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奇仁其事」從這裏開始

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半夜,我的祖母從夢中驚醒,大叫:「有人拿刀要砍我。」當時,我的母親正在第六次懷胎;第二天,我便出生了。祖母對我母親說:「今天出世的這個男孩,我擔心他將來會是個兇惡的人,所以要給他改名『仁』字,讓他看着這個字做人,希望他有仁慈心,將來造福社會。」因此,加上族譜是排「奇」字輩,我的名字便叫做「奇仁」。從小到大,我注定擁有一個似是如假包換,與本名幾乎一樣的綽号。叫「奇仁」也好,還是「奇人」也好,提起自己的昔日往事,在漫漫人生路上委實交織了一段段「奇仁其事」。

我的祖父於少年時從厦門到菲律賓闖世界,起先在一位富翁家裏打雜。有一天,主人設宴請來美國友人吃飯,菜式中有鵪鶉,可是全家無人知道怎樣將它的英文名稱寫在餐牌上。祖父馬上翻查字典,直至見到鵪鶉的圖畫,便找出quail這個英文名詞。從此,祖父便獲得主人重用。多年後,主人因錢債官司入獄(當時,錢債官司敗訴人是要入獄的,而勝訴者則要負擔敗訴人在監獄內的生活費用)。其間,祖父替主人看管生意,待他出獄時,便全盤交回。以後,祖父得主人提攜,做生意而成了富翁,並衣錦榮歸返回福建厦門。後來,他與摯友指腹為婚,達成了我父母的婚姻。

作者的父母結婚時與親朋合照

據雙親說,我的祖父有五個妻子,外祖父亦有六個妻子,我自小擁有一個現在看起來是個不可思議的紀錄,就是合共有十一個內外祖母,但以當時富翁身份而言,這並不稱得上是奇事。後來我兩位哥哥與菲律賓的親戚合作寫族譜,竟發覺祖父在菲律賓留存後裔達九百多人,但願這是「報大數」,否則恐怕我一定不只僅僅五個內祖母,若我有意破祖父的紀錄,實在是枉發「奇想」,今生必定做不到。

我父親黃呈佑在廈門長大,二十歲考入香港大學,畢業後加入銀行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在菲律賓中南銀行任職行長,母親及我們八兄弟姊妹都在香港。本來,父親有機票回香港,但因友人有急事要回港,父親便將機票轉讓給他。想不到第二天便爆發大戰,父親在菲律賓滯留了三年零八個月,光復後才回港跟家人團聚。戰事爆發時,我的大哥十二歲,我排行第六,只有四歲,年紀最小的弟弟只有一歲。母親獨自在戰時養育我們八兄弟姊妹,是一件極艱難的事情。

中學畢業後,我考入香港大學建築系,父親認為家族中有當醫生、會計或與金融界有關的,容易有人帶我出道,因此要我加入歷史悠久的畢馬域蔑曹核數師樓(Peat,Marwick, Mitchell & Co.)當見習會計。我在「畢記」每天跟數字打關係,完全不感興趣。我是個好動的人,怎可以坐在椅上,朝九晚五與數字為伍呢?當時我覺得商業法律是十分枯燥,考試從不合格(辭職當月才考上第一科)。虛度了五年光陰,一事無成,卻認識了多位好友。四十年後,我與「畢記」分散世界各地的舊同事,仍不時有聚餐和通電郵(email),使我感覺到友情的珍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有人不願重提過去的事,有人憶起舊事便如數家珍。我的過去不僅是屬於自己的,也是屬於香港人的,是一份濃得化不開的回憶。讓本書能帶您去體味一九六零年代的港人生活。

「奇仁其事」就從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