在上面,凝固了岁月,象是一具风化了时间的骨架,在水车下,是一排排黄泥墙的二屋楼高的土屋,周边长满了杂草,月光给它们披了件银色的外衣。

我让小解待在外面,理由是怕屋里有蛇,小解感动地远远站着,我和陈堂主两人高一脚低一脚地走进水车坊。

手电下的屋内,一片残破的木柱子和木结构的框架,它们曾经推动着屋外的水车,日夜不停地运送江水,现在都安静地像雕塑。

我把照片拍下来,用彩信发给小郑,让他明天回来,把这里的里里外外都给拍下来。

显然,我们的脚下,就藏着那批埋下的钨矿,当然它已经没有太多的金钱价值,有的是文物价值。

屋里是红泥地,陈堂主仔细地搜着边边角角,并没有找到埋藏的地下入口处,他反复从进门处屋内屋外走,问我是不是觉得进门的墙特别的厚?我用手电仔细看了看,比一般的墙厚了近一倍,他说,可能入口处并不在地下,而是在墙里。

墙边,依稀可以看见当年摆放过水神的供桌痕迹,陈堂主测了一下方位,找到了主神的位置,让我把手电光集中墙上,墙上有一个快烂掉的佛龛,他移掉后露出了两块石砖,陈堂主小心地用美工刀将四边的土刮掉,然后取下了砖块,我们两人的手电光集中在墙内,能够清楚地看到一条通道,通向地下。

陈堂主将石砖重新放回,我用手机拍下位置,并给云山发了短信,只有三个字:

找到了。

小解焦急地等在外边,车主也开始不耐烦,一个劲地按喇叭让我们快快离开。

我在车上问小解这一片地区不会长久荒着吧?她说政府已经规划为滨江公园了,会把旧屋子保留,水车会重新修建起来,到那时就可能看到水车提水倒入内河的景观。

我点点头说:不拆就好。

回到宾馆,陈堂主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把大量的钨矿藏在水车坊里,当然隐蔽性是够了,拉到码头也方便,但是当年这里想必白天也是非常热闹的,如果把大量的钨矿拉到这里集中,一来会在路上留下矿渣,二来人来人往的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这么多年来,这一地点无人知晓,这里一定不是入口,而是出口。

我点点头同意他的看法。

他拿出了县里的地图,把刚才的水车坊做了标记,然后在地图上仔细寻找入口地点,最后,他高兴地说:

老张你看,这个地方有一个宋代的古建筑,一定是个偏辟的地方,明天一早我们去看看吧。

他手指的地方,是一个叫做嘉寺的地方。

用古寺做掩护作为进口之处,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地点。

然而,小郑说他不能明天赶到,采茶戏远比他想像的内容丰富,他说还需要几天才能拍完,我和陈堂主商量,就用手机拍吧。

小解带着我们去看古寺,向山里的方向前进。

小解说不知道从何时起,它就荒废了,目前的状况也是在将来要恢复的计划中。

我们面前的古塔只有五层,高不过四层楼,与这一地区的其它塔相比,非常的迷你,这是一个六角形的塔,没有基座,直接起于平地,因此,它应该不是宋塔的制式,应该还要早于宋。

我和陈堂主围着它,顺时针走了三圈,也没有发现什么,它的周边,原来应该是有寺院房屋的,现在已是一片荒地,入口的通道,一定藏在这儿。

这个地点的位置正在山的道路边,而这条山道,正是通向钨矿的必经之路。

我抬头看了一眼山道,不宽的碎石子路,一直蜿蜒到深山里,想到当年它成为秘密运送钨矿的一条专有通道,并成为当年根据地大宗的经济贸易产品的始发地,我开始了遐想。

云山打来电话,祝贺我们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他说还是让小郑先拍完照片,然后再由小解通知当地的文管部门,进行发掘,把历史的遗产留给老区,也算是我们对当地旅游业的贡献。

就这样,关于根据地五块印模的地点发掘全部结束了,而关于黄哲文的踪影而没有一点线索,想到此,我决定尽快回到BJ,找田护士追问最后的线索,她一定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