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引言】

不知道「蟬」這小昆蟲會令你想起甚麼呢?聒(kut3〔括〕guō)耳的叫聲?炎熱的夏天?螳螂捕蟬的寓言?還是金蟬脫殼的故事?筆者想起的卻是一首校園民歌的《秋蟬》。曲中有着對蟬優美生動的描述:「聽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綠葉催黃。」但試想,若人身在獄中時,聽着這吵耳的蟬鳴,恐怕再無法附庸風雅吧?且看唐代詩人駱賓王如何在困境中詠讚蟬,藉蟬表白心志。

在獄詠蟬(1)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2),南冠客思侵(3)

不堪玄鬢影(4),來對白頭吟(5)

露重飛難進(6),風多響易沉(7)

無人信高潔(8),誰為表予心(9)

【作者簡介】

駱(lok3〔靚各切〕luò)賓王(公元六四零至六八四年),字觀光,婺(mou6〔務〕wù)州義烏(今浙江省義烏市)人,「初唐四傑」之一,唐代詩人。為人極具浪漫氣質,早年落魄,曾想以布衣平民的身份直取卿相,卻終究只做過主簿一類的小官,並因事被誣陷入獄。後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起兵失敗後,下落不明,一說被殺,一說逃亡,甚至為僧。

駱賓王的詩文辭藻華麗,格律嚴謹,諷刺現實而又暗含感慨,代表作有《詠鵝》、《在獄詠蟬(並序)》、《代李敬業討武氏檄(hat6〔核〕;用以聲討的文書)》等,後人輯有《駱賓王集》。

【注釋】

(1) 《在獄詠蟬》:詩歌的全名為《在獄詠蟬(並序)》。詩人在詩歌正文前著有序言,以說明寫這首詩的緣由。本篇只節錄其五言律詩的正文。

(2) 西陸:秋天的別稱。

(3) 南冠(gun1〔官〕guān):楚冠,南方楚人的頭冠,這裏指囚徒。春秋時代,楚國人鍾儀戴着故鄉南國的帽子被囚晉國。駱賓王故鄉在浙江,是南方人,因事被囚長安,所以藉此典故說明自己客囚異鄉。侵:或作「深」,說詩人被囚,因而愁思日深。

(4) 玄鬢:黑色的蟬翼,這裏比喻詩人自己正值盛年。

(5) 白頭吟:樂府詩名。《樂府詩集》解題說南朝鮑照、張正見、隋朝虞世南均有創作《白頭吟》,皆自傷清直卻遭誣謗。此兩句的意思是:自己正當玄鬢之年,卻要誦讀《白頭吟》那樣哀怨的詩句,只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

(6) 重(zung6〔仲〕zhòng):濃,多,厚。飛難進:指蟬難以高飛。

(7) 響:蟬鳴。沉:沉沒,這裏指蟬鳴被風聲蓋過。

(8) 高潔:清高潔白。古人認為蟬以露水為食,是高潔之物,所以詩人以蟬自喻。

(9) 予(jyu4〔如〕yú)心:我心。予:通「余」,我。

【解讀】

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六七八年),三十八歲的駱賓王上書觸怒掌控大權的武后,因而下獄,此詩即為獄中所作。

詩歌首聯以蟬聲引入,蟬鳴觸動了詩人—這位南方囚徒的情感。頷聯寫詩人看見蟬翼青黑,而正值盛年的自己卻有了白髮,不禁悲從中來。此處的「白頭吟」有兩層意思:一是寫詩人自己的黑髮變白,一是引用歷代文人以《白頭吟》自傷被誣的典故,來抒發自己在獄中黯自神傷、悲愁交加的情緒。緊接着的頸聯,詩人將目光聚焦在蟬身上,寫蟬因為秋天露重,難以高飛,蟬鳴也容易淹沒在狂亂的風聲之中。此聯表面是寫秋蟬所處的困境,其實是詩人的自況:秋露和秋風是當權者的打壓,令詩人感到悲傷和絕望,因此詩人在尾聯借蟬之口,表達自己清高潔白而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的憤懣(mun6〔悶〕mèn;生氣),和希望得到幫助的迫切心情。

詩人運用了託物言志的表達方式,以蟬自比,通過描寫蟬的叫聲、身體和處境,來抒發自己所處的困局和苦悶的心情,描寫細膩,感情深摯。

【文化知識】

律詩

剛才在「解讀」提及過「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四詞,它們都是律詩的主要格式。

律詩是唐代及以後所流行的一種詩歌體裁,由於格律嚴謹,故稱「律」。律詩共八句,每句五字或八字,稱為「五言律詩」或「七言律詩」,總字數分別為四十及五十六,簡稱「五律」或「七律」。

律詩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並冠以人體器官名稱。首兩句為「首聯」,第三、四句為「頷聯」(頷(ham5〔厚凜切〕hàn),下巴),第五、六句為「頸聯」,最後兩句為「尾聯」。當中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工整,平仄相對,詞性相應,其他二聯則不拘。

用韻方面,律詩只可押平聲韻,不可換韻,要一韻到底,偶句句末必須押韻,首句則可押可不押。

【練習】

(點擊鏈接查看參考答案)

 分析《在獄詠蟬》的格律,填寫下表。

 試簡單解釋下列典故的內容,以及在詩歌中的作用。

A)南冠:____________

B)《白頭吟》:___________

 詩人運用了下列哪兩種事物來比喻當權者的打壓?

○A·蟬聲

○B·蟬翼

○C·露水

○D·白髮

○E·狂風

 除了蟬,你認為還有甚麼事物可以比喻詩人的清高雅潔?試簡單說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