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白细胞

新鲜尿液中出现的白细胞( leukocyte)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还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单个核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也会出现。常规尿液检查不需对尿中白细胞进行分类。掌握尿中各类白细胞形态特征,鉴别与白细胞相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其他小型恶性肿瘤细胞,对各种疾患的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不染色标本不易进行白细胞分类,若采用相应的染色法则可以对尿中白细胞进行分类。加酸处理后的尿标本可以根据核形态区别单个核和多个核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活细胞与死细胞有很大不同,活细胞在尿中有运动能力和吞噬能力,能吞噬细菌、真菌、红细胞、胆红素结晶等。新鲜尿液中完整白细胞的形态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结构基本一致,呈圆形,不染色时核较模糊,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加1%冰乙酸处理后,可清晰地看到细胞核; SM染色后粒细胞的胞核呈紫红色,细胞质中可见紫色颗粒;常分散存在。在低渗尿( hypotonic urine)及碱性尿( alkaline urine)中,胞体常胀大,直径可达18~20μm左右,约半数可在2小时内溶解。
(1)中性粒细胞的活细胞:
直径8~12μm,呈球状,在尿中有时可变为长40μm的棒状、短杆状或椭圆状,球状细胞的周边又可有丝状、皱褶状、曲线状和凹凸状等改变。不染色镜检时白细胞呈灰白色。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含有很多糖原颗粒,在单个细胞质内能观察到颗粒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细胞核为分叶状,常见为2~4个分叶,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活细胞用Sternheimer染色,几乎不着色,用姬氏染色效果良好。
(2)中性粒细胞的死细胞:
陈旧尿中的白细胞或死亡的白细胞。细胞形态因受尿渗透压或pH影响而易膨胀或萎缩,死细胞崩毁后多无定形结构,细胞成分漏出,呈戒指状、舌状;有的死细胞因胞质缺损只看到裸核。死细胞的胞体变化较大,直径可为6~20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结构呈曲线状。不染色镜检,白细胞为白色或黄色,细胞颗粒粗,无运动性,可见2~4个分叶核,染色质在核边缘浓缩。死细胞用Sternheimer染色良好,核呈蓝色,细胞质淡紫红色。膨胀型死细胞,核与细胞质均染成淡桃红色。中性粒细胞的死细胞也称为脓细胞( pus cell),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成团存在,细胞间边界不清晰。脓细胞与白细胞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两者常相伴增多。
2.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直径大小多在6~15μm,圆形或类圆形,一般形态变化不大,胞质中颗粒成分很少,观察不到运动。直接涂片镜检,色调呈灰或灰白色,表面结构均质化,细胞边缘明显。新鲜不染色标本经稀冰乙酸透析后可看到明显的细胞核,常处于中心,也可看到偏位,核形圆或类圆形,染色质呈明显粒状或核边缘凝集状。Sternheimer染色后核染蓝色,细胞质染成淡紫红色。
3.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直径大小多在8~20μm,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胞质内的嗜酸性颗粒直径为0. 5μm的球状,有折光性,分布在细胞质中;胞核通常分为两叶,多为圆形,比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大。经Sternheimer染色,嗜酸性颗粒不着色,核染蓝色,细胞质染成淡紫红色。经瑞姬染色嗜酸性颗粒呈现橘红色,与血液中形态类似。
4.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在尿中与中性粒细胞相同,有活泼的吞噬能力,常可吞噬红细胞、其他白细胞或细胞残骸,也可吞噬脂肪颗粒和精子细胞等。单核细胞吞噬其他有形成分后也被称为吞噬细胞。单核细胞胞质有伪足伸出,具有活动能力,运动缓慢,细胞大小为12~20μm,可呈现多种形态变化。直接涂片镜检,色调呈灰色或灰白色,细胞边缘可有乳头状、皱褶状突起。新鲜标本不染色时细胞核不易观察,若用1%冰乙酸透析后,可见核常偏位,呈肾形、马蹄形、飞镖形等,核染色质呈颗粒状,在核边缘浓集,有1~2个核仁。经Sternheimer染色,细胞质多染较淡的蓝紫色。
5.嗜碱性粒细胞
因人体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很少,因此在尿中的排出也很少,且不易鉴别。可参考用瑞姬染色法进行鉴别。
6.闪光细胞
急性肾盂肾炎时,在低渗环境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呈布朗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故称为闪光细胞( glitter cell)。在高渗尿( hypertonic urine)及酸性尿( aciduria)中,白细胞常萎缩,直径多为8~10μm。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易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