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第2版)
- 马依彤 霍勇主编
- 1197字
- 2021-04-16 22:59:00
三、心脏标志物免疫学的测定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心肌损伤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已从早先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如AST、LDH及其同工酶、CK及其同工酶等)发展到目前的以蛋白质质量浓度为主的免疫学检测,包括多种早期标志物(心肌损伤发病后6h内血中就升高)和晚期标志物(发病后6~9h血中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又称确定标志物)。随着这些新的灵敏、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尤其是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广泛应用,AST、LDH及其同工酶以及β-羟丁酸脱氢酶等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项目在诊断心脏疾病时已逐渐少用以至不再应用。目前国内最常用的仍然是免疫学方法进行心肌标志物的测定,经典的免疫学测定方法有:
(一)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的基本原理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示踪技术(即结合在抗原或抗体上)和医学免疫学抗原抗体反应(专一性结合反应)测定待测的靶物质。作为早期第一代检测方法,将核素标记和免疫学反应这两项技术的结合和发展,取得了分析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同时具有极其良好的微量分析效果,使过去一些认为无法分析的极微量物质得以精确定量测定。该技术简便,重复性较好,准确性较高,应用范围极广,已深入到临床各学科,对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操作专业,反应时间长,受影响因素较多。RIA样品需要量较多(≥1ml血浆),检测前通常需要先萃取,这不但增加了操作步骤,而且由于萃取的回收率通常只有80%~90%,降低了检测的精密度,从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其他免疫分析方法如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各种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发展,放射免疫分析在生物医学检验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在许多方面被上述各种免疫分析方法所取代,而且这种方法对设备的要求特殊,使它在一般实验室开展受到限制。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作为第二代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绝大部分心脏标志物都可应用ELISA法检测。其基本原理是先将已知的抗体结合在固相载体(酶标板)上,并保持其免疫活性,测定时,将待检标本和酶标抗体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发生反应,然后加入酶的作用底物催化显色,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酶联试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大体可分为:①固相包被;②温育洗涤;③加样;④酶结合物反应;⑤底物显色;⑥终止反应读取结果等若干步骤。温育和洗涤需贯穿在每个步骤之间,用以去除多余的反应物。ELISA法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采用双抗体夹心的免疫分析,无需萃取,抗体的特异性高,具有时间缩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好、最低检出率高、测定结果无交叉反应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就是ELISA法。但此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耗时仍较长(一般需要5~36小时),难以适用于自动化,随着科学的发展,免疫分析自动化作为新一代的方法将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