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颅前后轴位

(一)摄影目的

头颅前后轴位也称汤氏位(Townes),30°额枕位。观察颅骨顶枕部及枕骨,颞骨岩部、枕骨大孔。注重枕骨骨折,骨破坏。

(二)患者准备

1. 去除可能重叠在头部的物品。
2. 适当方法固定头部。

(三)患者体位

1. 仰卧正位、站立位或坐位均可。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中线,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
2. 头部、颈部、下颌骨外伤的患者不能强迫搬动头部,利用X线倾斜达到位置要求。

(四)摄影技术(表1-5)

表1-5 摄影技术

(五)基本质量评定

1. 显示顶枕部、枕骨、岩骨及枕大孔后1/2区域(评估包括范围)。
2. 矢状缝位于照片正中,左右岩锥部基本对称(评估体位旋转)。
3. 枕大孔内显示出鞍背(中心线倾角正确)。
4. 枕骨骨纹理、人字缝清晰(评估曝光条件)。

(六)后处理与排版

1. LUT曲线采用骨曲线,调整枕骨影像到适当反差。
2. 单幅打印不能小于8″×10″,选择1∶1打印模式。

(七)重要备注

1. 头颅前后轴位主要针对头颅外伤,特别是枕部受伤后排除骨折。患者可能出现颈部强直,头部后仰的状态。可使用泡沫垫高枕部,下颌部用手加压固定,尽量使听眦线垂直于台面,并适当加大X线管倾斜角度。
2. 如果枕后有明显血肿而不能仰卧时,可用的方法是采用中心掏空的泡沫垫在枕后不让血肿受压,或采用俯卧位(影像稍差)。
3. 中心线向足端倾斜不能大于35°角,否则影像模糊度加大,枕部变形加重,影响到枕部线性骨折的显示。
4. 在此体位上,将照射野和中心线向足端移动10cm,是显示眶下裂、翼腭窝的最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