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颞骨及侧颅底解剖训练手册
- 吴皓主编
- 1407字
- 2021-04-16 18:44:45
第二章 耳科手术室的布局与耳科基本操作
Equipment of Otologic Surgical Room and Basic Manual of Otologic Surgery
耳科手术设备较多,因此耳科手术室面积应足够大以容纳各种设备且不影响手术。各种设备的电线及连接线应使用胶带固定在地面。耳科手术室的基本配置包括手术床和手术椅、手术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动力系统、神经监护系统、冲洗吸引系统、止血电凝系统等,根据需要还可配备手术激光系统、自体血回输装置和超声切吸装置等。
一、 耳科手术室的基本布局(图2-1)
耳科手术时,手术医师位于患者头部患侧,协助护士位于对侧,手术助手坐于头侧,麻醉监护系统及麻醉师位于患者脚部。手术显微镜置于患者头部对侧,助手镜调整至手术助手一侧。显像系统置于手术医师背后以便协助护士观看了解手术进程。动力系统、神经监护系统、冲洗吸引系统和止血电凝系统放置于相应位置,脚踏开关放置在手术者或手术助手的脚下。在颅中窝进路的手术中,手术医师位于患者头顶侧,手术助手坐于头部患侧。
图2-1 耳科手术室基本布局
Figure 2-1 Equipment Bench of Otologic Surgical Room
二、 手术床和手术椅(图2-2、图2-3)
手术床应能在各个方向上转动,以便于手术野的暴露。手术椅应配有轮轴并能上下调节,以便于移动手术者的位置。手术医师操作时应保持较为舒适的坐姿,以减少长时间手术引起的疲劳。
图2-2 手术床
Figure 2-2 Operating Table
图2-3 手术者体位
A.正确体位;B.不正确体位
Figure 2-3 Position of Surgeon
A. accurate position;B. wrong position
三、 动力系统(图2-4、图2-5)
动力系统最大钻速应达到40 000~60 000转/分钟。根据解剖范围,尽可能地使用大钻头,根据解剖深度调整钻头长度,要注意钻柄也会引起重要组织损伤。钻头长度越短,控制性就越好。大部分的磨骨过程都可以使用切割钻完成以加快手术进度。在邻近重要结构如面神经、内耳道、颈静脉球、硬脑膜、乙状窦或骨面止血时才使用金刚钻。钻磨时采用执笔式持钻,示指和小指支撑以稳定磨钻,必须在直视下磨骨,应靠近目标后再启动钻头,离开目标时应先停止钻头。磨钻时不能用力,应用钻腹而不是钻尖切削磨骨。
磨钻的方向应当注意两个原则:一是与重要结构平行,如颅中窝底硬脑膜、乙状窦表面和面神经;一是由内向外的原则,如窦脑膜角和上鼓室,以免损伤重要结构。
图2-4 持钻方式
Figure 2-4 Drill Manual
图2-5 钻磨方向
Figure 2-5 Drill Direction
四、 冲洗吸引系统(图2-6)
良好的冲洗吸引设备是耳显微外科和侧颅底外科手术的必需器械,术腔清洗和吸引可以清除骨屑,持续获得良好显露,并防止骨粉碎屑嵌入钻头。冲洗还能起到冷却作用,防止磨钻产热导致的面神经热损伤。冲水速度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吸引器同时可用作保护重要结构的工具,如耳道皮肤、鼓索神经、裸露的面神经、迷路瘘管等。处理桥小脑角病变时,应使用带侧孔的吸引管,以避免对血管神经的直接吸引。
五、 止血电凝系统(图2-7)
耳科止血与普通外科不同,最常用的是双极电凝,尤其在侧颅底手术中,需使用双极电凝烧灼切断细小血管,最好使用带有滴水装置的双极电凝。骨面出血可以使用金刚钻止血。静脉窦破裂出血时应准确吸引保持术野清晰,用骨蜡封闭;或剔除破口周围骨质,使用止血纱布嵌顿破口止血。颈静脉球阻挡视野时可以使用止血纱布和骨蜡混合物推压移开颈静脉球。
图2-6 不同类型的吸引管
Figure 2-6 Different Suction Tips
图2-7 不同类型的双极电凝器
Figure 2-7 Different Bipolar Coagulations
六、 神经监护系统(图2-8、图2-9)
神经监护系统可以监护所有含运动神经纤维的脑神经,最常用的是面神经监护,必要时还可以监护后组脑神经。耳蜗神经监护可以采用术中脑干诱发电位和蜗神经动作电位。
图2-8 运动神经监护仪
Figure 2-8 Motor Nerve Monitoring
图2-9 蜗神经监护及面神经监护电极连接方式
Figure 2-9 Cranial Nerve Ⅶ and Ⅷ Monitoring Electr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