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鐵路一詞,在狹義上是指一種具有輪對的車輛沿軌道運行,以達至載運乘客或貨物的陸上運輸模式;而在廣義上,尚包括磁懸浮列車、纜車、索道等沿特定軌道運行的運輸工具。據記載,早於2000年前的希臘已有利用軌道作運輸用途。而首條肩負客貨運重任的鐵路——英國史達克頓-達靈頓鐵路(Stockon-Darlington Railway,UK),亦於1825年9月27日開始營運。

放眼祖國,中國第一條商用鐵路——吳淞路,於1876年7月於上海開通。鐵路由英國人興建,以「路」之名為隱瞞清政府修築鐵路之實,最後被購回並拆毀。而中國首條毋需外國協助的京張鐵路則建於1909年,由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的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負責修建。京張鐵路的成功建造,不僅為中國近代工程史揭開重要的一頁,亦對掀起籌建鐵路風氣的中國起了催化作用。

回首19世紀末,作為英屬殖民地的香港,山頂纜車、有軌電車、九廣鐵路相繼建成,本港百年鐵路史正式展開,為香港的鐵路服務揭開序幕。九廣鐵路更一直肩負起中港兩地經濟活動往還的重任,由辛亥革命運送物資到內地支持起義的危急關頭,到1960至1970年代港人身穿數件外衣坐火車回鄉接濟內地親友,繼而演變成今時今日自由行乘火車南下振興香港經濟。這一切一切,足見鐵路對中港互動連繫的貢獻。

從一些老香港的憶述,火車上的逸事也教人回味!舊日在新界大埔滘、上水等車站的月台上,不時會有小販擺賣當地的土產生果。火車上的乘客並不用下車,只要伸手出外,小販便會遞上食物,然後收費,在火車上甚或有小販叫賣雞腿和冷飲。這種鄉郊情懷如今已不復見,大家只會在便利店購買食物和飲料,享用過後才登上火車踏上旅途。往日閒適的風情、傳統的氣息,大概已沉沒在現今繁華都市的喧囂底下。

以往鄉郊市民乘火車出市區,份屬大事。坐在車廂時,要不就是在火車窗前探頭外望,欣賞沿途景緻;要不就與家人談笑風生,難掩興奮之情。如今坐在火車上,乘客再不用在穿越隧道時趕緊關上車窗,只需待在空調開放的車廂中,靜默低頭地專注在智能手機的屏幕上。乘搭鐵路跨區工作、就學,是城市發展下的金科玉律,也已成現今都市生活的指定動作。

歷史不是獨立無依的。回顧香港鐵路過往逾百年的發展歷史,從中可以細看鐵路發展的演變是如何受到香港經濟、社會變遷及集體運輸系統中各種交通工具的相互影響。回望1970年代公共巴士服務的黃金時期,雖然巴士公司不斷引進高載客量車隊,但是也僅能應付龐大的客量需求。後來,地下鐵路也投入交通服務,其空調車廂、班次頻密、載客量高,是巴士服務的強勁對手,縱然巴士服務質素皆有所提昇,亦未能挽回昔日乘客的心。

香港鐵路服務已逾百年,故出版本書饒有意義。為編寫本書,期間翻閱過不少文獻典籍,訪問過不少人士,收集到相當豐富的資料。然而礙於篇幅所限,未能將所有寶貴資料及珍貴相片一一通過本書呈現在讀者眼前。儘管如此,能夠以香港鐵路服務為題,將彌足珍貴的發展歷史及沿革輯錄成書,機會實在難得。

本書撰寫力求謹慎及認真,唯學陋才疏,見識淺拙,書中如有疏漏不當之處,懇請專家學者,不吝雅正。

李健信

香港•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