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风险

赵德楠不排斥带着村里人一起发家致富,但个过程中,肯定有各种不同的收入,甚至还有亏空的。

一旦不事先说好了,回头这些人不会感激你教的,只会怨怪你教的。

这是普通人的心理,只要利益不要风险。

“东辰媳妇说的你们听清楚了吧?这件事还不确定,所以东辰媳妇想先试验几年看看结果。

你们各家想稳稳的,那就耐心等几年,看看折腾几年下来这个田地的产出少了没有。

眼红的恨不得马上跟着学的发家致富的,那就自己担着弄坏田的风险,也自己担着种多了蔬菜卖不出去的风险。

东辰媳妇,你每天做你的事,不存在要你教她们怎么种菜的,都是村里人,哪个不会种菜?

看你做的跟着自己做,不存在是你教的,各家种多了卖不出去的也各家自己喂猪喂牛去,不关你的事!”

李村长这个时候一锤定音的表了态。

眼红的就跟着自己摸索种,好坏都已经知道了,别到时候是坏的结果就知道怪人。

得了好也不用你们各家感恩戴德的,都试验呢!这样就没那么多牵扯瓜葛了。

各家不想急匆匆的,那就稳稳的等几年看看结果,几年时间而已,谁家这么着急的?

没有赵德楠折腾,谁家不一直这么过的么?

赵德楠如今怎么折腾,都不怕,至少有县令大人给她撑腰,答应买她种的蔬菜。

大人虽然是花钱买他自己要吃的蔬菜,但是一定会有其余要买菜的跟着大人一起买赵德楠的蔬菜。

不得不承认,赵德楠根本不是孟家人看不起的晦气媳妇。

反而发旺孟家的很呢!

孟东辰也是的,起初看不起这个媳妇,现在不也占了这媳妇的好,搭上了县令大人么?

大年三十,孟东辰大早上的更加忙碌了。

他昨晚上赶着将村里人的对联福字交了差,今天白天开始跟着自家人一起做年夜饭。

赵德楠还是扑在田地间,没办法,要躲孟家一家子,没有地方可去,只能从早到晚的往田地间呆着。

也亏的有县令大人撑腰,她现在就在年三十这一天往田间跑,也算是奉旨种田。

孟家人谁也不能说什么,村里也没人废话一句,都知道她在县令大人面前,承诺了试验田地。

孟家其余人依旧跟赵德楠较劲着,长辈们端着等着赵德楠低头,兄嫂小姑子们也等着赵德楠先低头。

感觉都撕开了脸皮似的,谁都不搭理谁的。

孟家的四个小辈,大房孟东荣的三个孩子,十岁女儿孟海燕,八岁女儿孟海棠,三岁儿子孟海峰,二房孟东升的两岁女儿孟海莲,这几个孩子也被教导的都不搭理赵德楠。

孟东辰现在也没有强掰这样的状态,终究他还是存着一种心思,等机会离开了大连县,和离赵德楠的。

是以赵德楠跟自家相处的不好,并非坏事。

真相处的太好,他反而不能轻易和离赵德楠。

除非他现在明确只有一条路可走的时候,那他就必须积极缓和赵德楠跟自家人之间的关系了。

“三哥,你也真是的,县令大人问的时候,你干嘛不直接拒绝她的试验啊?

凭什么用我们家的田地试验,得脸面的还是她啊?她身无分文的到我们家来,凭什么折腾我们家田地啊?”

孟东萍自从野猪事件后,就极为厌恶赵德楠,原本她在这个家里是对她最好的人吧?

在她生病的时候,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给她添一床被子吧?

但就是这样,她还是让她吃了那么大的一个亏,回来被一家人骂死了。

谁都怪自己没有看好她砍柴,都怪自己偷懒先下山了。

“没人能拒绝,县令的意思很明显,也想看看一家田地的试验结果。

这件事做的好了,对所有百姓来说,好处太大,县令大人的功绩也有了。

这件事做坏了,也不过是一家三亩田地的坏而已,并且县令大人已经想办法补贴她种的蔬菜了。

所以,她以后怎么做你们都别干涉,要是处不来那就不用搭理,别找事惹她。”

年三十这一天,孟家两大房都混在一起做饭吃饭。

这是每一年的传统,孟二叔这一房就三个人,单独吃就显得太冷清了。

但这一家子谁都想不到还有赵德楠一个人更冷清似的。

“不用管她,以后你们谁都不用提她,我看她能张狂到什么时候?

赵家现在不要脸的都卖儿子了,日后更是不可能读书考试了。

这一门亲家就跟没有一样,不对,比没有还胀气,尽被赵家带着丢人现眼了。

老三,好好读书考试,趁着县令大人对你好的时候考中了。

等你一路高中当官了,到那个时候你想休妻另娶也好,多抬几房小妾也好,都随你高兴,还指望她能做你贤内助的?

我们家不被她害死,我这个做婆婆的就算阿弥陀佛了!”

孟东辰的母亲,听着三儿子跟四女儿之间的问答,一时气不过,又怄气的发狠话了。

在她心里,是绝不会接纳这个儿媳妇的。

如果没有县令的横插一脚,她跟儿子两人已经扔了这个害人精的媳妇。

这个害人精可真是害人精,连她自己赵家人都不放过,还能是什么好东西?

且忍者,等儿子高中了自然能收拾她,也能再扔了她。

“那我们一家这么一起过年,真不用管她一个人了?”

孟东美不自然的再问问,总感觉回头这件事又能被她闹的不得安生的。

“管她干嘛?她做儿媳妇的不主动出来忙年夜饭,还要大娘嫂子们做好了给她吃啊?

她要是不要脸的过来吃,我还佩服她呢,说不定我还能佩服的亲自给她端饭。

可是她眼睛长天上啊?完全看不起我们,大娘都不跟她计较了,她每回从田间回到家里看到大娘大伯,还叫过一声?

就她这样的人,嫁到我们家,已经是她积了八辈子福了,换成村里谁家,那谁也忍不了啊?”

孟二叔家的小女儿孟东婷,忍不住接了话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