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醫學的發展,除了是基於科學的新發現,還要順應醫療架構、病人及社會的需要。急症醫學的誕生正回應了上述訴求。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小撮志同道合的美國醫生,有感於當時急症病人的診治水平有很大的落差,沒有經驗的初級駐院醫生被安排到醫院裏最複雜、最高危及最前線的部門,對求診急症病人的診斷及治療構成不可預計的風險。於是透過有制度化的培育及訓練,急症專科終於在70年代後期,被美國醫學組織承認為一認可的專科。

回顧香港歷史,在香港的醫療系統中,急症室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已出現,可是急症專科卻在香港回歸的90年代中才在香港“出世”。隨着急症專科的成立,一羣又一羣年輕及富冒險精神的醫生,都願意加入這個“醫學界特種部隊”,受訓成為急症科專科醫生,作者鍾醫生正是我學院其中一位最出色的“先遣部隊”成員。

以福爾摩斯這家傳戶曉的小說人物形容急症醫護人員,確是最貼切不過。一些症狀明顯,需要爭分奪秒的緊急病例:如急性心肌梗塞、嚴重創傷、中風等,急症專科人員要做的,是提供最快速及適切的照顧。另一方面,急症室會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病例及事情,需以偵探的頭腦及技巧去“解碼”,書中描繪的毒理學(Toxicology)案例,正是急症專科眾多“奇案”中的典範。

可是,書中最觸動我的章節,既不是“急症醫學解碼”的知識部分,亦不是“急症大事件”的緊張場面,而是第五章“守護每一個生命”裏的〈尊重死亡〉的一篇文章。物以類聚,投身急症醫學的醫護人員,大多以救急扶危,甚至起死回生為己任。跟大多數的專科醫護人員相同,病人的死亡意味着治療失敗,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否定。可是,作為醫護,無論哪個專科都應以病者為中心,個人學術追求為次。對於彌留在即的末期垂死者,急症專科最擅長的搶救技術,卻不如一點陪伴與關懷,讓臨終者在這世上擁有最後一點尊嚴。而現今的急症專科醫生對紓緩療法都應有一定的認識,相信對病者有幫助。

本書作者鍾醫生,讓讀者正確而全面地了解急症專科的喜與悲。無論對普羅市民、醫護中人或在學的醫科生,本書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何曉輝醫生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