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师临床工作指南
-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会编 石明国 王鸣鹏 余建明主编
- 503字
- 2021-04-21 12:09:19
四、头颅切线位
(一)摄影目的
观察颅骨局部的骨质及软组织情况。特别是头部外伤后出现血肿,需确认是否有颅骨内外板损伤,凹陷型骨折。注重骨折的累及范围和测量颅骨局部凹陷深度。
(二)患者准备
1. 去除可能重叠在头部的异物。
2. 检查肿胀部位,确定中心线入射点。
3. 在紧贴皮肤的表面固定金属标记。必要时局部剃头,清除头发。
(三)患者体位
1. 摄影位置不固定,根据患者外伤部位采取适当体位。适当方法固定头部。
2. 以隆起/凹陷部位为中心,局部肿胀的弧形边缘最高点与台面垂直相切。
(四)摄影技术(表1-6)
表1-6 摄影技术
(五)基本质量评定
1. 包括全受累骨组织和软组织区域(评估包括范围)。
2. 金属标记应紧贴在皮肤缘。不能重叠在软组织内(评估体位旋转)。
3. 局部骨结构清晰、颅骨内、外板骨皮质锐利,软组织可见(评估曝光条件)。
(六)后处理与排版
1. LUT曲线采用骨曲线,调整局部影像到适合显示出内外骨板。必要时测量凹陷深度值。
2. 硬拷贝影像应显示出皮肤外的金属标记。
3. 单幅打印不能小于8″×10″,选择1∶1打印模式。
(七)重要备注
1. 摆位时注意金属标记不能重叠在颅骨上。
2. 切线位仅显示出一个方向的投影,不能显示骨损伤面积,必要时可从另外的方位进行补充摄影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