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尿液有形成分图鉴
- 张时民主编
- 4字
- 2021-04-16 19:20:00
第二章 尿液有形成分特
一、细 胞
(一)红细胞
新鲜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与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关系,准确辨认和鉴别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对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又与尿的酸碱度、比密、渗透量、标本存放时间等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形态确认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常红细胞( normocytic RBC)
尿中未染色红细胞与血液中的红细胞形态类似,直径在7~8μm,无核,形态为双凹圆盘状,可呈淡黄色。
高渗尿中的红细胞可因脱水因素的影响,皱缩成颜色较深的星芒状(草莓样)球体,直径可缩小到6~7μm;在低渗尿中红细胞可因吸收水分而胀大,颜色变浅,甚至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脱出,形成大小不等的空环形,形成面包圈样;若中心淡染区继续扩大,仅存留红细胞膜及少许血红蛋白,在普通光镜下仅见红细胞轮廓,此类红细胞称为红细胞淡影或影红细胞,国外称之为“鬼脸细胞”( ghost RBC)。
在酸性尿中,红细胞形态可保持正常;在碱性尿中,红细胞边缘可出现不规则样,膜内侧可出现颗粒状,或因出现溶血而呈脱血红蛋白样。
2.异形红细胞( dysmorphic RBC)
尿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的机制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的作用有关。红细胞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通过病变的肾小球基底膜的狭窄裂隙处渗出,受到挤压和损伤后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并反复受到微环境中尿液渗透量和pH的影响,致使红细胞出现明显的改变,形成大小不一、形态不一、血红蛋白含量不一的异形(畸形)红细胞,被排出体外。异形红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的成因虽无统一的意见,但红细胞膜出现棘状突起或生芽样改变,以及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不规则样缺损,从而导致红细胞出现多种异常形态变化,已经为肾脏病专家所认同。1979年Brich和Fairley提出的用新鲜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来确立血尿来源的理论后,这种对尿中红细胞异常形态的观察和分类逐步应用到尿液细胞形态分析中。
尿液中异常红细胞形态有多种类型,但分类和命名并无统一规定。参考各类专业文献和书籍,笔者将其大致划分为以下四类:
(1)大小改变:
患者本身血液中红细胞平均体积(直径)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大小。①大红细胞:直径≥8μm,形态与正常红细胞无显著不同;②小红细胞:直径≤7μm,形态与正常红细胞无显著不同。
(2)外形轮廓改变:
①棘形:细胞质内向外侧伸出一个或多个芽孢样突起;②锯齿形(或车轮状) :红细胞外周表面出现大小高低基本一致的突起状态,均匀分布;③皱缩形(桑葚状、星芒状) :红细胞因脱水而成的颜色较深的皱缩状球体,直径变小,厚度增加,高渗尿中常见。
(3)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患者血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多少与尿中排出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一定关系,但疾病状态下尿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改变更具临床意义。①环形红细胞(面包圈样) :因细胞内血红蛋白丢失或胞质凝聚,形成面包圈样空心圆环;②古币样红细胞:因血红蛋白丢失,形成四方形或三角形的中空状态,形似古钱币;③颗粒形红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间断沉积,血红蛋白丢失;④影红细胞:红细胞膜极薄,血红蛋白流失,红细胞呈淡影状态,即将破坏消失,低渗尿中常见。
(4)破碎状态:
包括自然破碎和机械性破碎,可形成各种形状的红细胞碎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新月形红细胞:形如半月状或半圆形;②三角形红细胞:形似各种大小不等的三角形;③星形红细胞:多边多角小星形;④其他不规则形红细胞碎片。
3.鉴别
尿中的红细胞易与类酵母菌、脂肪滴、草酸钙结晶、淀粉颗粒、尿酸盐结晶等在形态上发生混淆,特别是在不染色条件下,因其形态、折光性、大小等方面出现相似状态,在不能确认的情况下,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鉴别,参考表2-1中的鉴别特点。
表2-1 尿中红细胞与其他类似物的鉴别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