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做”错了,你千万别再“说”错了
- 高情商,好修养(套装共6册)
- 谢文华 张笑恒等
- 13307字
- 2021-02-22 14:39:15
1.别逞口舌之快,弄清真相再批评
当发现别人犯了错误时,我们总是习惯第一时间站出来,给予批评教育。或是急于表达自己的好意,或是仅仅图一时之快,却忽略了自己是否对事情的起因、经过有足够的了解。
余姚遭水灾的时候,有网友爆料某领导视察灾情时因为害怕弄湿高档皮鞋,让年近60岁的村支书背着进村,并且附上了照片为证。
于是,各类媒体开始针对此事进行口诛笔伐,就连很多权威性很高的报纸和电视台,也开始立场分明地进行批判。很多网友也开始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批评起这个“书记”:“鞋子没有进水,脑子进水了!”“这简直就是人民的‘父母’呀!”“骑在人民身上的畜生!”
至此,“被人背着的镇干部”在一段时间里成为全国的舆论热点。那位“坏”干部也无时无刻地在被网友批评着。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与大家所认为的相差甚远。被人背的只是一个小主任,此行只是去看望一位80高龄卧病在床的前任村支书。由于积水太深,主任穿的又是老北京布鞋,所以和主任关系非常要好的支书就背着主任走过了积水的地方;出来时,又把他背了出来。而且,这个主任平时工作认真,群众口碑也很好。
了解真相之后,我们发现这位主任也并不是如人们口中的那样不堪,人们对他的批评都是凭借主观臆想的愤怒之火。虽然,事情澄清了,但批评带来的伤害却不会凭空消失。
批评本来就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无论批评是否正确,被批评的人都会感觉自己被伤害了。而且,空穴来风的批评,会对被批评的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更让人无法接受。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弄清楚事情真相以后再决定要不要开始批评对方。
批评人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对方不正确的行为,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但是,如果对方本来就没犯错,那么你的批评很可能就会成为对方耳中的“毒舌”。会让对方认为你就是觉得他是那种会犯错的人,但其实你并不了解他,然后开始和你关系疏远。
所以,我们在批评他人时,事情要准确了解,责任要分清,原因要查明。从实际出发,弄清事情本来的面目,这样的批评才能做到有理有据,不伤害到一些本来就无辜的人。
那么,怎么做才能不去随意批评他人呢?
一方面,不要对道听途说的事情进行评判。听说张三不孝顺父母,还经常拳脚相向;听说李四手脚不干净,邻居都早有耳闻;听说赵五被传销拉入伙了,都已经昏了头脑……这些消息都是道听途说的,我们没办法确保事情的真实性,所以不要盲目附和这些负面评价。
另一方面,不要对自以为是的事情进行批评。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来主观推断一些事情,比如看老太太倒地了就觉得她想讹人,就批评人家“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坏了,没有一点良知了,都是蛇蝎心肠”。可是,万一老太太真的身体不舒服倒下了呢?你不仅没有去帮她,还揣着恶意批评她,太伤人了。
草率的批评,不仅带不来好的结果,往往还会让别人不开心。本来你是一片好意,可能最后还会变成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了解事情真相之后,再决定批评与否。
2.“三明治策略”:表扬、批评、再表扬
在批评他人的时候,都是想让对方听了我们的批评,能够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状况;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良苦用心会被人家当成耳边风。
胡海部门新来了一个实习生,领导让胡海带着他。
可能是因为不适应职场生活,这个实习生在工作上总是出错。打印文件份数不对,会议资料记录不完整,还老是迟到。胡海知道这个实习生能力还是有的,很多大事情他都处理得很好,就是不认真。
于是就找来了这个实习生说:“你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不认真?现在是在工作,不是在学校了,你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然之后的考核期你要怎么过?好不容易进来的公司,以后留不下来了怎么办?”
实习生一脸不悦地说:“知道了。”但那以后,实习生不仅没有改,反而都不跟胡海汇报工作了。胡海没有办法,只有跟领导说他带不了这个实习生,两个人之后在公司见面连招呼都不打了。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觉察不清,需要旁观者劝导说服。但“忠言逆耳”,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景,本来是好意给对方提出忠告,对方却很不高兴。
批评大多是批评者对受批评者的不恰当的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想以此来唤起他们的警觉,以努力改正他们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一种方法。但是批评若运用不当,负面效应可能就会大于正面效应。不但会使朋友蒙受委屈,还会使彼此的友谊陷入僵局。
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因与唐僧发生矛盾,独自回到了花果山;后来佛祖帮悟空收服了六耳猕猴,对悟空说了三句话:
“你这泼猴,一路以来不辞艰辛保护师傅西天取经。”
“这次何故弃师独回花果山,不信不义。”
“去吧,我相信你定能发扬光大,保护师父取得真经。”
这三句话先表扬了孙悟空之前保护唐僧的所作所为,又批评了他这次离开唐僧的不对,最后还从侧面表扬了悟空能力强,能让他信任。心高气傲的孙悟空欣然接受了。可见这种褒贬结合的批评方法能更好地让我们达到目的。
这种批评方法,在心理学中,叫“三明治批评法”,即指对某个人先表扬、再批评、再表扬的一种批评方式。由于这种批评方式并不是单一地批评对方,而是将褒贬结合的三段式结构,因此被称为“三明治”式的批评。
美国玫琳凯化妆品公司董事长玛丽·凯说:“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在批评员工前,要先表扬一番;再批评后,再设法表扬一番。总之,应该用一种友好的气氛开始和结束谈话。”
有一次,玛丽的女秘书被调任别处,新来的女大学生接替了女秘书的职务。可是,这个新秘书打字总是不注意标点符号,这让玛丽十分苦恼。
有一天,玛丽对新秘书说:“你今天这套漂亮的衣服,更显示了你的美丽大方。”新秘书听到老板对她的称赞,受宠若惊,十分激动。玛丽看到了姑娘的表现,又接着说,“尤其是你这排纽扣,点缀得恰到好处。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就像这衣服上的扣子一样,只有使用得当,文章才能更加条理易懂。你这么聪明,相信你以后肯定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
那次以后,这个新秘书做事越来越有条理,很少再出现像以前那样的错误了。
玛丽·凯被人们称为“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她在教导员工的时候,一直都遵循着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批评员工什么事情,必须找出一点值得表扬的事情留在批评之前和批评之后说,而绝不可只批评不表扬。这也是她从当初只有九个人的公司,成为现在的国际大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著名的心理学家汉斯·希尔说:“太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不喜欢受人指责。”如果你不停地指责一个人,他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知不觉往你说的那个反方向上走去。而且,只是批评别人,还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针对他,想让他难堪,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慢慢变淡。
所以,我们批评他人时,这种“三明治策略”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找到对方一个可以夸的地方。比如,“你今天的妆很漂亮”“你的皮鞋很酷呀”“你新买的杯子不错呀”等,在交谈的时候最开始告诉对方。
其次,说出你要批评他的地方。比如“你最近的工作态度不是很认真呀,得要改改啦”“你的业绩这个月不达标,被甩很后边了,得努力了”“你要对你父母好点,人年纪大了,你多多体谅一下”等。等对方接受了你的第一波夸赞,趁着他开心,赶紧说出你的批评建议。
最后,再找个跟缺点相关的优点表扬一下。拿上面的缺点为例:“像你之前的工作态度就很认真呢,公司很多人都拿你当榜样,最近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吧?”“看你以前的经历就知道,你的实力肯定不止这个水平。”“我也知道你很孝顺,可能是平时方法不太对,被他人误解了。”这样,就能把你批评他时他的不满减轻很多,从而让他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将批评藏于表扬之中,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批评,还不会让他们感到难堪和厌恶。这样的方法不会让我们在批评的时候给对方造成大的伤害,还有益于维护我们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关系。
3.批评的话,私底下关起门说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见到有些人在公众场合批评其他人,而这些人从来没有站在他人角度考虑被批评的滋味。试想,在有第三者在场时,批评会令他人感觉颜面尽失,这样无形中被批评者的心里就会留下对批评者的憎恶和不满。
在一次公司的新闻发布会上,陈楠作为公关部经理负责招待记者,并且给他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由于公司需要宣传,特意招待了这些记者,就是希望他们能增加一下公司的曝光率。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陈楠发现,有几家媒体一直没有发布过关于自己公司的任何新闻。
后来,在另一个新闻发布会现场,陈楠和那次收礼的一个记者相遇了,那个记者很不好意思地跟陈楠道歉。但她依旧不依不饶地责怪对方:“怎么没见你发稿?你还有什么可解释的?该吃的吃了,该拿的拿了,可你的文章为什么没写?你这样很不讲道义呀!”众人都向这个记者望去,记者只得灰溜溜地打道回府。
后来,这个记者所在的媒体不断地攻击陈楠所在的公司,直到陈楠辞职后,才停了下来。
每个人都是非常爱面子的,如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人,很可能让他人感到难堪、不适,从而对我们怀恨在心,可能还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像陈楠这样当众让他人受到侮辱,然后对方怀恨在心,报复的事件也很常见。
其实被批评者在听取批评意见时,更多关注的是批评者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批评意见的可接受程度。我们在公众场合批评他人,这样不仅让对方没法理解我们的意图,还会让他更关注我们对他造成的伤害,是很不妥当的。
批评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为情的事,如果再当着好多人的面被批评,那只会让人更加不能接受。本来,批评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将对方批评得体无完肤、彻底地击溃对方,而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
那么,舒缓的方式肯定更加合适,即私下批评的效果应该比当众批评更好。
李良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任务就是每天在工地上转悠,提醒那些忘记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戴上安全帽。开始,每次一碰到没戴安全帽的人,他就会大声批评,他觉得这样会让他们长记性。可工人们表面虽然接受了他的训导,却满肚子不愉快,常常在他离开后又将安全帽取了下来。
公司的一位经理,看到了这种情况,就告诉李良,不如换个方式去批评他们,并告诉了李良一个方法。
后来,当李良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时,就在他们身边轻声地告诉他们:“不戴安全帽是不对的,戴安全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是不是帽子戴起来不舒服?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我可以拿去再改改。”工人说帽子没问题,李良接着说道,“为了安全,下次工作时一定要记得戴安全帽啊”。这次以后,遵守规定戴安全帽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出现抱怨或不满情绪了。
当有人犯错,就算他也知道自己错了,如果当众指责他的过错,会将事态扩大,对方就会更逆着你的意思做;相反,如果能私下跟他低调处理,那么他知道自己理亏、心怀内疚;或者觉得反正私下说什么也只有你俩知道,反而会更认真听你说完自己的看法,毕竟这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坏处。
没有人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犯错,每个人都想在别人面前展示好的一面。所以,不要当众批评一个人,除非这个人做的事情确实伤天害理了。比如你看到他开车撞倒了路人,他却不承认,那你大可以当众批评他。这种批评是正义的,是有关道德的,我们可以不用理会被批评者的感受。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已经打算跟一个人老死不相往来或者成为敌人的话,你大可不用在意场合而公开批评他。但是,如果你在人多的场合只会不停地说“你知道你错了吗?”没有确实的理由,在场的其他人只会觉得你打扰到他们了,觉得你们两个人都没有礼貌,从而打心底厌恶你们。
所以,在生活中,批评人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人少的时候,私下最好。即使谈得不愉快也不至于让你俩的关系发生太大变化。
4.批评别人之前,先检讨自己
批评者因为立场的原因,常常会把自己放在被批评者的对立面。这样,批评的过程就变成了一味指责对方。会让对方觉得我们只是在寻找借口来推卸责任,掩盖自身的错误,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这是不公平的。就算他们表面上接受了批评,其实内心还是不服气,反而会让事情更糟。
如果我们在批评别人之前,先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然后再去批评对方。被批评的人就能感受到你的诚意,也就能更专心地听你说话。这样才能让对方放下对你的成见,从心底接受你,进而更有利于我们达到批评的效果。
有一次,陈勇在业务上出现了不应有的错误,老总亲自找陈勇谈话,这时陈勇已经有了跳槽想法。所以,当时他的心里对于马上到来的批评很是抵触。
进了办公室后,老总对陈勇说:“这件事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我。在业务培训中,我没有将相关注意事项跟大家讲清楚。我已经通知了培训部门,将这一内容加入培训材料中。这件事上你给我提了醒,让公司避免了更多的损失,我要向你表示感谢。以后在处理业务时,我们多注意一下这个问题。”
陈勇没有想到老总会这么说话,原来的那点抵触心理也烟消云散,他的跳槽念头随之打消。经过一段时间,他的能力更加出众。后来,被升为业务部经理,他对老总批评人的方法也铭记在心。
作为一个“领导型”的批评者,比如教师、家长、上司等,在批评学生、孩子及下属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先从自己的角度寻找自己不好的地方,并坦承以告,再提出对方的错误。这样能让对方知道你并不是拿自己的身份来压迫他,不会让他产生更多的抗拒。
在批评别人前,要先从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他会那样做。是不是自己哪里交代得不好,没有安排妥当。只有你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在批评对方的时候,让对方更信服。
当然,这种批评方法也不仅适用于“领导型”身份的批评者,我们对同事、朋友的批评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的。
王涛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员工。他的技术很过硬,很多同事有不懂的都会问他。
在流水线上,一旦出现问题,大家都会被罚工资。所以,在一开始,王涛一旦发现犯错的人就是一顿批评,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到错误,慢慢改正。可他发现,每次他在说话的时候,对方都心不在焉,之后态度也没有改善,错误还是不断出现。
后来,主管告诉他一个办法,让他试试。
于是,再发现有人犯错误的时候,他就在下班后,找到那个人说:“我最近教你们的时候,不够详细,忘记看你们的掌握情况了,是我的错。这次出的这个差错,可能是我当时疏忽,没有及时地提醒大家。不过,下次咱们就不要再犯了,我们一起改正这个错误,以后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说。下次我们一起加油,争取不被扣工资。”
他这样一说,那位同事早已羞红了脸,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毛病。
先批评自己再批评别人,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分析事情的原因,对方才会对你的说教更加信服。当被批评的人先听到的不是对自己的横加指责,而是批评者的自我批评和对自己的宽容和谅解,就会更愿意和批评者站到一个立场来看待问题。先批评自己给被批评者造成了一种平等的氛围,会让被批评的人更愉快地接受批评。
先责己再责人,能让我们和被批评者的心理距离拉近,让对方也乐意站在我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会更加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和改正。
因此,以后我们要批评他人时,最好是先找到一些自己也应该承担的责任,先自我检讨批评,再来批评他人。
5.高情商的批评:轻话说重,重话说轻
批评人的时候,轻重最不好拿捏。可能一件事情,你觉得无法忍受,对方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个小错误;你觉得稍微提下对方犯的错误,对方就会意识到,可是往往对方却置若罔闻。
萧锐和王新是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因为合租而熟悉了起来,两人相见恨晚。
有一次,萧锐在做策划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就找王新来商量。王新说他能解决,并答应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到了交策划书的日子了,王新却说自己忘了,结果萧锐被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顿。
萧锐觉得事情也不大,就稍微跟王新说了一下这个事:“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我今天被老板批评得可惨了。”王新说“好的,以后不会了”。可是,不久后,又是一份策划,还事关到萧锐的升职。萧锐跟他提醒了好几次,结果他还是没有帮萧锐完成。
萧锐忍无可忍地凶了起来:“王新,你到底什么意思?跟你说了那么多遍,你没长耳朵吗?啥都听不进去,做不到你就别答应我呀,你是不是有病呀!”
王新看萧锐这么生气,一脸不解地说:“不就是忘了帮你,至于发这么大脾气吗?”
两人最终不欢而散。
当王新在小事情上犯错误的时候,萧锐觉得事情小所以只是稍微提醒了下王新,这也让王新觉得这么做也不会造成大的损失,所以也就毫不在意了。下次又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依旧不重视,结果导致萧锐职场的失败。虽然给萧锐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他却依然觉得只是小事,还认为萧锐发脾气是无理取闹。
人们总是认为别人很明确表达的事情才是重要的,而轻描淡写的事情都是小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去批评别人,即:事情越轻,你的话反而要说重;事情如果真的很严重;你反而要把话说轻。
当去医院体检时,要是查出高血压,一般医生都会非常认真地跟病人讲:“要注意啊”“这样下去不行啊”“什么病都会有啊”。
可要真是查出绝症了,医生反而不会把事情说得太严重。“不要有心理负担”“这个病现在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治疗方法了”“我们有很多有经验的专家”“你要认真地听医嘱咐”。
这就是因为,事情轻微的时候说出来你不会在意,但是要是把话说重了,你就会有所警惕,就不会让事情变得更严重。事情严重的时候,话反而要说轻,他才能听得进去。
张末是人事部负责考勤的人。公司有个同事经常迟到,大多数时候也没耽误什么事,张末也就没太批评他,只是偶尔提醒一下。
后来,人事部经理发现这个事,就跟张末说:“你别看迟到是个小事情,你要这么不批评他,他就会一直不放在心上,以后其他员工都会效仿他,到时候你再管就迟了。”
于是,张末根据经理的指导找那个同事谈话:“王广,最近经常都是一屋子人等你,你是觉得我们其他人的时间没你的时间值钱哪,还是觉得这份工作不值得认真对待啊?”
王广顿时蒙了,他没想到迟到是一件这么严重的事情,赶紧端坐起来听张末的批评。从那以后,他很少迟到了。
虽然迟到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是经过张末的严厉批评,王广意识到自己不该这么做,接受了批评。那如果迟到真的造成了严重后果了呢?这个时候,态度就要柔和一点,因为对方已经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心里已经很害怕了,你骂得再重也没什么用了,反而会让他战战兢兢,一句话都听不进去。
我们批评他人,本来就是为了让对方能够意识到错误而改正。所以,最重要的其实是让他能听得进去你说的话,而不是让他觉得你是在宣泄不满。
一件特别小的事,虽然他的错误不大。但是,你如果对他灌输这个错误就是很大的,那么他就会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而且,让他改正也是易如反掌,他就会很乐意接受你的批评了。
一件特别大的事,人人都知道这个过错很严重,要是不说重话,反过来还安慰他:没事,下次我们一起更加努力来处理。这种批评,反而会更加温暖人心,更能被别人接受。
所以,当我们批评别人时,需要秉持着这样一个态度,才能让别人无论大事小事都听得进去,让我们的批评更有意义。
6.暗示法,让对方意识到自己错了
暗示批评是指不直截了当地把批评意见说给被批评者听,而借用其他委婉隐晦的言语表达形式,形成弦外之音,不显山、不露水地让对方体会到你原意的批评方法。
有些人可能觉得,如果自己不明说,对方怎么会明白呢?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即使你不说,他也知道自己是不对的。因此,只要我们稍加提点,对方就可以清晰地明白自己的过错。
战国时,齐景公非常爱马。一天,一匹他最心爱的马夫杀了。齐景公非常愤怒,非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众位大臣一起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了一匹马而杀人,而齐景公因为爱马之死非常痛惜,谁说也不听。
这时,国相晏婴说:“臣以为,这个可恶的马夫,该杀!”齐景公一听晏婴赞同自己,显得十分高兴。这个时候,晏婴来到了捆绑那个可怜的马夫的柱子前,要向众人历数马夫的罪过。
晏婴用慷慨激昂的语气说:“你可知你有三大罪状?你替大王养马却杀死它,这是第一条死罪;你让马突然死去,却又使得君主非常恼怒,这是第二条死罪。”听晏婴陈述马夫的前两条死罪,齐景公的心中非常解气。
但是,晏婴突然话锋一转:“你惹怒国君因一匹马杀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们的国君爱马胜于爱人。天下人都会因此而看不起我们的国家,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所以你罪当问斩!”
听完晏婴诉说马夫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顿时敛住了笑容。晏婴则装作没看见,大声吩咐宫廷侍卫:“来人,按国君的意思,将这个罪大恶极的马夫拉出去斩了!”这时齐景公如梦初醒,赶紧说:“且慢!相国务必息怒,寡人知错了。”
众大臣直接劝谏,齐景公都不采纳。而晏婴没有正面指出齐景公的不对,却达到了劝谏救人的目的。可见用这种间接提醒的方法批评别人,的确有不一般的效果。
像晏婴这种用“假设暗示法”来批评人的方法,既能让对方知道自己这么做会产生怎样的不好后果,还能让他发现自己的错误,给人留了面子。这种方法在批评上级、长辈或者一些性子执拗的人上,会有很好的效果。
罗西尼是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有一次,一个作曲家带了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向他请教。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停地脱帽。作曲家问:“是不是屋里太热了?”罗西尼回答说:“不,我有见到熟人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对于这位向他求教的作曲家东抄西抄的乐曲手稿,罗西尼显然非常不满;但他没有点破对方的抄袭拼凑,而是用富于幽默的“不停脱帽”的动作和“碰到那么多熟人”的解释,暗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这种批评即“映射暗示法”,虽不如直说那般鲜明尖锐,但它生动形象,且通俗易懂,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图。
在暗示批评法中,运用幽默的方式去暗示他人的方法通常被用到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借题发挥”。即找到一个东西来和你要批评对方的事情扯上关系,从而让对方意识到错误。比如,去朋友家玩,你已经很饿了,他还不做饭,还和你弹他的吉他。他如果问你,他弹得好不好听。你就可以“借”吉他声说“我现在觉得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比不上饭勺刮着锅的声音好听呀”。这样就能让朋友知道你饿了,他该去做饭了,而且你并没有直接表现出对他的不满。
第二种,“设疑暗示”。这种暗示方法就是说一个或者做一个对方不理解的语言或行为,然后诱导他来问你缘由,你再委婉地说出你的批评。比如,你和其他人在亲戚家喝酒,你发现每次亲戚都给你朋友的酒倒得很少,你就可以说:“能不能给我找个锯子来?”他肯定会问为什么,你就说“我想把这杯子多余的部分锯掉”。既可以批评一下亲戚的待客之道,也因此能让亲戚少些难堪。
所以,在与人交际中,我们要记得,如果能找个更委婉的方式来暗示对方一下,就不要直接张口批评对方,后者效果肯定没有前者更让人喜欢。
7.换一种说法,用“如果我是你”
有时候,对下属、晚辈,我们批评他们的时候,如果能将像“为什么你不那样做,偏要这样做”这样的质问语句,改成“如果我是你,我就会……”的语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周蒙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在西餐厅兼职当服务员。
有一天,他错把一小包糖当咖啡给了一位女客人。因为女客人有点胖,最近正在减肥,忌讳吃甜食,所以非常生气,开始训斥周蒙。周蒙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
这时老板在他耳边低声说:“如果我是你,我会马上向她道歉,然后退还她的钱,并且给她她要的食物。”周蒙赶紧照做了,那位女客人这才安静了下来,没有再找周蒙的麻烦。
下班后,周蒙以为会受到老板的处罚,就战战兢兢地去老板的办公室等待批评。然而,老板语言柔和地对他说道:“如果我是你,我会多看看咱们店里的食物包装,弄清楚每包食物的英文名、包装的颜色和放置的地点,下次就不会拿错了。”
周蒙听了老板的话后,充满对老板的感激,工作更加努力了,以前会犯的错也都改正了。
上级对下级的批评,本来就带有阶级的性质;如果再不注意自己的言语,很容易给对方造成一种压迫的感觉。这个时候,就算你批评再到位,对方也只会觉得你在仗势欺人,不会真心诚意地接受你的批评。
可是,如果我们能改变这种态度,用“如果我是你”这样的语气跟对方沟通,就可以让下属感觉到,我们将自己放在与他们平等的地位,使下属产生亲切感,不会对你的话太过抗拒,从而更好地接受你的批评。
“如果我是你”是一种委婉的批评语气,它可以让我们在不抵触他人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批评说出口,不会让对方感到难堪和沮丧。这样的方法对那些脾气暴躁、否定性心理表现明显,行为常被情绪左右的人来说,效果更加显著。
陈丽的男朋友张冲为人脾气暴躁,总冒冒失失的。
由于脾气原因,每次陈丽稍微批评一下张冲,张冲就会怒火中烧。有一次,张冲出门的时候,忘记关煤气了。俩人出差回来后发现煤气都被用完了。
陈丽便说:“提醒你这么多次,你还是记不住?为什么每次出门的时候不能检查一下家里的东西,你知道这有多危险吗?”张冲听了也怒不可遏:“没关就没关,要你管我!”说完后摔门而出。
这时,陈丽找到了张冲的好朋友诉苦,说是两个人虽然彼此相爱,却很难在一起继续生活了。问他:“他那个脾气,你是怎么忍下去的?”
朋友回答说:“其实,我每次批评他的时候,都没那么直接,回去你试试用‘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样’这样的方法来提醒他,看能不能行?”
听了朋友的意见后不久,有次张冲出门忘了带钥匙,一直在门口等到陈丽回家,陈丽打开门对张冲说:“如果我是你呀,下次出门前一定先摸摸自己的口袋,在门外等着不好玩吧?”张冲笑着挠了挠头。
陈丽发现这个办法真的管用,再批评张冲的时候,她都这么讲。俩人发生矛盾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脾气暴、情绪化严重的人,听不得别人直言不讳的批评,他们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如果直接对他们进行批评,他们的反抗情绪只会越演越烈,到最后可能还会失控。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挥舞着拳头来找我,我会告诉你,我的拳头比你的有力;但是如果你说:让我们坐下来,讨论讨论,我们的观点为何不同,那么你会发现,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可见,我们在批评他人时,能让对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听你说话是很重要的。“如果我是你”可以拉近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让对方愿意听你接下来的内容,这样我们就能说出批评意见。
我们用“如果我是你”这样的语气来跟对方交谈,就能减轻对他们造成的直接刺激,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是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在跟他们说话,他们会更容易接受一些。还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诚意。
当然,“如果我是你”这样的批评方式不止适合上面几种情况,对于任何需要委婉批评的情况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试着处理。
8.用鼓励代替批评,谁都会感激你
有时候,我们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不妨忍一忍,转而鼓励一下对方,这样可能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能让他对你心存感激。
胡乐和老婆婚后不久,就发现老婆有个坏毛病:动不动就会指责他人。家里的空调忘记关了就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温度降下来就把空调关了,怎么不长记性”;家里洗衣粉没了,就吵吵着:“昨天不是让你买洗衣粉吗?怎么没有买?没有洗衣粉你让我怎么洗衣服?”
有一次,胡乐带她去参加自己公司办的一个舞会。当他正跟其他同事说最近的一些大企业家的融资项目时,他老婆过来跟他说:“你就不要说这些了,现在连个家都养不活,还管人家干吗。你要是有人家一丁点能力,我就开心了。”
胡乐回家后,觉得老婆让他在同事面前丢尽了脸,就跟老婆大吵了一架。结果老婆还不依不饶地说:“我说得有错吗?你不好好努力工作,就跟我凶!能力不够害怕别人说,有本事你也发财呀。”
那次过后,胡乐忍无可忍,和老婆分居了;两年后,两个人便离了婚。
没有人能毫无怨念地接受批评。很多时候,你的批评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就像胡乐老婆的批评,改变不了现状,只会让自己的老公难堪、糟心。
在人们遭受挫折时,即便是自己的错误,肯定也不想其他人来揭自己的伤疤,继续批评教育自己。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个时候是他不好受的时候,我们不妨去鼓励一下他,让他感受到一点点温暖,他可能会更愿意和你交流了。
李一味的朋友杨天一直想做一个保险行业的推销员。李一味认为与杨天专业不相符,劝他还是不要干那行。但杨天没有听李一味的,毕业以后,他找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可是表现不佳。
有一次,他对李一味说:“也许我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我要放弃它了。”
但李一味却坚定地告诉杨天说:“刚开始都会不顺的,不用担心,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接着,李一味还指出了杨天很多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才华,说这些一定能让他成功的。
后来,杨天又换了另一份推销的工作,可是他还是不断失败。李一味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他说:“再试一次,也许你就成功了。你一定可以的。”
等到他成功的那天,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说:“是我好朋友的鼓励,我觉得我不能辜负了他的信任,是他让我获得了自信。这,就是我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杨天失败的时候,李一味并没有去批评教育杨天,而是来安慰他、鼓励他。这样让杨天获得了更多的自信,最终取得了成功。
我们应该相信他人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并且让他知道我们相信他,这样他才有足够的自信更好地完成这件事,才有可能调动全部的积极性,投入到这件事情中去,才更可能获得成功。
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未成名时,投出的稿子不断地被退回。那时,他生气地想要把所有稿子都毁掉,幸亏他的妻子阻止了这件事情。妻子对他说:“亲爱的,你写的东西太棒了!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再试一次吧!”他听从妻子的建议又试了一次,结果这部书稿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
在别人有缺点、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是能不指责和批评他们,而是容忍一下对方,或者慷慨地原谅他,并对他加以鼓励,对方肯定会对我们心存感激。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一定会力求做得更好而不让我们失望。
我们批评一个人的初衷就是希望他变得更好,或者让他记住教训;但是,如果鼓励能达到的效果比批评更好,那我们就尽可能地用鼓励来代替批评,这样既不会伤害到被批评者,还能让他改正错误。
请记住,你的批评可能会毁掉一个人,但你的鼓励却能温暖一个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被批评,但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愿意被鼓励。所以,我们不妨将自己的批评转化成鼓励的话语说给别人听,可能对方更容易接受。
9.批评后记得给出正确的建议
在批评人时,我们总喜欢这么说:“你这么做是错的,你为什么还会这么做?”“你怎么能这么做?现在怎么办?”然而,别人在被批评的时候,大多都已经知道自己这么做是错的了。如果此时我们还去指责别人做错了,却不给人家提出具体的改正建议,那只会招人烦。
赵言刚到一家公司,为了和同事搞好关系,表现十分积极,有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刚开始,大家也都挺喜欢他。
可时间一长,同事们都开始疏远赵言。原来,同事们都害怕再被赵言批评。每次同事有让他帮忙的事,他都当仁不让。可就算发现了同事策划书里的问题,他也只会找到同事委婉地批评他:“你这里这么写是不对的,这个上次主管刚讲过的方法,你就忘记了,真不用心。”可他从来都不会为同事们提出一些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事们时常在下面议论他:“光说我们错了,自己知道哪儿错了也不给说怎么改,有什么用?还不如不说。”
批评本来就会令人不快,如果只是批评而不给被批评者建议的话,我们就会让被批评者觉得你就是来嘲笑他的失败、讥讽他的无能,从而伤害到他的尊严,让对方对你怀恨在心。
批评,本是用来推动事物向好的一面发展的。既然被批评者已经错了,那就说明他大意了或者不知道正确的方法而导致了他的错误;如果我们只批评而不给出具体的建议,那我们的批评其实是没有效果的,有可能还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黄云是一个纸盒加工厂的经理。他刚上任的时候,工厂的工作效率很低,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合格率也不高。
新官上任,他想做出点成绩给老板看。每天下午,他会把出现问题的工人叫到房间单独训话。“你怎么工作的,一天只做这几个盒子,还想不想要奖金了?”“人家做的纸盒怎么就能过质检,你的老过不了,你就没有反省一下自己?”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反而更差了。黄云十分苦恼,便去找了一位在大公司从事管理的同学,问他自己该怎么办。那个同学告诉黄云,让他以后批评的时候,问清楚工人之所以达不到要求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给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黄云回去便叫了一个数量老是滞后的员工,问他做纸盒子为什么没有别人快?工人告诉他,是因为自己进来的时候没有经过培训,所以不熟练。黄云说:“原来情况是这样,那我们一会儿一起去找老板反映一下这个情况。但如果你一直不向上面反映这个事情,就会耽误工作任务,下次如果再有不懂的,一定要提前找我,我们一起解决,免得耽误工作。”工人很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后来,厂子里的问题很多都解决了,工人的工作效率也高了;黄云也因为工作表现出色、与员工相处融洽而升职了。
有人说“如果纯粹为了攻击而批评,那就是耍流氓”,在批评后给出建议,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批评。而这个建议也必须是能够改善对方的行为,或是改善结果,不存在任何人身攻击与侮辱的建设性建议。
所以,我们批评对方时,除了要给对方提出改进的意见,还需要保证意见是可行的、正确的。这些建议可以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可以是大部分人的普遍做法,也可以是书上先哲们的教导等。
当然,我们提供的意见也是为了让对方参考,不是一定要对方认为只有你这个方法是正确的。我们要说“我觉得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好一点……”“以我的看法,可能应该这样做……”作为提示,以免对方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过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