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师临床工作指南
-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会编 石明国 王鸣鹏 余建明主编
- 1003字
- 2021-04-21 12:09:23
六、胸部床边前后位
(一)摄影目的
观察危重及无法搬动的患者的肺部情况(感染、积液、术后等)。
(二)患者准备
1. 联系医嘱医师,了解病情和检查需求。协助病房护士去除可能影响检查的床旁物件(床头挡板、氧气瓶、心电仪、输液架等)。
2. 观察患者情况,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检查过程,使患者能配合完成检查。例如,最好能配合采用坐位或半坐位进行摄影。给予适当防护措施。
3. 常规采用吸气后屏气。呼吸状态不良/障碍时,可采用平静呼吸时屏气(注意,危重患者不要拔出氧气管)。
(三)患者体位
1. 通常采用AP位(包括仰卧位、坐位或半坐位),患者双臂置放于身体两侧,IP置于患者背部。当患者处于坐位或半坐位时,背部预先用枕头或其他软垫支撑体位。
2. 人体冠状面平行IP。移动设备功率较小,可不使用固定滤线栅,但影像灰雾度较大。
3. 常规采用吸气后屏气曝光。呼吸状态不良/障碍时,可采用平静呼吸时屏气曝光。
(四)摄影技术(表1-22)
表1-22 摄影技术
(五)基本质量评定
1. 肺野内无异物影像。某些不能去除的、可识别的医疗诊治物品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允许保留(评估摄影前准备)。
2. 脊柱与双锁骨内侧端等距离,双侧锁骨位于在同一平面,锁骨投影没有上抬遮盖肺尖部,两侧肩胛骨投影在肺野外带(评估体位旋转状态)。
3. 肺纹理可见,膈面(包括肋膈角)边缘清晰(评估屏气状态)。
4. 透过心脏影隐约看到肋骨和胸椎。在没有使用滤线栅的情况下,影像灰雾偏大但没有影响到肺内关键结构和液气平面显示(评估曝光条件)。
5. 两侧肺野密度基本相等(评估中心线对准和X线管有没有发生偏转)。
(六)后处理与排版
1. 移动DR,应立即与临床医师共同预览/调整影像,以影像达到诊断需求为目的。
2. 移动屏片系统或CR系统需要及时处理影像。
3. 一般单幅打印不能小于8″×10″;1∶1打印。
(七)重要备注
1. 重症患者从卧位调整到坐位或半坐位时,注意观察患者移动时反应。保持氧气通道和心电监护连线畅通。危重患者在检查过程应有病房医师/护士在场。
2. 在使用固定滤线栅情况下,摄影距离应控制在栅焦距的±25%范围。
3. 当医嘱要求重点显示肺内液平面情况时,患者应处于坐位或半坐位,中心线从水平方向射入并适当加大曝光条件。
4. 对不能配合呼吸状态的患者,采用抓时机曝光和短时间曝光。
5. 病房内其他人员应及时撤离,对不能搬动的患者给予适当防护措施。
6. 由于摄影体位可能根据病情或医嘱医师现场要求改变,应在检查方法上进行备注。
7. 床边胸部摄影常规采用正位,有必要时再加摄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