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颈椎张口位

(一)摄影目的

观察C 2齿突,寰枢关节。注重齿突骨折、前后弓骨折(杰斐逊骨折)、寰枢关节情况及有无先天性改变。

(二)患者准备

1. 去除口内可摘活动义齿。头部固定装置(颈托)可能遮盖检查部位,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处理。
2. 头颈部外伤在检查前进行评估,在转运时应特别小心并采用正确方法(例如三人平抬法)。
3. 让患者尽可能张开嘴,并保持不动。

(三)患者体位

1. 被检者前后仰卧位或站立位,颈背部贴靠检查床/台,正中矢状面垂直于IR并与IR中线重合,瞳间线平行于IR。疑似脊髓损伤的患者在医师帮助/指导下摆位。
2. 头部稍后仰,嘱患者口尽量张大。此时调整头部后仰程度,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垂直台面。
3. 瞳间线平行于IR,确保头部,颈部没有旋转。

(四)摄影技术(表1-36)

表1-36 摄影技术

(五)基本质量评定

1. 口内无可摘义齿、无发夹、头饰等(评估摄影前准备)。
2. 上颌咬合平面和颅基底部重叠,下颌门齿位于C 2以下。齿状突位于上颌左右中切牙间的中线,没有其他解剖学结构或异物重叠(评估检查位置)。
3. 齿状突轴线重合上颌中切牙中线并与左右两侧侧块的间距相等,寰枢关节间隙可见(评估体位旋转)。
4. C 1~C 2的骨结构纹理清晰、骨皮质边缘锐利(评估曝光条件)。

(六)后处理与排版

1. 采用骨LUT曲线,调整齿突影像到适当反差。
2. 单幅打印不能小于8″×10″,选择1∶1打印模式。正侧位拼幅打印采用8″×10″,按比例缩版打印。

(七)重要备注

1. 常规颈椎检查不包括张口正位,如果医嘱要求全颈椎摄影或重点要求C 1~C 2,应在正侧位的基础上加摄张口正位。
2. 齿状突良好显示依赖于头部后仰,头部后仰角度到位的标准是前门齿叠加在颅基底部边缘。后仰不足前门齿与齿状突重叠;后仰过度颅基底部与齿状突重叠。
3. 某些患者由于解剖结构异常(多见于枕颈部畸形),不能完整显示出齿状突。可先检查侧位,观察颅基底部和门齿咬合面连线与齿状突的结构关系,若齿状突位于连线以上,可采用X线向头部倾角,从枕大孔内显示齿状突尖部。采用其他技术方法如融合体层摄影法、FFD近距离摄影法(80~100cm)、运动下颌摄影法等。
4. 颈椎外伤(头部、颈部、下颌骨外伤,疑似不稳定的颈椎骨折或脱位),骨结核,骨肿瘤(疑似颈椎骨与关节破坏)的X线摄影具有潜在危险性,注意不能强迫患者后仰头部,必要时与医嘱医师共同摆位,并且在检查时对颈部适当固位。例如齿状突骨折治疗后复查(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Halo环固定、颈托保护等),移动时患者头颈部应非常小心。当达到摄影体位困难时,为了不伤害患者,可选测其他检查方法(例如融合体层摄影)。
5. 当照片显示齿状突与左右两侧侧块的间距不相等,首先检查摄影时头部是否旋转。或采用头部向左、向右旋转10°进行摄影,确定是否存在不对称现象(旋转固定)。
6. 适当控制照射野,注意避免甲状腺被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