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伤害是与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病并列的三大类健康问题之一。伤害通常可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害,非故意伤害是指无目的或无意造成的伤害,包括道路交通伤害、溺水、跌倒、中毒、烧烫伤等;故意伤害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害或加害于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包括自杀、自残、他杀等。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有超过500万人因伤害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9%,并预测2012—2030年全球道路交通伤害的全死因顺位将从第9位上升至第7位,跌倒从第21位上升至第17位。在中国,2017年伤害导致的死亡人数约66万人,约占全部人群死亡总数的7%,是1~44岁人群的第一位致死原因,并且相对于每一例伤害死亡,估计还有几十人因伤害住院,数百人急诊,上千人就医。不少伤害的幸存者会遭受暂时的功能受损或永久性残疾。伤害由于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劳动力人口健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伤害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多部门合作从公共卫生入手是预防和控制伤害发生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通过部门协作努力,有效降低了伤害发生和因伤害死亡的人数,总结了大量实证有效的伤害干预策略和措施。在中国,政府部门日益重视伤害造成的健康和社会影响,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致残和致死。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促进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等来建设健康环境、实现全民健康。伤害的有效防控,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人群期望寿命、改善健康状况、减少社会负担。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地域广袤、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威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伤害的预防和控制。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牵头,组织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等共同编写了《中国伤害状况报告2019》。该报告针对我国当前的重点伤害问题,从流行现状、防控政策、防控工作等不同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能为各级政府和伤害防控的相关部门、机构提供参考,促进全国和各地更好地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报告的编写过程得到了多部门、多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在报告编写的组织、撰写及修改过程中花费了大量心血。在此,对各个部门、机构和各位专家的努力和贡献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写组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